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领域

环境领域

服务热线:

纺织行业噪声监测的重点环节及控制要求

三方检测单位 2018-06-20

噪声监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分支,生产过程依赖大量高速运转的机械装备,噪声问题贯穿纺纱、织造、染整全流程。这些噪声多为高频或低频连续波,不仅易引发工人听力损伤、神经衰弱等职业健康问题,还可能干扰设备故障判断。因此,明确噪声监测的重点环节,落实针对性控制要求,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合规运营的核心工作之一。

纺纱车间:清棉与梳棉工序的噪声监测重点

清棉工序是纺纱的首道环节,核心设备清棉机通过打手打击、松解棉块,搭配风机实现气流输送,运转时噪声可达100-115dB(A),是纺纱车间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监测时需重点关注三个点位:一是打手滚筒的两侧(距离设备1.5m,高度1.2m,对应工人操作位置),二是进棉口的气流入口(此处气流速度达15-20m/s,易产生涡流噪声),三是出棉口的棉网输出区(棉块摩擦滚筒会叠加机械噪声)。

清棉机的噪声还与棉块的湿度有关——若棉块含水率低于8%,纤维的脆性增加,打手打击时的断裂噪声会升高2-3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记录棉块的湿度(用快速水分仪测量),若湿度偏低,需调整清棉前的加湿工序(如增加喷雾量),间接降低噪声。

梳棉机紧随清棉之后,其锡林、盖板的高速运转(锡林转速可达300-400r/min)会产生95-105dB(A)的噪声,主要来自针齿与棉纤维的摩擦及盖板的振动。监测时需在锡林与盖板的啮合区设置点位,同时关注设备的传动轴与轴承部位——若轴承缺油或磨损,噪声会突然升高5-10dB(A),可作为故障预警的依据。

针对清棉机的控制要求,优先选用密闭式机型,在打手外部安装可拆卸隔声罩,罩内贴覆20-30mm厚的离心玻璃棉(密度≥32kg/m³),并在进、出棉口加装消声通道(采用微穿孔板结构,穿孔率10%-15%);梳棉机则需在锡林盖板上方安装吸声吊顶,材料选用聚酯纤维吸声板(降噪系数NRC≥0.8),同时定期润滑传动轴轴承,降低机械摩擦噪声。

纺纱车间:细纱机与络筒机的低频噪声防控

细纱机是纺纱的关键设备,其锭子(转速可达12000-18000r/min)与钢领的摩擦、罗拉的牵伸动作会产生85-95dB(A)的低频噪声,这种噪声穿透力强,易引发工人长期疲劳。监测时需在细纱机的中部(锭子密集区)、车头(传动装置)、车尾(罗拉牵伸区)各设置1个点位,测量时需避开气流干扰(如车间空调风)。

细纱机的噪声还与车间的温度有关——若车间温度超过30℃,锭子的润滑效果会下降,摩擦噪声会增加3-5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测量车间温度,若温度过高,需调整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保持在24-28℃),优化锭子的工作环境。

络筒机用于将细纱卷绕成筒纱,其槽筒与纱线的摩擦、导纱钩的振动是主要噪声源,噪声值约80-90dB(A)。监测时需关注槽筒的转速(通常400-600r/min)与纱线张力——若张力过大,摩擦噪声会增加3-5dB(A)。

细纱机的控制措施需聚焦锭子与钢领的匹配:选用低噪声锭子(如陶瓷轴承锭子),降低转动摩擦;在钢领圈上涂抹专用润滑油(如聚醚类合成油,粘度46mm²/s),减少金属摩擦声。络筒机则需优化槽筒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并在导纱钩处安装塑料减震套,同时调整纱线张力至20-30cN(纯棉纱),避免过紧导致的噪声升高。

织造车间:喷气织机的高频噪声治理

织造车间中,喷气织机因采用高压气流引纬(气压可达0.6-0.8MPa),会产生105-115dB(A)的高频噪声,这种噪声频率集中在2000-4000Hz,对听力的损伤更为直接。监测时需在织机的喷嘴部位(主喷嘴、辅喷嘴)、织口(纬纱导入区)、风机房(供气系统)设置点位,其中喷嘴处的噪声是核心——主喷嘴的气流速度可达300-400m/s,噪声级比其他部位高5-10dB(A)。

喷气织机的噪声还与气流的清洁度有关——若压缩空气中的含尘量超过10mg/m³,喷嘴的气孔会堵塞,气流的湍流噪声会升高5-8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检测压缩空气的含尘量(用粒子计数器测量),若超标,需更换空气过滤器(采用高效过滤棉,过滤精度1μm)。

控制喷气织机噪声的关键是降低气流噪声:首先,选用节能型喷嘴(如导流式主喷嘴),减少气流的涡流损失,可降低噪声3-5dB(A);其次,在喷嘴外部安装隔声罩(采用双层钢板结构,中间填充50mm厚的岩棉),罩体与织机的连接处用橡胶密封条密封,防止噪声泄漏;最后,优化供气系统的管道布局,采用螺旋风管替代直风管,降低气流冲击噪声。

此外,喷气织机的机架振动也会叠加噪声,需在机架底部安装橡胶减震垫(硬度邵氏A 60-70),减少振动传递至地面的固体声。

织造车间:剑杆与喷水织机的差异处理

剑杆织机以剑杆带纬纱,噪声主要来自剑头与经纱的摩擦、筘座的摆动(频率150-200次/min),噪声值约90-100dB(A),频率集中在1000-2000Hz。监测时需关注剑杆的进出剑口(摩擦最剧烈的部位)与筘座的摆动轨迹(距离筘座1m处)。

喷水织机采用高压水引纬(水压0.2-0.4MPa),噪声主要来自水流冲击经纱与织口的声音,以及水泵的振动,噪声值约85-95dB(A),频率较低(500-1000Hz)。监测时需关注喷水嘴(水流出口)与水泵的电机部位。

剑杆织机的控制需优化剑头材质:选用碳纤维剑头替代金属剑头,减轻重量的同时降低摩擦噪声;在筘座与机架的连接处安装弹簧减震器(刚度100-150N/mm),减少振动传递。喷水织机则需在喷水嘴处安装消声装置(如多孔陶瓷管,孔隙率30%-40%),降低水流冲击声;水泵采用隔振基础(如橡胶隔振垫,厚度50mm),并在进水管上安装柔性接头(如橡胶软接),减少管道振动噪声。

剑杆织机的噪声还与经纱的密度有关——若经纱密度超过300根/10cm,剑头与经纱的摩擦面积增加,噪声会升高2-3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记录经纱密度,若密度过高,需调整织机的开口机构(如增加开口高度),减少剑头与经纱的摩擦。

染整车间:烘干与拉幅设备的低频噪声控制

染整车间的烘干设备(如热风烘干机)通过风机鼓风、加热管加热,产生80-90dB(A)的低频噪声,主要来自风机的叶片旋转(频率50-100Hz)与气流通过烘筒的摩擦。监测时需在烘干机的进风口(风机位置)、烘筒的出入口(气流排放区)设置点位,注意烘筒表面温度较高(120-180℃),监测仪器需具备耐高温功能(如使用本安型声级计)。

拉幅机用于调整织物幅宽,其链钳的传动(链条与链轮的摩擦)与热风机的运转是主要噪声源,噪声值约85-95dB(A)。监测时需关注链钳的张紧度——若链条过松,摩擦噪声会增加2-3dB(A)。

烘干机的控制措施需从风机入手:选用低噪声离心风机(比A声级≤25dB),并在风机房内安装隔声门(隔声量≥30dB)与双层隔声窗(中空玻璃厚度12mm,间距100mm);空压机则需采用隔声罩(厚度50mm,内贴吸声棉),并在排气口安装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适用于中低频噪声)。

拉幅机的噪声还与织物的湿度有关——若织物含水率超过15%,链钳的夹持力增加,摩擦噪声会升高3-5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测量织物的含水率(用红外水分仪测量),若超标,需调整烘干机的温度(提高10-15℃),降低织物的湿度。

辅助系统:风机与空压机的集中噪声管理

纺织企业的辅助系统中,风机(用于车间通风、设备冷却)与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是全厂性的噪声源,噪声值可达95-110dB(A),且传播距离远(可覆盖整个厂区)。监测时需在设备的进气口、排气口、机体侧面(距离1m)设置点位,同时关注设备房的门窗泄漏——若门窗密封不良,噪声会向外辐射5-10dB(A)。

风机的控制需优先选用轴流风机(比离心风机噪声低5-8dB),并在风机房内安装隔声门(隔声量≥30dB)与双层隔声窗(中空玻璃厚度12mm,间距100mm);空压机则需采用隔声罩(厚度50mm,内贴吸声棉),并在排气口安装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适用于中低频噪声)。

此外,风机与空压机的基础需采用隔振设计:在设备底部安装弹簧隔振器(阻尼比0.05-0.1),并在基础周围铺设减振垫层(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厚度20mm),减少振动传递至地面的固体声。

空压机的噪声还与运行负荷有关——若负荷超过80%,电机的电磁噪声会升高5-7dB(A)。因此,监测时需同时记录空压机的负荷(用电流表测量),若负荷过高,需增加空压机的台数(采用多台小容量设备替代一台大容量设备),降低单台设备的运行负荷。

噪声监测的点位设置与频率要求

纺织车间的噪声监测需遵循《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规范》(GBZ/T 189.8-2007),点位设置需覆盖“工人经常停留的位置”与“噪声源的关键部位”。对于固定操作岗位(如细纱机挡车工),需在操作位置(距离设备1.5m,高度1.2m)设置1个点位;对于流动岗位(如清棉机巡检工),需在巡检路线的关键节点(如设备入口、通道转角)设置点位。

监测频率需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调整:新安装设备需在运行1个月内进行首次监测;正常运行的设备每季度监测1次;若设备经过大修或改造(如更换打手、调整转速),需在改造后1周内重新监测。

监测时需注意环境条件:避免在雨天或大风天监测(室外噪声会干扰);车间内的其他设备需正常运转(模拟实际生产状态);声级计需校准(使用活塞发声器,校准值94dB(A)),测量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连续监测,取等效声级Leq)。

对于噪声超标的点位,需进行“定点连续监测”:在该点位安装噪声自动监测仪(如在线声级计),24小时连续记录噪声值,分析噪声的变化规律(如高峰时段、低谷时段),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隔声吸声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要点

隔声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噪声频率:高频噪声(如喷气织机)适合用密实材料(如钢板、石膏板),隔声量随厚度增加而提高(2mm钢板隔声量约20dB,4mm约30dB);低频噪声(如风机)适合用阻尼材料(如沥青阻尼板、橡胶),通过阻尼层消耗振动能量。

吸声材料的选择需关注“降噪系数(NRC)”:NRC≥0.8的材料(如聚酯纤维吸声板、离心玻璃棉)适用于中高频噪声;NRC≥0.6的材料(如岩棉、矿棉)适用于低频噪声。吸声材料的安装需注意“空腔效应”:在材料与墙面之间保留50-100mm的空腔,可提高低频吸声效果2-3dB(A)。

施工时需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吸声棉不能挤压(挤压会降低吸声性能);隔声罩的缝隙需用密封胶填充(如硅酮密封胶);吸声吊顶需固定牢固(避免振动产生二次噪声)。

此外,隔声材料的防火性能需符合《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车间内的隔声吸声材料需达到B1级(难燃)以上,避免发生火灾时材料燃烧产生有毒气体。

个人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与监督

尽管采取了工程控制措施,部分岗位的噪声仍可能超过85dB(A)(职业接触限值),此时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PPE),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防噪声耳塞需符合《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 23466-2009),降噪值(SNR)≥25dB;耳罩的降噪值≥30dB。

企业需对工人进行PPE使用培训:耳塞需完全插入耳道(用手将耳郭向上拉,插入后轻按耳塞尾部);耳罩需覆盖整个耳郭(调整头带松紧,确保密封)。同时,需定期检查PPE的状态——若耳塞出现裂纹、耳罩的密封垫老化(如变硬、开裂),需及时更换。

监督措施需常态化:车间管理人员需每日巡检,检查工人是否正确佩戴PPE;每月对PPE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如更换频率、破损率),并根据统计结果调整采购计划(如增加耳塞的采购量)。

此外,企业需为工人提供“听力保护培训”:讲解噪声的危害(如永久性听力损伤)、PPE的作用(降低噪声暴露水平)、正确的佩戴方法(如耳塞的插入深度),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