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NVH测试中结构共振问题的排查与处理方案
NVH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洗衣机的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而结构共振是导致振动加剧、噪音超标的核心问题——轻则引发脱水时的低频嗡嗡声与机身晃动,重则加速部件疲劳、缩短整机寿命。因此,在NVH测试中精准排查结构共振并制定有效处理方案,是提升产品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结构共振在洗衣机NVH中的典型表现与识别
结构共振的直观特征往往与特定工况强关联:比如脱水转速攀升至1000rpm左右时,突然出现持续的低频轰鸣,机身晃动幅度从2mm骤增至10mm;或空载与满载脱水时,同一转速段(如800-1200rpm)的振动加速度与噪音值同步陡增。识别这类问题需结合“振动-频谱”联动分析——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贴装在箱体四角、滚筒轴承座等关键部位,采集振动数据,同时用声级计记录噪音频谱。若某一转速对应的频率(频率=转速/60)与结构固有频率重合,且振动加速度、噪音值均出现尖锐峰值,即可判定为结构共振。
例如某款波轮洗衣机在脱水时,900rpm(对应15Hz)的噪音从50dB升至68dB,箱体振动加速度从3m/s²跃至18m/s²。通过频谱分析发现15Hz处有明显共振峰,后续模态测试验证箱体固有频率恰好为15Hz,由此锁定共振源为箱体结构。
洗衣机结构共振的核心测试方法与数据采集
排查结构共振的前提是精准采集数据,需明确“设备-工况-位置”三大要素。设备方面,需配备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量程±50m/s²)、便携式声级计(精度1dB)、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样率≥1kHz,满足高频分析需求);工况需覆盖空桶脱水、满载脱水(模拟用户实际场景)、不同转速段(500-1400rpm逐步攀升);传感器安装位置需聚焦振动传递的关键路径——箱体侧壁中点(结构变形最大处)、滚筒支架与箱体连接点(振动传递枢纽)、电机底座(激励源起点)。
数据采集时需同步记录转速曲线,确保频率与转速对应(如1200rpm对应20Hz基频)。例如测试某滚筒洗衣机时,采集到滚筒轴承座的振动数据在1000rpm(16.7Hz)处出现峰值,结合转速曲线确认该频率与电机基频一致,为后续固有频率匹配提供依据。
结构固有频率的定位与激励源匹配分析
结构固有频率是共振的“开关”,需通过模态测试精准定位。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敲击法(用力锤敲击结构关键点,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响应信号,分析固有频率),适用于箱体、滚筒支架等小型部件;二是激振器法(用电磁激振器施加正弦激励,扫频分析固有频率),适用于底盘、整体箱体等大型结构。
定位固有频率后,需匹配激励源频率——洗衣机的主要激励源包括电机转动基频(转速/60)、皮带轮倍频(2倍或3倍基频)、滚筒不平衡量导致的离心力频率(与转速同步)。例如某款洗衣机脱水时1100rpm(18.3Hz)出现共振,模态测试发现箱体固有频率为18.2Hz,几乎完全重合;进一步检查滚筒不平衡量,发现公差从0.5g增至1.5g,离心力激励加剧了共振。通过匹配分析,明确问题根源为“箱体固有频率与滚筒不平衡激励频率重合”。
结构刚度不足引发共振的排查与强化方案
结构刚度不足是共振的常见诱因,表现为结构在振动载荷下变形过大(如箱体侧壁鼓包、滚筒支架弯曲)。排查方法可结合“模拟+实测”: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建立箱体模型,施加离心力载荷(模拟脱水振动),分析应力分布——若侧壁中间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如冷轧钢235MPa),则为刚度薄弱点;实测可通过“静压测试”,用压力计对箱体侧壁施加100N力,测量变形量(若变形超过5mm,说明刚度不足)。
强化方案需针对薄弱点施策:箱体刚度不足可增加加强筋(如在侧壁添加“十字型”加强筋,厚度从0.8mm增至1.2mm)或更换高强度材料(如从SPCC冷轧钢换成HSLA高强度钢);滚筒支架刚度不足可增加连接点(从2个增至4个)或采用镂空式加强设计(既减轻重量又提升刚度)。例如某款洗衣机通过在箱体顶部添加2条横向加强筋,将固有频率从15Hz提升至22Hz,避开了18Hz的电机基频,共振问题彻底解决。
阻尼不足导致共振放大的处理策略
阻尼可消耗振动能量,减少共振振幅。洗衣机中常用的阻尼材料有粘弹性阻尼垫、橡胶减震器、阻尼涂料。排查阻尼不足的方法:对比原机与加装阻尼材料后的振动数据——若加装后共振峰振幅下降不足30%,说明阻尼不足。
处理策略需根据传递路径优化:箱体共振可贴装阻尼涂料(如沥青基阻尼板,厚度1.5mm,覆盖侧壁80%面积),消耗侧壁振动能量;滚筒与支架之间的共振可更换低硬度橡胶减震器(邵氏硬度从70换成50,阻尼比从0.1增至0.3),增加振动传递损耗;电机与底盘之间可添加双组份阻尼垫(橡胶+金属夹层),隔离电机振动。例如某款洗衣机通过在箱体内部贴装阻尼涂料,共振峰振幅从12m/s²降至4m/s²,噪音降低10dB。
激励源隔离与振动传递路径的优化
部分共振问题并非结构本身固有频率导致,而是激励源振动直接传递至结构。排查方法需测试“传递率”——用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激励源(如电机)与结构(如底盘)的振动加速度,若传递率(结构加速度/电机加速度)接近1,说明传递路径“无隔离”。例如某款洗衣机电机支架的振动加速度为10m/s²,底盘加速度为9.5m/s²,传递率0.95,说明振动几乎无衰减地传递至底盘。
优化方案需切断传递路径:电机与底盘之间可加装橡胶隔振垫(厚度5mm,邵氏硬度40),隔离电机振动;皮带传动系统可调整张紧力(从100N降至70N),减少皮带对滚筒的振动传递;滚筒与轴承之间可添加锂基润滑脂,降低摩擦振动。例如某款洗衣机通过在电机底座添加2mm厚的橡胶隔振垫,传递率降至0.3,电机振动对底盘的影响大幅减少。
共振问题处理后的验证与迭代优化
处理方案的有效性需通过“NVH测试+可靠性测试”双重验证:NVH测试需重复原工况(空桶、满载脱水),对比振动加速度(目标≤5m/s²)与噪音值(目标≤55dB)——若共振峰消失、指标达标,则初步有效;可靠性测试需模拟长期使用场景(连续运行100次脱水循环),检查结构疲劳情况(如箱体有没有裂纹、减震器有没有老化)。
若验证未达标,需迭代优化:例如某款洗衣机处理后共振峰从1000rpm移至1100rpm,说明固有频率提升不足,需进一步增加加强筋数量(从3条增至5条);若噪音仍超标,需调整阻尼材料位置(从侧壁移至顶部,覆盖面积增至90%)。通过迭代,最终确保产品在全工况下无共振,性能稳定。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NVH测试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