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

服务热线:

无线通信设备EMC测试中杂散辐射与带外辐射的区别说明

三方检测单位 2017-08-08

EMC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在无线通信设备的EMC(电磁兼容性)测试中,杂散辐射与带外辐射是两项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设备是否会对其他无线系统造成干扰。不少从业者常因两者都涉及“非有用频率”辐射而混淆,但实际上,它们在定义、产生原因、频率范围及测试要求上有本质差异。理清二者区别,不仅是通过认证的关键,更能帮助工程师针对性优化设备电磁性能。

一、定义本质:“非有用辐射”的核心差异

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是设备正常工作时,除有用信号(载波及调制信号)外,由内部非线性特性产生的寄生辐射,完全属于“额外生成”的信号,比如功放的谐波、混频器的互调产物。带外辐射(Out-of-Band Emission)则是有用信号带宽之外的辐射,属于“有用信号的延伸”——因调制频谱扩展或滤波器性能不足,导致有用信号能量泄漏到相邻频段,比如LTE信号的旁瓣跑到有用带宽外的频段。

举个直观例子:2.4GHz WiFi路由器的4.8GHz(2次谐波)信号是杂散;而该路由器2.412-2.472GHz有用带宽外、泄漏到2.472-2.5GHz的部分,则是带外辐射——前者是“无中生有”,后者是“没管住有用信号”。

二、产生根源:非线性器件与频谱控制的区别

杂散的核心根源是“非线性器件”。无线设备中的功放、混频器、振荡器等非线性器件,会将输入信号失真,生成谐波(如2f、3f)或互调产物(如f1+f2、2f1-f2)。比如,功放输入2.4GHz信号时,若非线性失真严重,就会输出4.8GHz、7.2GHz等谐波。

带外辐射的根源是“频谱控制不足”。数字调制(如OFDM)的频谱本身有旁瓣扩展,若未用足够陡的滤波器抑制,或脉冲成形不够优化(如未用升余弦滤波器),旁瓣能量就会泄漏到带外。比如,LTE 20MHz带宽信号的旁瓣功率仅比主瓣低13dB,若滤波器过渡带宽太宽,旁瓣会直接流入相邻频段。

三、信号特性:离散点与连续频谱的直观差异

杂散的信号特性是“离散频率点”。它来自谐波或互调,频率是确定的整数倍或组合值,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示为“孤立的尖锐峰值”。比如,2.4GHz的3次谐波是7.2GHz,会在频谱上出现一个单独的高电平点。

带外辐射是“连续频谱”。它是有用信号的自然扩展,从有用带宽边缘开始,功率随频率增加逐渐下降(如每10MHz下降20dB)。在频谱仪上,带外显示为“主瓣旁边的连续斜坡”——比如LTE信号主瓣(1805-1825MHz)旁,从1825MHz开始的连续下降曲线。

四、频率范围:从“邻近”到“全频段”的跨度

杂散的频率范围几乎覆盖“全频段”——从30MHz低频到GHz级高频都可能出现。比如,2.4GHz设备的杂散可能出现在30MHz(电源谐波)、4.8GHz(2次谐波)、7.2GHz(3次谐波),甚至与其他信号互调产生10GHz以上的频率。

带外辐射的频率范围则“紧邻有用带宽”。它不会离有用频率太远,通常在有用带宽外几MHz到几十MHz内。比如,LTE Band 3(1805-1880MHz)的带外辐射主要集中在1880-1900MHz(相邻Band 2频段),不会跑到5GHz或更高频率——因带外能量随频率快速衰减,远场功率已很低。

五、测试要求:限值、方法与设备的不同

杂散测试需“测全频段”:设备需在最大发射功率下,测量所有非有用频段的辐射。频谱分析仪需设为“峰值检波”或“准峰值检波”,RBW(分辨率带宽)选100kHz或1MHz(覆盖可能的杂散频率)。比如,3GPP TS 34.121要求杂散测试覆盖30MHz-12.75GHz的所有频段。

带外测试则“聚焦相邻频段”:需测量有用带宽外的邻近频段,用“有效值检波(RMS)”,RBW匹配有用信号带宽(如LTE用30kHz)。比如,LTE设备的带外测试要测有用带宽外5MHz、10MHz处的功率,计算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要求相邻信道功率比主瓣低45dBc以上。

三、信号特性:离散点与连续频谱的直观差异

杂散辐射的信号特性是“离散频率点”。由于杂散多来自谐波或互调,这些信号的频率是确定的整数倍或组合频率,比如2.4GHz的3次谐波是7.2GHz,与5GHz信号的互调产物可能是7.4GHz(2.4+5),每个杂散都是单独的、离散的频率点,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示为“尖锐的峰值”。

带外辐射的信号特性则是“连续频谱”。它是有用信号频谱的自然扩展,比如LTE信号的有用带宽是20MHz(1805-1825MHz),其带外辐射会从1825MHz开始,以连续的频谱向更高频率延伸,功率随频率增加逐渐下降(比如每10MHz下降20dB)。在频谱分析仪上,带外辐射显示为“主瓣旁边的连续斜坡”,而非单独的峰值。

这种差异让测试时的“信号识别”变得容易:如果频谱上出现孤立的高电平点,大概率是杂散;如果是主瓣旁边的连续下降曲线,则是带外辐射。

四、频率范围:从“邻近”到“全频段”的跨度

杂散辐射的频率范围几乎覆盖“全频段”——从30MHz的低频到GHz级的高频,甚至更高。比如,2.4GHz WiFi设备的杂散可能出现在30MHz(电源谐波)、4.8GHz(2次谐波)、7.2GHz(3次谐波),甚至与其他设备的信号互调产生10GHz以上的频率。只要设备内部有非线性器件,任何频率都可能产生杂散。

带外辐射的频率范围则“紧邻有用信号带宽”。它不会离有用频率太远,通常在有用带宽外的几MHz到几十MHz范围内。比如,LTE Band 3(1805-1880MHz)的带外辐射主要集中在1880-1900MHz(相邻的Band 2频段),不会跑到5GHz或更高频率——因为带外是有用信号的延伸,能量随频率增加快速衰减,远场的辐射功率已经很低。

简言之,杂散是“到处都可能有”,带外是“只在有用频段旁边”。

五、测试标准:限值、方法与设备的不同

杂散辐射的测试要求更“宽泛”:需要测量设备在“最大发射功率”状态下,所有非有用频段的辐射。测试时,频谱分析仪需设置为“峰值检波”或“准峰值检波”(针对不同频段),RBW(分辨率带宽)通常设置为100kHz或1MHz(覆盖可能的杂散频率)。比如,3GPP TS 34.121要求,杂散测试需覆盖30MHz-12.75GHz的所有频段,每个频段都要测量。

带外辐射的测试则更“聚焦”:只需测量有用带宽外的“相邻频段”。测试时,频谱分析仪的RBW需匹配有用信号的带宽(比如LTE的RBW是30kHz),检波方式为“有效值检波(RMS)”,测量的是“邻道泄漏功率比(ACLR)”或“带外辐射功率(OOB)”。比如,LTE设备的带外测试需测量有用带宽外5MHz、10MHz、20MHz处的功率,计算与主瓣功率的比值。

此外,杂散测试通常需要“屏蔽室”或“开阔场”,避免外界干扰;带外测试则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只要保证没有强干扰源。

六、干扰影响:对其他系统的不同威胁

杂散辐射的干扰是“跨系统、远距离”的。比如,2.4GHz设备的5次谐波是12GHz,可能干扰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常用12GHz频段);30MHz的电源杂散可能干扰广播电台(AM广播在530-1600kHz)。这些干扰的受害者往往是“不相关的系统”,距离设备可能很远——比如,一台WiFi路由器的杂散可能影响几公里外的卫星接收站。

带外辐射的干扰则是“相邻、同类型”的。比如,LTE Band 3的带外辐射会干扰相邻的LTE Band 3载波(1880-1900MHz),或GSM Band 3(1800MHz)的信号。这些干扰的受害者是“同频段或邻近频段的无线系统”,距离设备通常较近——比如,同一基站下的LTE用户可能因带外辐射导致信号信噪比下降,出现掉话。

这种差异让“干扰排查”更有针对性:如果远处的卫星系统出现干扰,优先检查杂散;如果相邻的LTE用户频繁掉线,优先检查带外辐射。

七、优化策略:从“器件”到“频谱控制”的不同路径

杂散辐射的优化核心是“抑制非线性”。比如,选用线性更好的功率放大器(如GaN功放的非线性失真比GaAs功放小30%以上)、在功放输出端增加谐波滤波器(如LC陷波滤波器,可抑制2次谐波40dB以上)、隔离设备内部的不同频率路径(减少互调产物产生)。某WiFi设备曾因4.8GHz杂散超标(-20dBm),工程师加了一个4.8GHz陷波滤波器后,杂散降到-50dBm,顺利通过认证。

带外辐射的优化核心是“控制频谱扩展”。比如,使用更陡的带通滤波器(如腔体滤波器的过渡带宽可从10MHz缩小到2MHz,旁瓣抑制提升30dB)、优化调制的脉冲成形(如采用升余弦滤波器,旁瓣抑制比可达40dB)、降低有用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PAPR越低,功放非线性失真越小,频谱扩展越弱)。某LTE设备的ACLR曾仅35dBc(要求45dBc),工程师将原LC滤波器换成腔体滤波器后,ACLR提升到48dBc,满足标准要求。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