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台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的使用规范
微生物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无菌操作台是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维持局部无菌环境的核心设备,其通过高效过滤器输出层流洁净空气,形成隔离外界杂菌的“气流屏障”,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计数、分离培养、无菌检查等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微生物检测中,即使极微小的环境杂菌污染,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或数据偏差,因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台的使用规范,是保障检测可靠性、避免实验失败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无菌操作台的前期准备、操作流程、维护等核心环节展开,覆盖具体操作细节与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台使用前的准备规范
使用无菌操作台前,需提前30分钟开启紫外消毒灯,对内部空气及表面进行灭菌;消毒完成后立即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运行5-10分钟——目的是排出紫外灯产生的臭氧,避免其刺激呼吸道或影响敏感微生物活性。
操作者需先完成手部清洁:用皂液流动水洗手后,75%乙醇消毒双手,再穿戴无菌工作服、帽子、口罩及无粉无菌手套(避免粉末脱落污染)。若手套破损,需立即更换。
正式操作前需检查设备状态:观察风机运转是否正常,用风速仪测操作区平均风速(需在0.38-0.52m/s,符合GB 50457-2019标准);检查高效过滤器外观,若滤纸破损、边框松动,需停止使用并更换。
操作台周围1米内不得堆放杂物(如纸箱、试剂瓶),避免遮挡进风口或扰乱气流——杂乱环境易形成涡流,削弱杂菌隔离效果。
操作台内物品的摆放要求
物品需按“功能分区”摆放:以右手操作者为例,左侧放未使用的无菌培养基、吸管等清洁品;中间主操作区放样品、接种工具;右侧放用过的枪头、污染培养皿等废弃物,避免清洁物与污染物交叉。
物品高度不得超过操作台内侧挡水板(约15-20cm),否则会阻挡顶部层流气流,形成“气流死角”——这些死角易积累杂菌,增加污染风险。
带盖容器开启后,盖子需倒扣在无菌垫上,开口朝内侧;未用的无菌棉签、滤膜需保持原包装完整,仅在使用前撕开一角,取用时避免手部接触无菌部分。
重物(如装液体培养基的玻璃瓶)放操作台底部支架,轻物(如无菌培养皿)放上层——既避免压垮隔板,也不影响气流循环。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要点
操作时手臂需始终在操作台内,不得随意移出——移出后再放回会带入外界杂菌。若需取台外物品,需先关风机,取完后开风机通风5分钟再继续。
动作需轻柔,避免快速挥臂或晃动容器——剧烈动作会打乱层流,破坏无菌环境。例如倾倒培养基时,需缓慢倾斜瓶子,让液体沿培养皿边缘流入,防止飞溅。
用酒精灯灭菌接种工具时,需将酒精灯放操作台内侧右上角(远离气流入口),确保火焰外焰覆盖灭菌区域;避免火焰靠近高效过滤器,防止高温损坏滤纸。
操作中禁止说话、咳嗽——若需咳嗽,需转身背对操作台,用手肘捂口鼻,之后更换手套;禁止在台内翻纸质文件,避免纤维脱落污染。
样品处理的规范流程
样品从外界传入时,需用75%乙醇擦容器外表面,静置1-2分钟待乙醇挥发(避免残留影响微生物活性),再放入主操作区。
处理固体样品(如食品)时,用无菌剪刀取10g样品,放入90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瓶(需121℃高压灭菌20分钟),用无菌玻璃棒轻搅,避免颗粒飞溅。
处理液体样品(如水、药品)时,先摇匀样品瓶(避免气泡),用无菌移液管垂直插入液面1-2cm吸取,不碰瓶壁;吸取后垂直注入稀释液,防止溅出。
易挥发样品(如挥发性油)或厌氧菌样品,需在台内无菌密封容器中处理——密封容器需提前紫外消毒30分钟,处理后立即盖严,避免微生物接触空气。
接种工具的灭菌与使用要求
接种环、接种针需火焰灭菌:从柄部到尖端灼烧1-2分钟至发红,冷却30秒(或接触培养基边缘)再使用——避免烫伤微生物。
一次性接种工具(如一次性接种环)需撕一端包装,用镊子夹非无菌部分取拿;使用后立即入生物安全袋,不得重复使用——重复会导致交叉污染。
移液枪安装枪头时,需垂直插入并轻旋固定;吸取液体时慢按活塞(避免气泡),释放时让枪头碰容器内壁,慢松活塞确保液体完全流出。
连续接种多个样品时,每接种一个需重新灼烧接种环;若接种环碰了非无菌区域(如培养皿外壁),需立即重新灭菌。
操作后的清洁与消毒步骤
操作完成后,立即将废弃物(用过的枪头、污染培养皿)装入耐穿刺生物安全袋,密封后移出操作台,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处。
用75%乙醇纱布按“从内到外、从左到右”擦拭台面、挡水板及内侧墙壁——缝隙处用无菌棉签深入擦,避免残留。
移出所有物品后,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需关风机,避免气流影响消毒效果);消毒完成后关闭所有电源,记录使用情况。
用过的玻璃器皿(如稀释瓶)需先121℃高压灭菌20分钟,再用洗洁精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干净后烘干——未经灭菌直接清洗会导致微生物扩散。
特殊检测项目的额外注意事项
厌氧菌检测(如双歧杆菌)需用厌氧罐:罐内放厌氧产气袋,将氧气浓度降至1%以下,样品和培养基放入罐中密封后接种,避免厌氧菌接触氧气死亡。
致病菌检测(如沙门氏菌)需戴双层手套:外层接触样品,破损后立即更换;操作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泡手1分钟,再流动水冲洗。
药品无菌检查(如注射剂)需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0.22μm(截留细菌),提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过滤时慢加压,避免滤膜破裂;过滤后用生理盐水冲滤膜3次,去除抑菌成分,再贴培养基培养。
活细胞计数(如酵母菌)需避免剧烈震荡样品(防止细胞破裂);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摇匀样品后统计多个视野,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设备日常维护的关键细节
高效过滤器每1-2年更换一次(每天用8小时以上需每年换);更换时关电源,拆顶部盖板,取旧滤器,新滤器密封胶圈对准安装位,轻压固定。
预过滤器(进风口处)每2周清洗:取下后用清水冲灰尘,阴凉处晾干(不暴晒);若破损需立即更换——预过滤器堵塞会增加高效过滤器负荷,缩短寿命。
每月测风速,若低于0.38m/s,需检查风机皮带是否松动(松动则调张力);风机异响或震动需联系专业人员检修,勿自行拆卸。
每季度擦设备外壳:用湿抹布擦表面灰尘,电器部分(电源开关、控制面板)用干抹布擦,避免水进电器内部导致短路。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