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中大肠杆菌微生物检测的分离培养步骤要求
微生物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大肠杆菌是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指示菌,其存在提示药品可能受粪便污染或生产卫生控制不足。分离培养是药品中大肠杆菌检测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围绕药品中大肠杆菌微生物检测的分离培养步骤,详细阐述样品处理、培养基选择、接种增菌、分离操作及无菌要求等关键内容,为实验室规范检测提供实操指引。
样品处理的形态适配要求
药品形态差异大(固体、液体、膏剂等),需针对性处理以释放大肠杆菌并避免损伤。固体药品(如片剂、粉剂)取10g,加90ml含0.1%聚山梨酯80的无菌生理盐水,用匀浆机均质2-3分钟制成1:10匀悬液;难溶样品可加0.5%聚山梨酯80,或40-45℃水浴辅助分散,但温度需严格控制防止灭活。
液体药品(如口服液、注射剂)取10ml加90ml无菌稀释液混匀;若含防腐剂(如苯扎溴铵),需加对应中和剂(如吐温-80),中和剂种类与浓度需验证确认。
膏剂/半固体药品(如软膏)取10g,加含0.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90ml,搅拌至均匀,必要时45℃水浴5分钟助溶,冷却后使用。样品处理后2小时内完成接种,若需暂存需4℃冷藏且不超过2小时。
培养基的选择与性能验证
大肠杆菌分离培养需“增菌+选择性鉴别”两步培养基。增菌首选胆盐乳糖培养基(BL):胆盐抑制革兰阳性菌,乳糖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溴甲酚紫指示产酸(变黄则提示可能有大肠杆菌)。制备时需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却至45℃备用。
选择性鉴别用麦康凯琼脂或伊红美蓝琼脂(EMB)。麦康凯以胆盐、结晶紫抑制革兰阳性菌,乳糖+中性红指示产酸(红色菌落为大肠杆菌);EMB以伊红、美蓝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产酸形成紫黑色带金属光泽菌落。两种培养基均需121℃灭菌15分钟,倒平板前需冷却至50℃左右,避免琼脂凝固不均。
培养基需做适用性检查:接种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培养后观察生长情况与菌落形态,确保选择与鉴别功能正常;若出现杂菌过度生长或菌落形态异常,需重新制备。
接种与增菌的参数控制
增菌是富集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取处理后的1:10匀悬液1ml,加入9ml BL增菌液(体积比≥9:1,维持选择压力),轻轻混匀避免气泡。增菌温度36±1℃,时间18-24小时:时间不足则菌量不够,超过24小时杂菌可能繁殖。培养后若BL液变黄,需继续下一步;若仍为紫色,可延长至48小时但需结合后续结果判断。
若样品含菌量极低(如注射剂),可增加接种量至2ml,但需保证增菌液体积足够(如18ml BL液+2ml样品),避免稀释度过低影响选择效果。
分离划线的操作细节
增菌后需通过划线分离单菌落。操作前超净台紫外消毒30分钟,75%乙醇擦台面与双手。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增菌液一环,在麦康凯或EMB平板做“三区划线”:第一区密集划1/4面积,第二区从第一区末端挑菌斜划1/3面积,第三区从第二区末端稀疏划剩余区域,确保单菌落形成。
划线力度需轻柔:接种环与平板呈45°角,避免划破琼脂;每划完一区,接种环需灼烧灭菌(冷却后)再划下一区,防止交叉污染。平板需倒置培养(避免冷凝水冲散菌落),温度36±1℃,时间18-24小时。
可疑菌落的挑选与纯培养
培养后需按形态挑取可疑菌落:麦康凯上选红色、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的2-3mm菌落;EMB上选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1-2mm菌落。挑取2-3个典型菌落(避免漏检),用接种环从菌落中心取少量菌,接种至营养琼脂斜面(沿斜面底部向上划直线)。
纯培养条件同增菌(36±1℃,18-24小时),培养后斜面需长满均匀灰白色菌落:若出现不同形态菌落(如黄色、不规则),说明有杂菌,需重新划线分离;若生长均匀,则为纯培养物,可用于后续生化鉴定。
无菌操作的核心控制点
无菌操作是结果准确的前提。超净台需提前30分钟开紫外+风机,操作前关闭紫外,用75%乙醇擦台面、双手及接种环;接种环每次用前灼烧至红热,冷却30秒后使用(避免烫死菌);吸管、培养皿、培养基需121℃灭菌15分钟,使用时用无菌镊子夹取;操作中避免说话、咳嗽,减少空气流动;培养皿需倒置存放,防止冷凝水污染;实验结束后,用过的器具需高压灭菌,台面用75%乙醇擦拭,超净台开紫外消毒30分钟。
分离培养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若分离平板无红色/紫黑色菌落,需检查:样品处理是否充分(如固体未均质)、增菌时间是否足够(可延长至48小时)、培养基是否失效(如BL液未变黄);若出现大量杂菌,需检查无菌操作(如接种环未灭菌)、培养基选择是否正确(如用了无选择作用的营养琼脂);若菌落形态不典型(如麦康凯上出现粉色菌落),需重新挑取接种纯培养,结合生化试验确认。
另外,需注意不同药品的特殊要求:如含油脂的软膏需用石油醚脱脂(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含糖分的口服液需增加BL液中胆盐浓度(防止酵母菌生长),确保分离培养不受样品基质干扰。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