生活污水水质检测中悬浮物超标处理方法探讨
水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SS)是指无法通过0.45μm滤膜的固体物质,主要包含有机物(如食物残渣、纤维)与无机物(如砂粒、灰尘)。SS超标会导致水质浑浊、堵塞管道设备,还会在水体沉积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生态。因此,生活污水治理中需结合工艺阶段与污染物特性,从源头到运行管理构建完整的SS去除体系。本文围绕各处理环节的SS处理技术展开探讨,为实际运行提供具体参考。
生活污水中悬浮物的主要来源
生活污水的SS多来自日常活动:厨余废水占比30%-40%,悬浮物以未消化的食物颗粒、油脂为主,油脂会包裹颗粒形成“油-固”复合体系,增加去除难度;洗涤废水含衣物纤维、洗衣粉残渣,纤维密度低易漂浮,磷酸盐会影响混凝效果;粪便废水带来有机物颗粒,雨季雨水冲刷则会带入泥沙、落叶,导致SS浓度骤升1-2倍。
这些来源的SS特性不同:厨余颗粒粒径大但易被油脂包裹,洗涤纤维粒径小但数量多,砂粒密度大但无有机物,需针对性选择处理工艺。
预处理阶段的悬浮物初级去除:格栅与沉砂池
预处理是SS去除的第一步,核心是格栅与沉砂池。格栅分粗、细两类:粗格栅(间隙10-20mm)装在提升泵前,拦截塑料袋、树枝等大杂物,避免损坏泵体;细格栅(间隙2-5mm)装在沉砂池前,去除纤维、纸屑,减少后续负荷。
格栅需及时清渣,机械清渣机每天1-2次,栅渣集中填埋;沉砂池用平流式或旋流式,平流池水流速度0.15-0.3m/s,停留30-60秒,去除砂粒,排砂每天1次,避免磨损设备。
混凝沉淀法:二级处理前的凝聚去除
混凝沉淀用于去除细小SS,关键是选对混凝剂。铝盐(硫酸铝、PAC)适合pH5.5-8.0,投加10-30mg/L;铁盐(三氯化铁、PFS)耐低温,pH4.0-11.0,投加8-25mg/L。助凝剂PAM(0.1-0.5mg/L)可增强絮体强度。
工艺参数需控制:pH调至铝盐6.0-7.0、铁盐5.0-8.0;搅拌先快(100-200rpm,1-2分钟)后慢(20-50rpm,15-20分钟),让絮体长大。沉淀池停留1-2小时,及时排泥避免厌氧分解。
生物处理中的悬浮物吸附: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靠菌胶团吸附SS,MLSS需2000-4000mg/L,SV30(污泥沉降比)15%-30%。若SV30超30%,说明污泥膨胀(丝状菌过度生长),需增加曝气(溶解氧3-4mg/L)或投氯(1-5mg/L)抑制。
生物膜法用陶粒、塑料滤料,生物膜吸附SS,脱落膜通过沉淀池分离,抗冲击负荷强,但需每3-5年换滤料。二沉池停留2-4小时,表面负荷0.8-1.2m³/(m²·h),保证污泥沉淀。
深度处理的精细去除:过滤与膜分离
一级A标准需深度处理,砂滤池用0.5-1.2mm石英砂,过滤速度4-8m/h,反冲用气水联合(空气10-15L/(m²·s)、水4-6L/(m²·s)),周期12-24小时。
膜分离(微滤、超滤)去除率更高,微滤膜孔径0.1-10μm,出水SS≤5mg/L,但需定期反冲(每30分钟1次)、化学清洗(每月用次氯酸钠500mg/L浸泡1小时),避免膜污染。
污泥处理的二次控制:浓缩与脱水
剩余污泥(含水率99.2%)需浓缩,重力浓缩池停留12-24小时,含水率降至97%-98%;脱水用带式压滤机(投加阳离子PAM1-3kg/t干泥)或离心脱水机,泥饼含水率70%-80%,可填埋或堆肥。
运行管理的应急调整
定期用重量法(GB11901)测SS,每周1-2次。若进水SS高,增加格栅清渣、沉砂池排砂;混凝后SS高,调混凝剂投量或pH;活性污泥出水SS高,加曝气或回流比;膜出水SS高,查膜完整性或反冲周期。
设备维护也关键:格栅齿耙每季度查,沉砂池刮砂机每月润滑,膜组件每半年深层清洗,确保系统稳定。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