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认证中电源电压波动测试的范围及测试方法
安规认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电源电压波动是电网中常见的干扰现象,可能导致电子设备运行异常、数据丢失甚至硬件损坏。在安规认证中,电源电压波动测试是评估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关键项目,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详细解析该测试的适用范围、标准依据、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相关从业者准确理解和执行测试流程。
电源电压波动测试的基本定义与干扰类型
电源电压波动指电网电压在短时间内发生的非正常变化,主要包括三种核心类型:电压暂降(电压降至额定值的10%~90%,持续0.1秒至1分钟)、电压暂升(电压升至额定值的110%~140%,持续时间同上)和电压中断(电压降至额定值10%以下,持续0.1秒至3分钟)。此外,工频频率波动(如47Hz~53Hz的频率变化)也属于测试范畴——频率异常会影响设备电源转换效率,甚至导致电机类负载堵转。
这些干扰的来源很具体:比如工厂大型电机启动时,电网会因瞬间大电流拉低电压(可能骤降30%、持续0.3秒);雷击导致线路短路时,会引发电压中断(持续数秒);变压器切换则可能造成电压暂升(10%~20%、持续1秒)。测试的本质是验证设备在这些真实场景下,能否“扛住干扰”或“安全妥协”。
举个例子:医疗监护仪在电压中断时,需自动切换到内置电池供电,且不能中断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家用冰箱在电压暂降时,压缩机不能直接停机——否则食材会变质,甚至压缩机重启时的冲击电流可能烧毁电机。
电源电压波动测试的适用范围
该测试几乎覆盖所有接入电网的电子电气设备,按场景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IT与通信设备:如电脑、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这类设备对电压波动极其敏感——哪怕0.1秒的电压骤降,都可能导致服务器数据库崩溃或路由器断网,因此是测试的“重点关照对象”。
第二类是家用与类似用途设备:如冰箱、空调、微波炉、洗衣机。这些设备直接关系用户日常使用,测试需关注“运行稳定性”——比如空调在电压暂升10%时,不能触发过载保护停机;洗衣机在电压暂降时,不能丢失当前洗衣程序。
第三类是工业与医疗设备: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机驱动器、手术无影灯。工业设备的测试重点是“控制连续性”——比如PLC在电压中断5秒后,需保持对电机的控制信号,否则生产线可能停工;医疗设备则需“安全优先级”——任何干扰都不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需说明的是:电池供电设备(如手机、手电筒)或宽电压输入设备(如支持90V~264V的旅行充电器),若其电源输入范围覆盖了常见波动范围,可能无需额外测试,但需确认具体安规标准(如CCC认证中的GB/T 17626.11要求)。
测试的标准依据与核心参数
测试的“标尺”是国际与国内标准,最常用的有:
1、IEC 61000-4-11(对应国内GB/T 17626.11):针对电压暂降、暂升和中断。标准明确了“三级幅度+五级持续时间”的组合——比如电压暂降的幅度分10%、30%、60%,持续时间分0.1s、0.5s、1s、5s、10s;电压暂升则是10%、20%、30%三个幅度。
2、IEC 61000-4-28(对应国内GB/T 17626.28):针对工频频率变化。标准要求频率范围覆盖47Hz~53Hz,变化速率分为“慢变化”(1Hz/s)和“快变化”(>1Hz/s)——比如测试电机时,需验证频率降到47Hz时,电机是否能保持转速,不会因转矩不足停转。
3、IEC 61000-4-13(对应国内GB/T 17626.13):针对电压波动与闪烁。这类测试更关注“周期性波动”——比如电网因电焊机频繁启动导致电压每秒波动5次,需验证灯泡是否闪烁(影响用户体验)或电视是否出现条纹。
不同地区的认证会有差异:比如UL认证(美国)中,IT设备需符合UL 60950-1标准,其电压波动测试更强调“过流保护”——若设备在电压骤升时电流超过额定值的150%,则判定不合格。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能否准确,“准备环节”占50%的权重:
首先是测试设备:需准备电压波动发生器(核心设备,能模拟各种波动类型)、功率分析仪(监测电压/电流/功率的实时变化)、示波器(捕捉电压波形的瞬态尖峰)、负载模拟器(模拟设备的额定负载——比如测试电脑时,需连接外接硬盘、显示器,达到最大功耗)。
其次是被测设备(EUT)的状态:EUT需运行至“正常工作状态”——比如电脑要打开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冰箱要运行至设定温度(如2℃),空调要调到制冷模式并达到设定温度(如26℃)。同时,负载需“拉满”——比如测试电热水壶时,要装到额定水量(如1.5L),确保功耗达到最大值。
最后是环境条件:温度需控制在23℃±5℃,湿度45%~75%——高温会让设备的电源模块散热不良,可能在测试中提前触发过热保护;湿度太高则可能导致设备绝缘下降,出现漏电风险。电源需用UPS(不间断电源)——避免市电本身的波动影响测试结果。
具体的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可总结为“连接→设置→施加→监测→恢复”五步:
第一步:连接测试系统。将电压波动发生器的输出端接EUT的电源输入端,功率分析仪串联在发生器与EUT之间(测电流),示波器并联在EUT的电源输入端(测电压波形),负载模拟器接EUT的输出端(如电脑的USB口接电子负载)。
第二步:设置测试参数。根据标准选测试类型——比如要测“电压暂降30%、持续0.5秒”,就把发生器的参数设为“幅度-30%、时间0.5s、重复3次”(重复3次是为了验证结果的一致性)。
第三步:施加测试信号。启动发生器,向EUT“打”波动信号。这里有个关键点:需“同步”EUT的运行阶段——比如测试洗衣机时,要在“脱水阶段”施加信号(此时洗衣机的负载最大,对电压波动最敏感);测试微波炉时,要在“加热中期”施加信号(此时磁控管处于高功率运行状态)。
第四步:实时监测。盯着EUT的状态:比如电脑有没有蓝屏、重启?空调有没有显示错误代码?PLC有没有停止输出控制信号?同时,记录功率分析仪的数据——比如电压骤降时,电流有没有飙升(若电流超过额定值的200%,说明电源模块的稳压电路失效);示波器有没有捕捉到电压尖峰(若尖峰超过额定值的180%,可能击穿电容)。
第五步:恢复与检查。测试结束后,把EUT接回正常电源,运行30分钟以上。要检查:EUT有没有永久性损坏(如电源适配器有没有烧毁)?功能有没有恢复(如电脑能不能正常开机,数据有没有丢失)?比如测试冰箱后,要打开门看内部温度——若温度上升超过5℃,说明冰箱在测试中停机了,判定不合格。
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1、别超EUT的电源范围:比如EUT的输入是AC 100~240V,就不能设置电压暂升为150%(超过240V的140%)——否则会直接烧电源模块。
2、负载要“真实”:比如测试LED灯时,不能用电阻负载代替——LED灯是非线性负载,其电流波形是脉冲式的,电阻负载的电流是正弦波,用电阻负载测试的结果会“失真”。
3、实时监测温度:比如测试电源适配器时,若温度超过85℃(大部分适配器的上限),要立即停止测试——否则适配器可能熔化或起火。
4、测试后要“复现”:若测试中EUT出现故障,需重复测试1~2次——确认是“波动导致的故障”,还是“EUT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电脑第一次测试时蓝屏,第二次测试正常,可能是偶然性故障,需排查EUT的硬件稳定性。
不同设备的测试重点
1、IT设备:重点是“数据完整性”。比如测试服务器时,要模拟电压暂降30%、持续1秒,观察服务器的数据库是否正常读写,网络连接是否保持,有没有触发自动保护(如切换到UPS)。若服务器重启或数据丢失,直接不合格。
2、家用设备:重点是“运行稳定性”。比如测试空调时,模拟电压暂升10%、持续1秒,观察空调有没有停止制冷,压缩机有没有异响,显示屏有没有错误代码。若空调停机,判定不合格。
3、工业设备:重点是“控制连续性”。比如测试PLC时,模拟电压中断5秒,观察PLC有没有保持对电机的控制信号(如电机有没有继续运转),有没有触发故障报警,电源恢复后能不能自动恢复运行。若电机停转,判定不合格。
测试结果的判定
合格的标准很明确:EUT在测试中“功能正常”或“安全妥协”——
“功能正常”:比如电脑在电压暂降时,不重启、不蓝屏,办公软件正常运行;
“安全妥协”:比如冰箱在电压暂降时,压缩机暂时停机,但电源恢复后能自动重启,且内部温度上升不超过2℃(不会变质);
不合格的情况:EUT出现永久性损坏(如电源模块烧毁)、功能丢失(如数据丢失)、安全风险(如电机过载冒烟)。
举个例子:测试手机充电器时,若电压暂升10%导致充电器的USB口输出电压超过5.5V(超过USB标准的5V±5%),则判定不合格——因为过高的电压会烧坏手机电池。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