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与通信协议安全性验证要点

三方检测单位 2021-11-23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可靠运行与用户资产安全。其中,安全认证是储能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涵盖电池、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组件的合规性审核;而通信协议作为系统内各单元的“语言”,其安全性则决定了数据传输与指令执行的可靠性。二者共同构成储能系统安全的“双防线”,需从技术标准、验证流程、实战场景等多维度拆解要点。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的核心框架与覆盖维度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并非单一产品的测试,而是覆盖“组件-子系统-整站”的全链条验证。以国内为例,核心组件如锂电池需符合GB/T 3148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虽为车用标准,但储能电池常参考)、GB/T 36276《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PCS需满足GB/T 34120《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BMS则需符合GB/T 34131《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整站级认证重点关注系统集成后的安全性,比如GB/T 40090《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要求的热管理、消防联动、故障响应等功能验证。认证流程通常包括“申请-型式试验-工厂检查-获证-监督”五个环节,其中型式试验是核心——需在具备CMA资质的实验室,模拟过充、过放、短路、高低温循环等极端场景,验证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国际市场的认证要求更细分:欧盟CE认证需满足EN 50598《储能系统安全标准》,北美UL 9540《储能系统安全标准》对电池舱防火间距、通风系统、电池模块热扩散控制有更严格的量化要求,比如电池舱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需≥3米,通风口风速需≥0.5m/s以快速排出热气体。

安全认证中的高频关键测试项目解析

电池组件的“热扩散试验”是认证“必考题”。根据IEC 62619《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工业应用的安全要求》,当单个电池热失控时,需验证是否引发相邻电池连锁反应——若试验中电池组最高温度未超150℃(或厂家标称阈值),且无火焰、爆炸,则通过。某锂电池厂商曾因热扩散试验中相邻电池温度升至160℃被要求整改,最终通过优化电池PACK的隔热材料(如添加气凝胶垫)达标。

PCS的“防孤岛保护”测试直接关系运维安全。当电网断电时,PCS需在0.2秒内切断与电网连接,避免倒送电。测试中,实验室模拟电网电压骤降(如从220V降至0V)、频率偏移(如从50Hz降至49.5Hz)场景,验证PCS响应速度——GB/T 34120要求频率偏差±0.5Hz时,PCS需200ms内动作。某PCS厂商曾因响应时间慢至250ms被退回整改,通过优化软件算法将时间缩短至180ms。

BMS的“故障诊断与预警”需覆盖10余种故障。测试中,工程师人为注入故障信号(如修改电池单体电压为5V,远超4.2V上限),验证BMS是否100ms内识别并上报,同时触发切断充电回路。某BMS厂商曾因未识别“电池单体过压”故障被通报,原因是软件逻辑漏判了“连续3个采样周期电压超标的情况”,后续通过完善故障判断条件(如增加“连续5个周期”的判断)解决。

储能系统通信协议的核心安全需求

储能通信涉及BMS-PCS、PCS-EMS、EMS-调度系统等环节,安全需求可归为三点:“数据不泄露”(如电池SOC、SOH等敏感数据加密)、“指令不伪造”(调度指令需身份认证)、“链路不中断”(冗余通信机制)。某储能电站曾因Modbus RTU协议明文传输SOC数据,被黑客拦截后篡改,导致EMS误判电池电量,下达“过度充电”指令,最终引发电池鼓包,后续通过叠加AES-128加密解决。

以Modbus RTU为例,其本身无加密功能,实际应用需叠加SSL/TLS或Modbus Security扩展协议。IEC 61850协议内置“数字证书认证”,通过公钥加密验证通信双方身份,确保指令来源可信。此外,通信协议需抗电磁干扰——储能电站现场PCS的高频开关噪声会干扰CAN总线信号,需验证协议在误码率10^-3时仍准确传输,比如CAN总线需支持“错误帧重发”功能,确保数据不丢失。

通信“链路冗余”是避免中断的关键。比如,EMS与PCS之间采用“以太网+RS485”双链路,当以太网故障时,自动切换至RS485链路,切换时间需≤1秒。某储能电站曾因以太网链路中断,导致EMS无法控制PCS,最终通过增加RS485冗余链路解决,切换时间控制在800ms内。

主流通信协议的安全性验证要点

Modbus RTU/TCP协议验证重点在“访问控制”与“数据完整性”。需检查是否启用身份认证(如用户名密码登录)、是否添加报文校验码(如CRC16)。某储能项目曾因Modbus TCP未启用身份认证,被黑客发送“强制放电”指令,导致电池过放至2.5V(低于2.8V下限),后续通过增加“IP白名单+密码认证”解决,仅允许EMS的IP地址访问PCS的Modbus服务。

IEC 61850协议验证重点在“数字证书”与“GOOSE报文”。需检查数字证书是否由权威CA机构签发(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CA)、是否在有效期内;GOOSE报文需包含时间戳、顺序号,确保报文不重复、不延迟。某电网侧储能项目曾因GOOSE报文无时间戳,导致EMS误判PCS状态,下达错误功率指令,后续通过修改GOOSE报文格式(添加16位时间戳)解决。

CAN总线验证重点在“总线负载率”与“错误处理”。当总线负载率超70%时,数据延迟增加,可能导致BMS无法及时接收电池数据。测试中,模拟BMS每秒发送100条电池单体数据,验证总线负载率——通常要求≤50%。某储能电站曾因CAN总线负载率达80%,导致BMS漏收电池电压数据,误判电池正常,后续通过优化数据发送频率(从每秒100条降至50条)解决。

通信协议安全性的实战验证方法

渗透测试是“试金石”。工程师模拟黑客攻击,如“中间人攻击”(拦截并修改Modbus报文)、“口令猜测”(破解IEC 61850账户密码)。某储能项目渗透测试中,发现IEC 61850的默认密码(admin/admin)未修改,攻击者可登录EMS发送“停止充电”指令,后续通过强制修改默认密码、增加密码复杂度要求(如8位以上含字母数字符号)解决。

报文分析工具(如Wireshark、CANoe)是“显微镜”。通过捕获解析报文,检查是否明文传输敏感数据、报文格式错误、重复报文。某储能电站曾因CAN总线存在重复报文,导致BMS误判电池单体电压过高,触发保护动作,通过CANoe分析发现是PCS通信模块故障,重复发送同一报文,更换模块后解决。

压力测试验证高负载稳定性。模拟EMS同时向100台PCS发送“调整功率”指令,检查每台PCS响应时间——行业要求≤500ms。某EMS厂商压力测试中,响应时间达800ms,原因是数据库处理速度慢,后续通过优化数据库索引(如增加“PCS ID”索引)将时间缩短至400ms。

异构系统下的通信协议兼容与安全保障

储能常采用“多厂商集成”(如BMS选宁德时代、PCS选阳光电源、EMS选南瑞继保),异构兼容是安全前提。当BMS用CAN总线、PCS用Modbus RTU时,需用“协议转换器”转换,但转换器安全易被忽略——需验证转换器是否支持AES加密、是否篡改数据。某项目曾因转换器未加密,导致CAN数据转Modbus后明文传输,后续更换支持AES-256加密的转换器解决。

“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兼容关键。根据IEC 62351《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和系统的信息安全》,验证不同厂商设备是否符合同一协议规范。比如IEC 61850一致性测试需检查设备是否支持MMS、GOOSE、SV服务,报文格式是否与标准一致。某PCS厂商曾因不支持GOOSE报文“快速传输”(传输时间≤10ms),无法与EMS实现故障联动,后续通过升级硬件模块(增加专用GOOSE芯片)支持。

异构系统“边界安全”需用工业防火墙或隔离网关。比如在EMS与调度系统间部署隔离网关,仅允许传输“功率指令”“状态上报”数据,禁止调度访问BMS敏感数据(如电池SOH)。网关需支持“深度包检测(DPI)”,识别并阻断异常报文(如Modbus TCP的非法功能码0x06,即写单个寄存器)。某电网侧项目曾因网关未启用DPI,导致调度系统误发“强制放电”指令,后续通过配置DPI规则(禁止功能码0x06)解决。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