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快速充电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测试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23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充电效率的需求攀升,快速充电已成为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但快充引发的循环寿命衰减始终是行业痛点。精准测试快充对循环寿命的影响,既能揭示电池内部退化机制,也能为材料改进、策略优化提供关键依据。本文围绕快充寿命测试的核心指标、内部机制、材料差异、温度影响、策略验证及标准化控制展开,系统解析科学测试的逻辑与方法。

快速充电对电池循环寿命影响测试的核心指标

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本质是“容量衰减至初始80%时的循环次数”,但测试需结合多指标共同判断。首先是容量保持率——每50-100次循环用0.5C小电流校准容量,计算当前容量与初始值的比值。例如某三元锂初始50Ah,循环100次后校准为45Ah,容量保持率90%;当降至80%(40Ah)时,对应循环次数即为寿命。

内阻增长是内部退化的“隐形信号”。快充加速SEI膜增厚、活性物质脱落,导致内阻上升。通过交流阻抗谱(EIS)测欧姆内阻(电解液、集流体电阻)和电荷转移内阻(电化学反应电阻):某磷酸铁锂初始内阻18mΩ,循环200次后升至30mΩ,说明退化严重。

析锂是快充寿命衰减的“直接诱因”。负极析锂会消耗活性锂,还可能刺穿隔膜。测试中若恒流快充电压突现“尖峰”、放电平台降低,大概率存在析锂;后期拆解用SEM看负极锂枝晶——析锂越严重,寿命越短。

快充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应力机制与测试关联

快充的“高电流应力”是寿命衰减的根源。电流密度越大(如5C是1C的5倍),电极表面锂离子迁移越快,超出电解液和活性物质承载能力,引发极化加剧、结构破坏。

极化分两种:浓差极化(电解液锂离子扩散慢,负极表面锂浓度骤降)、电化学极化(电化学反应速度赶不上电流输入)。测试中电压曲线斜率越大,极化越严重——5C快充电压从3.0V到4.2V仅12分钟,是1C的5倍,极化更明显。

结构破坏方面,高镍三元锂(NCM811)的层状结构易坍塌:5C快充下镍离子脱出,沉积在负极,循环100次后XRD特征峰强度降20%,结构退化直接导致容量衰减。

界面退化也不可忽视:大电流导致SEI膜开裂,电解液重新与负极反应形成新SEI膜,消耗锂源。充放电效率从99.5%降至98%,说明界面修复消耗增多,寿命加速衰减。

不同正极材料体系下的快充寿命影响差异测试

正极材料特性决定快充寿命表现。三元锂中,高镍NCM811容量高但结构稳性差:5C快充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65%;低镍NCM523(镍50%)结构更稳,保持率78%。

磷酸铁锂(LFP)橄榄石结构稳定,但离子扩散慢(10^-14 cm²/s):3C快充极化大,易析锂,但结构不易坍塌,循环300次保持率78%,比同倍率NCM811高。

富锂锰基(LLMO)电压高、容量大,但锰溶解严重:2C快充下高电压加速电解液分解,锰离子迁移至负极形成沉积层,循环150次保持率仅60%,是三者中寿命最短的。

测试通过XRD、XPS表征材料结构,结合容量、内阻数据,能明确不同材料的退化机制——如给NCM811掺杂钴锰稳结构,给LFP包覆碳层加快锂扩散,都是基于测试结论的改进方向。

温度对快充循环寿命影响的精准测试与分析

温度是快充寿命的“变量放大器”。低温(0℃以下)电解液粘度大,锂扩散慢:-10℃、3C快充下,某LFP循环50次后负极出现针状锂枝晶,保持率85%;25℃下则为95%,低温析锂直接缩短寿命。

高温(45℃以上)加速电解液分解、结构相变:某三元锂在50℃、2C快充下,循环100次保持率80%(寿命终点);25℃下需150次,高温加速了电解液氧化和正极结构破坏。

温度分布不均更致命。快充时极耳、边缘区域焦耳热集中,局部温度比中心高10℃以上,导致局部退化更快。用红外热成像测表面温度、热电偶测内部温度,若温差超5℃,寿命缩短15%-20%。

因此测试需用恒温箱控温(25±2℃),同时监测内外温度——温度稳定均匀,结果才可靠。

充电策略优化对快充寿命影响的验证测试

阶梯充电是常用策略:分阶段减小电流(如5C充至4.0V、3C至4.15V、1C至4.2V),初期大电流补能,后期小电流降极化。测试显示,阶梯充电的NCM811在5C下循环200次保持率75%,比恒流充电高10%。

脉冲充电用“充-停-充”缓解浓差极化:5C充10秒、停5秒,停的阶段让锂重新扩散,减少析锂。某LFP用脉冲充电,3C下循环300次保持率80%,比恒流高5%。

动态变电流充电更智能:BMS实时监测电压、温度、内阻,调整电流——温度超40℃时从3C降2C,内阻增20%时降1C。富锂锰基用此策略,2C下循环150次保持率65%,比恒流高5%。

验证策略需“变量单一”:相同快充时间(如30分钟充满)、温度、循环次数下,对比容量保持率、析锂程度——优化后寿命需高10%以上才算有效。

快充循环寿命测试中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控制

测试标准化是结果可比的基础。行业标准(如GB/T 31484-2015)明确:充电倍率以额定容量为基准(50Ah电池1C=50A);循环制度为充至截止电压(三元锂4.2V、LFP3.65V)、放至截止电压(三元锂2.75V、LFP2.0V),放电电流1C;环境温度25±2℃、湿度45%-55%。

设备精度需达标:电压误差≤0.1%、电流误差≤0.5%,否则容量计算偏差会影响结果。例如50Ah电池若测成52Ah,容量保持率会被高估4%。

样本一致性控制也关键。同一批次选5-10只电池平行测试,取平均值——10只三元锂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平均88%,标准差≤1.5%,说明结果可信。

标准化的核心是“消除变量”——只有条件统一,不同电池、实验室的结果才能对比,为快充技术落地提供可靠数据。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