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服务热线:

无人机电池管理系统振动与冲击测试的充放电保护

三方检测单位 2019-05-02

振动与冲击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无人机的续航与安全高度依赖锂电池及配套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而振动与冲击是无人机全生命周期中高频遭遇的环境应力——从飞行时的气流扰动、起降阶段的地面撞击,到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震动,都可能干扰BMS的充放电保护功能。充放电保护作为BMS的核心职责(如过充、过放、过流、过温保护),其在振动冲击下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池寿命与飞行安全。因此,针对BMS振动与冲击测试中的充放电保护验证,成为无人机电池系统设计与认证的关键环节。

振动冲击对BMS充放电保护的潜在影响

振动与冲击会通过机械应力传导至BMS的硬件与采样链路,直接威胁充放电保护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例如,持续振动可能导致BMS与电池之间的连接器松动,造成电压采样信号中断或波动——若采样电压瞬间跌落,BMS可能误判为电池过放,提前切断放电回路,导致无人机中途断电;若振动导致采样线与电池正极短路,又可能使采样电压虚高,BMS未检测到真实过充,引发电池鼓包甚至爆炸。

冲击则更具破坏性:无人机碰撞时,电机突然停转可能产生10倍于正常电流的反向涌流,若BMS的过流保护响应滞后,反向电流会击穿充电回路的MOS管,导致电池短路;而硬冲击带来的PCB板弯曲,可能使电压采样电阻的焊点脱落,造成采样信号丢失,充放电保护完全失效。此外,振动还会加速BMS内部元件的疲劳——如电解电容的电解液因振动泄漏,会导致电容容量下降,无法滤除采样电路的噪声,进一步放大电压检测误差。

这些影响并非孤立存在:振动导致的元件松动会引发采样误差,采样误差又会干扰软件算法的判断,最终可能形成“硬件故障→算法误判→保护失效”的连锁反应。因此,振动冲击测试的核心,就是验证BMS在这类应力下,能否维持充放电保护的“准确性”(不误触发)与“有效性”(不遗漏风险)。

充放电保护振动冲击测试的标准依据

无人机BMS的振动冲击测试需遵循多领域标准的交集,其中最核心的是环境可靠性标准与无人机专用标准。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IEC 60068-2-6规定了随机振动测试的方法——要求测试频率覆盖5-500Hz,加速度0.5g-2g,持续时间根据无人机类型调整(消费级无人机通常选1小时/轴,工业级选4小时/轴);IEC 60068-2-27则针对冲击测试,要求用半正弦波或方波,加速度10g-50g,持续时间11ms-6ms,模拟无人机碰撞或跌落场景。

国内方面,GB/T 38924.2-2020《民用无人机系统 第2部分:安全要求》明确规定,无人机电池系统需通过“振动耐久性试验”与“冲击试验”,其中充放电保护的验证要求包括:“试验过程中,BMS应能正常监测电池状态,不得误触发过充、过放、过流保护;试验后,充放电保护功能应无异常”。此外,汽车行业的ISO 16750-3标准(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 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3部分:机械负荷)也常被参考,因其对振动中的电压电流波动控制要求更严格,适合工业级无人机的高可靠性需求。

具体到充放电保护的测试参数,标准通常会明确“触发阈值”与“响应时间”:例如,过充保护的触发电压应为电池标称电压的1.1倍(如3.7V单体,阈值为4.07V),响应时间需≤100ms;过流保护的触发电流为额定电流的2-3倍(如10A电池,阈值为20A-30A),响应时间需≤50ms。测试时,需将这些参数与振动冲击条件结合——比如在随机振动下,持续充电至电池电压达到过充阈值,观察BMS是否能及时切断充电回路;在冲击测试中,模拟放电电流突然升至过流阈值,验证保护的响应速度。

振动环境下过充与过放保护的有效性验证

过充与过放是锂电池最危险的两种状态,也是BMS充放电保护的核心场景。在振动环境下,验证这两项功能的关键是“排除采样干扰”——振动会导致电压采样信号出现10-50mV的波动(取决于振动强度),若算法未做滤波处理,可能将波动误判为真实电压变化,导致保护误触发或不触发。

测试时,需将电池与BMS安装在振动台上,按照标准设定振动参数(如5-500Hz随机振动,加速度1g),然后进行充电测试:用恒流恒压充电器向电池充电,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过充阈值(如4.2V)时,监测BMS的充电允许信号(CHG_EN)是否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同时测量充电回路的电流是否降至0A。若振动中采样电压波动导致BMS误判,比如电压未到阈值但保护触发,说明滤波算法失效;若电压超过阈值100ms后仍未触发保护,则说明采样链路或开关器件故障。

过放保护的验证则需结合放电场景:用电子负载模拟无人机电机的放电电流(如持续10A放电),在振动过程中,当电池电压降至过放阈值(如3.0V)时,BMS应切断放电回路。需特别注意的是,振动可能导致电池内阻临时增大(因电极材料与电解液接触不良),使端电压瞬间跌落——此时算法需区分“临时压降”与“真实过放”,比如设定“电压持续低于阈值5秒”才触发保护,避免因瞬间波动导致无人机突然断电。

此外,还需测试“恢复功能”:当振动停止,电池电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如过充后断开充电器,电压降至4.1V),BMS应能自动恢复充放电允许信号,无需人工重置。若恢复功能失效,说明BMS的故障锁定逻辑过于严苛,影响用户体验。

冲击场景中过流与反向电流的保护响应

冲击场景(如无人机碰撞、紧急制动)最易引发瞬间电流尖峰与反向电流,对BMS的过流保护与反向极性保护提出极高要求。例如,无人机碰撞时,电机转子突然卡住,电流可能从正常的10A飙升至50A以上,若BMS的过流保护未及时切断回路,MOS管可能因过热烧毁,甚至引发电池短路。

测试时,需用冲击台模拟半正弦波冲击(如10g加速度,11ms持续时间),同时用电流源向电池放电,瞬间将电流升至过流阈值(如30A)。监测BMS的过流保护信号(OCP)是否在50ms内触发,同时测量MOS管的漏源电压(Vds)——若Vds从0V升至电池电压,说明MOS管已切断回路。此外,还需测试反向电流保护:用电源模拟电机的反向电动势,向电池注入反向电流(如5A),观察BMS的反向保护二极管是否能承受冲击,或MOS管是否能反向截止,避免电流流入电池。

器件选型直接影响冲击保护的效果:比如,过流保护的MOS管需选低导通电阻(Rdson≤10mΩ)、高耐受电流(Id≥50A)的型号,如IRF540N;反向保护二极管需选肖特基二极管(如1N5819),其反向恢复时间≤10ns,能快速阻断反向电流。测试中若发现MOS管发热严重,说明导通电阻过大,需更换更大规格的器件;若二极管反向击穿,说明其反向电压(Vr)选型不足,需选Vr≥2倍电池电压的型号。

振动下电池均衡功能的持续可靠性测试

电池均衡是充放电保护的“辅助防线”——通过调整单体电池的充放电电流,避免因单体电压差异过大引发过充或过放。在振动环境下,均衡功能的可靠性直接取决于“硬件连接”与“算法稳定性”。

被动均衡的测试需监测均衡电阻的工作状态:在振动过程中,对电池组充电,当某单体电压高于平均值50mV时,BMS应启动均衡(通过电阻消耗高电压单体的电量)。若振动导致均衡电阻的焊点脱落,均衡电流会降至0A,该单体的电压将继续升高,最终触发过充保护——测试时需用万用表测量均衡电阻的电压,若电压为0V,说明电阻松动。

主动均衡的测试更复杂:主动均衡通过DC/DC电路转移电量(如从高电压单体向低电压单体转移),振动可能导致电感或电容的参数漂移(如电感值从10μH变为8μH),使均衡电流从500mA降至300mA,延长均衡时间。测试时,用示波器测量均衡电路的输出电流,若电流波动超过20%,说明元件因振动出现参数变化,需用环氧树脂封装电感,增强抗振能力。

此外,均衡功能的“优先级”也需验证:在振动中,若同时发生过充与单体电压失衡,BMS应先触发过充保护,再进行均衡——若均衡功能干扰了主保护,说明软件逻辑存在漏洞,需调整中断优先级(如过充保护设为最高优先级,均衡设为次高)。

硬件抗振设计对充放电保护的支撑作用

充放电保护的可靠性,本质是“硬件抗振能力”与“软件算法”的协同结果,其中硬件设计是基础。例如,连接器的选择直接影响采样链路的稳定性——若用普通的PH2.0连接器,振动中易脱落,导致采样信号中断;而带锁扣的JST PH-Series连接器(如PHR-2带锁),插拔力达5N以上,能有效防止振动脱落。

PCB板的加固设计同样关键:工业级无人机的BMS PCB通常采用“铝基板+螺丝固定”方案,铝基板的导热性好,能同时解决散热与振动问题;PCB上的安装孔间距需与电池舱的固定柱匹配(如间距20mm),用M2螺丝紧固,避免PCB弯曲导致元件焊点开裂。此外,元件选型需优先用贴片封装——0805规格的电阻、电容比直插元件更抗振动,而钽电容(如AVX的TAJ系列)比电解电容更耐机械应力,不会因振动导致电解液泄漏。

开关器件的固定也不容忽视:MOS管作为充放电回路的开关,需用散热片与螺丝固定在PCB上,避免振动中MOS管引脚受力弯曲,导致漏源极短路。例如,IRF540N MOS管的引脚间距为2.54mm,需用焊锡充分浸润引脚,同时在MOS管底部涂导热硅脂,增强散热与固定效果。

软件算法的抗干扰与自适应调整

振动带来的信号噪声,需通过软件算法过滤,才能保证充放电保护的准确性。最常用的是“卡尔曼滤波”算法——它能结合电压的“预测值”与“测量值”,实时更新最优估计值,有效过滤随机噪声。例如,当振动导致采样电压从4.1V波动至4.2V(真实电压为4.15V),卡尔曼滤波能将输出值稳定在4.14V-4.16V之间,避免算法误判为过充。

自适应滤波算法则更适合复杂振动场景:例如,当振动频率从100Hz变为500Hz时,噪声的频率特性也会变化,自适应滤波能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从200Hz变为600Hz),保持滤波效果。测试时,用信号发生器模拟不同频率的噪声(如100Hz、500Hz正弦波),叠加在电压采样信号上,观察滤波后的输出值与真实值的误差——若误差≤5mV,说明算法有效。

故障诊断算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当采样信号连续3次超出正常范围(如电压突然升至4.5V),算法应判断为“硬件故障”,立即切断充放电回路,并触发报警(如LED红灯闪烁)。例如,“三取二”逻辑——BMS设计3个独立的电压采样通道,当两个通道的测量值一致时,才作为有效信号;若三个通道的值都不一致,说明采样链路故障,触发保护。这种逻辑能有效避免单一通道故障导致的误判。

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与异常场景模拟

振动冲击测试的有效性,依赖于“精准的数据采集”与“真实的场景模拟”。数据采集系统(DAQ)需满足高采样率与多通道要求——NI的cDAQ-9178机箱配合NI 9205电压模块(16通道,12位分辨率)与NI 9227电流模块(8通道,24位分辨率),能同时监测8个电池单体的电压、总电流、BMS状态信号,采样率可达1kHz,足以捕捉冲击时的50ms级电流尖峰。

测试软件需支持实时分析——LabVIEW的“振动测试工具包”能实时显示振动加速度、电压电流波形,当保护触发时,自动标记触发时间与阈值,方便后续分析。例如,过充保护触发时,软件会在电压波形上标记“触发点”,并计算从电压达到阈值到保护触发的时间(如80ms),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异常场景模拟是测试的关键环节:除了标准的振动冲击,还需模拟“用户误操作”与“极端环境”,比如振动中插拔充电线(模拟用户在无人机飞行中强制充电)、振动中线缆松动(模拟运输中线缆被拉扯)、低温振动(-10℃环境下振动,模拟高空飞行)。例如,在-10℃振动环境下,电池的内阻会增大20%,电压采样值会比常温低100mV,需验证BMS的过放保护阈值是否能自动补偿(如低温下过放阈值从3.0V提高至3.1V)。

此外,“耐久性测试”也需纳入计划——消费级无人机的BMS需通过“100次振动循环”测试(每次振动1小时,休息30分钟),测试后检查BMS的元件是否松动、焊点是否开裂,充放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若测试后MOS管的导通电阻从10mΩ升至20mΩ,说明MOS管因振动出现疲劳,需更换更耐用的型号(如IRF3205,导通电阻更小)。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