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系统EMC测试中传导骚扰测试的线路阻抗设置
EMC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新能源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其电磁兼容性(EMC)直接影响电网稳定与设备安全。传导骚扰测试是EMC测试的关键项目,用于评估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向外界发射的电磁干扰强度。而线路阻抗设置是传导骚扰测试的“基石”——若阻抗不符合标准要求,测试结果将失去参考价值,甚至导致误判。本文聚焦储能系统传导骚扰测试中的线路阻抗设置,从标准要求、端口差异、设备选择到实际调试,拆解关键技术细节,为测试工程师提供实操指引。
传导骚扰测试与线路阻抗的基础关联
传导骚扰是指设备通过导电介质(如电源线、信号线)传输的电磁干扰,其测试原理是通过测量“干扰源—传输线路—接收设备”路径中的电压或电流来评估干扰强度。线路阻抗在这里的作用是“稳定测量基准”:由于实际应用中传输线路的阻抗会因长度、材质、负载变化而波动,若测试时不统一阻抗,相同干扰源在不同阻抗下的测量结果会差异巨大(比如50Ω阻抗下的电压是1V,100Ω下可能变成2V)。因此,国际国内EMC标准均强制要求,传导骚扰测试必须在“标准规定的线路阻抗”下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与公正性。
对储能系统而言,其端口类型更复杂(包含交流电源端口、直流储能端口、BMS通讯端口、PCS控制端口等),不同端口的传输特性差异大,线路阻抗设置的难度更高——比如直流储能端口的电压可达数百伏,而通讯端口的电压仅几伏,若用同一套阻抗设备,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测试不准确。
传导骚扰测试的标准阻抗要求解析
目前储能系统传导骚扰测试主要遵循三类标准:一是基础EMC标准,如GB/T 17626.6(对应IEC 61000-4-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9254(对应IEC 61000-3-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二是储能专用标准,如GB/T 34120《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NB/T 33015《并网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技术规范》;三是通讯端口标准,如ISO 11898(CAN总线)、TIA/EIA-485(RS485总线)。
这些标准对线路阻抗的要求可归纳为三类:1、交流电源端口:通常要求“50Ω/50μH+5Ω”组合阻抗(对应LISN的典型参数),用于模拟实际电网的高频阻抗特性;2、直流储能端口:常见要求是“50Ω”纯电阻阻抗(高频段),需满足高电压耐受要求(如1500V DC);3、信号/通讯端口:根据总线类型而定,CAN总线要求120Ω差分阻抗,RS485总线要求120Ω,以太网要求100Ω。
需要注意的是,储能系统的高压直流端口(如电池簇之间的连接端口)需特别关注阻抗设备的电压等级——若用普通500V的LISN测1000V的直流端口,会直接导致LISN内部的绝缘击穿,完全丧失阻抗功能。
不同端口类型的线路阻抗设置细节
储能系统的端口可分为“电源类”“信号类”“通讯类”三大类,每类端口的阻抗设置需“精准匹配”:
1、电源类端口(交流电网、直流储能):交流端口需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其核心功能是“隔离电网干扰+提供标准阻抗”——LISN的电网侧接市电,被测设备侧接设备输入,内部通过电感、电容组成的滤波网络,将电网侧的阻抗稳定在50Ω(150kHz-30MHz)。直流储能端口需用“直流LISN”,结构与交流LISN类似,但需采用耐高压电容(如1500V DC的LISN需用10kV级电容),避免直流电压击穿。
2、信号类端口(控制信号、传感器信号):这类端口电压低(5V-24V)、电流小,需用“阻抗稳定网络(ISN)”代替LISN。ISN的阻抗通常为50Ω(单端)或100Ω(差分),连接时需注意“靠近原则”——ISN需紧贴被测设备的信号端口,引线用低损耗同轴电缆(如RG-58C/U),长度不超过0.3米,否则引线电感会增加线路阻抗,导致测试结果偏差。
3、通讯类端口(CAN、RS485、以太网):这类端口的阻抗由通讯协议决定,测试时需在“两端”接终端电阻——比如CAN总线的两个终端(被测设备端与测试设备端)各接一个120Ω电阻,确保差分阻抗匹配。若不接终端电阻,信号会在端口反射,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尖峰干扰”,误判为设备的传导骚扰。
阻抗稳定网络的选择与校准
LISN与ISN是实现标准阻抗的核心设备,选择时需关注三个参数:1、电压等级:交流LISN选220V、380V或690V,直流LISN选500V、1000V或1500V,需与被测端口的额定电压一致;2、阻抗精度:在测试频率范围(150kHz-30MHz)内,阻抗需稳定在标准值±10%以内(如50Ω的LISN需在45Ω-55Ω之间);3、插入损耗:需≥40dB(30MHz时),确保隔离电网干扰。
校准是确保设备性能的关键步骤。测试前,需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LISN/ISN的阻抗:将VNA的一端接LISN的“电网侧”,另一端接“被测设备侧”,扫频150kHz-30MHz,若阻抗偏离标准值超过10%,需调整LISN内部的电感(部分LISN有可调磁芯)或更换电容。此外,LISN/ISN需每年送第三方校准机构(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出具校准报告,确保长期性能稳定。
实际测试中的线路阻抗调试要点
实际测试中,线路阻抗的调试需注意四个细节:
1、接地可靠:LISN/ISN的接地端需与测试台的“EMC接地系统”连接,接地电阻≤1Ω。若接地不良,LISN的隔离效果会下降,电网干扰会串入测试回路,导致结果偏高。
2、连接顺序正确:交流端口的连接顺序是“电网→LISN→被测设备→负载”,若颠倒顺序(被测设备→LISN→电网),LISN无法隔离电网干扰,测试结果会包含电网本身的干扰。
3、模拟负载匹配:测试电源端口时,被测设备的输出端需接“模拟负载”(如电阻负载或电池模拟器),模拟实际工作状态。若设备空载,端口阻抗会变成无穷大,完全偏离标准值,测试结果无效。
4、多端口测试的隔离:若被测设备有多个电源端口,测试一个端口时,其他端口需接“假负载”(如与额定负载相同的电阻),避免端口间的电磁耦合影响阻抗稳定性。
常见阻抗设置错误及排查方法
实际测试中,常见的阻抗错误及解决方法:
1、LISN电压等级选错:比如用220V LISN测试380V PCS,导致LISN内部压敏电阻击穿,表现为LISN冒烟、EMI接收机显示“过载”。解决方法:检查LISN的额定电压标签,确保与被测设备一致。
2、信号端口未接终端电阻:测试CAN总线时,未接120Ω终端电阻,结果出现10dB以上的尖峰干扰。解决方法:用欧姆表测量CAN端口的电阻,两端各接一个120Ω电阻,确保总电阻为60Ω(并联后)。
3、校准过期:LISN因老化,阻抗在20MHz时变成60Ω,测试结果偏高5dB。解决方法:用VNA重新校准,调整LISN内部的电感磁芯,或更换老化的电容。
4、引线过长:LISN与被测设备之间用了2米长的普通导线,导致引线电感增加,阻抗在10MHz时变成70Ω。解决方法:更换为0.5米长的低损耗同轴电缆,或把LISN移至被测设备旁边。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