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服务热线:

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电磁兼容性检测关键指标

三方检测单位 2018-10-15

电磁兼容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OBC)是连接交流电网与车载电池的核心电力转换装置,负责将220V/380V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给电池充电,其性能直接影响充电效率、电池寿命及整车安全性。而电磁兼容性(EMC)作为OBC的关键性能指标,决定了它在工作时是否会干扰车内娱乐、导航等电子系统,同时能否抵御外界电磁干扰保持稳定运行。本文将围绕OBC EMC检测的核心指标展开,拆解每个指标的定义、检测逻辑及对OBC设计的实际影响。

辐射发射(RE):控制OBC的空间电磁“污染”

辐射发射是OBC内部电路(如开关管、电感)在高频开关工作时,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若超过限值,会干扰车内GPS导航、多媒体系统的信号接收,甚至影响整车CAN总线的通信稳定性——比如OBC的开关管频率为60kHz,其谐波可能会覆盖GPS的1575MHz频段,导致导航信号弱。

检测辐射发射需将OBC置于全电波暗室中,模拟无反射的电磁环境,通过对数周期天线接收OBC辐射的电磁波,再用频谱分析仪读取不同频率下的场强值。按照CISPR 25标准,30MHz-1GHz频段的限值分两级:Class 3要求30-230MHz≤40dBμV/m,230-1000MHz≤47dBμV/m。

OBC设计中,PCB的接地层完整性是控制辐射发射的关键——若接地层存在断点,高频电流会通过“地环路”向空间辐射;开关管需加金属屏蔽罩,并将屏蔽罩可靠接地,阻断开关管的辐射路径;输出线需用屏蔽线,屏蔽层两端接地,防止输出电流的高频分量通过线缆辐射。比如某款OBC因开关管未加屏蔽,测试时300MHz频段场强达到50dBμV/m,超过限值3dB,后续增加屏蔽罩后达标。

传导发射(CE):阻断OBC向电网的“干扰传导”

传导发射是OBC通过电源线(如充电枪的AC线)向电网或车内线路传导的电磁干扰。比如OBC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工作在100kHz频率时,其开关电流会在电源线中产生高频电压波动,若传导到电网,会干扰同一电网下的家用电视、冰箱等设备,导致画面雪花或压缩机异常启动。

检测传导发射需借助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它能为OBC提供稳定的阻抗(50Ω),同时隔离电网干扰,让接收机准确测量OBC传导到电源线的干扰电压。按照CISPR 25标准,150kHz-30MHz频段的限值为:150-500kHz≤79dBμV,500kHz-30MHz≤73dBμV。

OBC的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发射的核心部件。滤波器通常由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共模电容和差模电容组成:共模电感抑制相线与地线之间的共模干扰,差模电容滤除相线之间的差模干扰。比如某款OBC因共模电感的电感值仅为1mH,无法有效衰减10MHz频段的干扰,测试时该频段电压达到78dBμV,超过限值5dB;后续将共模电感增至5mH,干扰电压降至68dBμV,符合要求。

此外,OBC的PCB布线需避免“大环路”——比如AC输入线与DC输出线平行布线,会形成环路接收或发射干扰;电源地线与信号地线需分开,防止电源电流干扰信号电路。

辐射抗扰度(RS):OBC抵御外界电磁“冲击”的能力

辐射抗扰度是OBC在外界电磁辐射环境下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比如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旁边的雷达测速仪会发射高频电磁波,若OBC的屏蔽不好,电磁波会穿透外壳,干扰内部PWM控制器的信号,导致输出电压波动,影响充电效果。

检测辐射抗扰度时,OBC需置于暗室中,用功率放大器发射80MHz-1GHz的电磁波,场强通常为10V/m(部分标准要求更高)。测试过程中,需持续监测OBC的输出电压、电流是否稳定,是否出现误触发停机、输出过压/过流等异常。按照GB/T 17626.3标准,OBC需满足“功能正常”等级——即干扰消失后,OBC能自动恢复正常,无需人工干预。

设计中,OBC的金属外壳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0.1Ω),形成法拉第笼,屏蔽外界电磁波。外壳的缝隙需用导电橡胶密封,防止电磁波通过缝隙进入内部;内部电路的信号线上需加磁珠(如100MHz时阻抗≥100Ω),吸收高频干扰。比如某款OBC因外壳缝隙未密封,测试时在900MHz频段(手机基站频率)出现输出电压波动±5V,密封缝隙后波动降至±1V,符合要求。

另外,OBC的控制电路需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比如CAN总线用差分线,能有效抵御电磁辐射干扰——差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单端信号强30dB以上。

传导抗扰度(CS):应对电源线传来的“电磁入侵”

传导抗扰度是OBC抵御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入的电磁干扰的能力。比如电网中的继电器开关操作会产生尖峰电压(幅值可达数千伏,持续时间数微秒),这些尖峰电压会通过充电枪线传入OBC,干扰内部电路。

检测传导抗扰度时,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50kHz-80MHz的高频干扰信号,通过耦合/去耦网络(CDN)注入到OBC的电源输入端。注入电压通常为10V(部分标准要求20V),测试过程中需监测OBC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按照GB/T 17626.6标准,OBC需在干扰下保持功能正常。

设计中,OBC的电源输入端需加TVS管(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其响应时间仅为纳秒级,能在尖峰电压到达时迅速导通,将电压钳位到安全值(如AC输入侧用600V TVS管)。同时,EMI滤波器的共模电感需选择高饱和电流型号(如饱和电流≥20A),避免干扰信号导致电感饱和,失去滤波作用。

比如某款OBC因TVS管的钳位电压选择过高(700V),测试时注入10V干扰信号后,整流桥被击穿;将TVS管换成600V型号后,整流桥未损坏,OBC工作正常。此外,OBC的DC输出端需加电解电容(如1000μF/400V),滤除低频干扰,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静电放电抗扰度(ESD):解决“人体静电”的潜在威胁

静电放电抗扰度是OBC抵御人体或物体接触时释放的静电的能力。比如用户在干燥环境下插拔充电枪,手上的静电(电压可达10kV以上)会通过充电枪接口传入OBC内部,击穿敏感元件(如PFC芯片、光耦)。

检测静电放电时,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对OBC的外壳、充电接口、散热片等部位进行接触放电(±8kV)和空气放电(±15kV)。接触放电是将发生器的电极直接接触OBC表面,释放静电;空气放电是电极靠近OBC表面,通过空气击穿释放静电。测试后,OBC需保持功能正常,无元件损坏。

设计中,OBC的接口引脚(如充电枪的CC、CP信号引脚)需串联ESD保护二极管(如ESD5Z3.3),其击穿电压约3.3V,能将静电电流导入地线,避免损坏芯片。外壳需与车身地线连接,让静电通过外壳直接释放——若外壳未接地,静电会通过接口传入内部,击穿光耦。

比如某款OBC因充电枪接口未加ESD保护,测试时接触放电8kV后,CC信号引脚的光耦被击穿,导致无法识别充电枪;加ESD保护二极管后,测试10次均未出现损坏。此外,OBC的按键、显示屏等外露部件需加静电屏蔽层,防止静电直接接触内部电路。

脉冲群抗扰度(EFT):抵御电网“高频脉冲”的干扰

脉冲群抗扰度是OBC抵御电网中高频脉冲群干扰的能力。脉冲群是由继电器、接触器开关操作产生的高频脉冲(频率5kHz,脉冲宽度200ns),这些脉冲会叠加在电网电压上,通过电源线传入OBC,干扰内部逻辑电路(如PWM控制器的时钟信号)。

检测脉冲群抗扰度时,用脉冲群发生器向OBC电源输入端注入±2kV的脉冲群(重复频率5kHz),测试时间通常为2分钟。按照GB/T 17626.4标准,OBC需在干扰下保持功能正常。

设计中,OBC的EMI滤波器需增加差模电容(如X2电容,容量0.1μF),因为脉冲群多为差模干扰——差模电容能有效滤除相线之间的高频脉冲。同时,PWM控制器的电源引脚需加去耦电容(如100nF陶瓷电容),靠近控制器引脚焊接,滤除电源线上的脉冲干扰。

比如某款OBC因去耦电容容量不足(仅10nF),测试时脉冲群干扰导致PWM控制器的时钟信号紊乱,输出占空比波动±10%;将去耦电容增至100nF后,占空比波动降至±2%,符合要求。此外,OBC的控制电路需加RC滤波电路(如1kΩ电阻+10nF电容),滤除脉冲群干扰。

浪涌抗扰度(Surge):应对电网“雷击级”的电压突变

浪涌抗扰度是OBC抵御电网中高能量电压脉冲的能力。浪涌通常由雷击(直接或感应雷击)或电网开关操作产生,幅值可达数千伏,持续时间数毫秒,能量远大于脉冲群。

检测浪涌抗扰度时,用浪涌发生器向OBC电源输入端注入浪涌电压:线对地(L-N对PE)注入±2kV,线对线(L对N)注入±1kV。测试后,OBC需保持功能正常,无元件损坏。按照GB/T 17626.5标准,浪涌测试需进行正负极性各5次,共10次。

设计中,OBC的电源输入端需加压敏电阻(MOV),其电压等级需选择为电网电压的1.5-2倍(如220V AC选470V MOV)。压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电压升高迅速降低,能吸收浪涌能量,将电压钳位到安全值。同时,需加熔断器或过流保护电路(如PPTC自恢复保险丝),防止浪涌导致电流过大烧毁元件。

比如某款OBC因压敏电阻的电压等级选择过低(400V),测试时浪涌电压导致压敏电阻击穿,短路烧毁熔断器;将压敏电阻换成470V型号后,浪涌测试通过,熔断器未损坏。此外,OBC的DC输出端需加电解电容(如1000μF/400V),吸收浪涌能量,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