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容量衰减至80%的循环次数要求

三方检测单位 2021-12-03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的安全认证中,“容量衰减至80%的循环次数”是评估电池性能与安全的核心指标之一。它不仅关联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更直接反映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若循环次数不足,电池可能因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分解等引发热失控、漏液等安全隐患。本文将围绕这一指标的定义、不同技术路线的要求、认证标准、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展开,解析其在安全认证中的关键作用。

“容量衰减至80%”的行业共识与安全关联

在储能系统安全认证中,“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并非随意设定的阈值,而是行业对电池性能拐点的共识。从电化学原理看,当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内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会急剧下降,伴随内阻升高、发热量增加——这不仅缩短设备续航,更可能因局部过热引发内部短路。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三元锂)在循环中会逐渐出现晶粒长大、结构坍塌,当容量降至80%时,这种结构变化进入加速阶段,显著提升热失控风险。

为何选择80%而非其他数值?从用户视角,储能系统设计寿命通常为5-10年,若循环次数对应的使用年限低于设计值,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从安全角度,若阈值设为70%,可能错过早期结构恶化的信号;设为90%则过度提高认证门槛,增加企业成本。因此,80%成为平衡性能、安全与成本的最优选择。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容量”指“可用容量”——即电池在额定充放电条件下能释放的电量,而非“绝对容量”。认证中会严格定义测试条件(如充放电倍率、温度),确保容量测试的准确性,避免因条件差异导致结果偏差。

不同储能技术路线的循环次数要求差异

不同储能技术的化学特性差异,决定了其“容量衰减至80%的循环次数”要求截然不同。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三元锂因正极材料稳定性稍弱,认证要求循环次数通常为500-1000次;磷酸铁锂因橄榄石结构更稳定,要求提升至1000-2000次,部分高倍率产品可达3000次以上。

液流电池(如钒液流)的循环次数要求显著更高。由于活性物质存储在外部储罐,电池本体仅作为反应场所,活性物质损耗极小,认证要求通常不低于5000次,部分产品可达10000次以上。某钒液流储能企业在UL 9540认证中,循环至12000次时容量仍保持82%,远超标准要求。

铅酸电池作为传统技术,循环次数要求相对较低。传统开口式铅酸电池约300-500次,阀控式铅酸电池(VRLA)因密封设计优化,可提升至500-800次。但认证中更关注循环中的安全风险——若循环次数不足,电池内部压力可能累积,引发外壳破裂或酸液泄漏。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电池的反应机制:锂离子电池依赖活性物质嵌入/脱嵌,液流电池依赖离子转移,铅酸电池依赖硫酸铅转化,机制稳定性直接决定循环次数上限。

安全认证中的循环寿命测试标准与方法

全球主流认证标准均将“容量衰减至80%的循环次数”与安全测试绑定。以IEC 62619《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工业应用》为例,要求储能电池在25℃±5℃环境下,以0.5C倍率充放电(高倍率电池采用1C),每次循环后测容量,直至低于80%。测试中需实时监测温度、电压、压力,若温度超85℃、电压突变或压力异常,立即停止并评估风险。

UL 9540A《储能系统热失控火焰传播测试》更关注循环中的热安全。标准要求每100次循环后进行热失控触发测试(如针刺、加热),观察是否燃烧爆炸。某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循环至1500次时容量仍有82%,且热失控测试未出现明火,顺利通过认证。

国内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与IEC 62619接轨,但针对国内气候增加了高温(45℃)和低温(-10℃)循环测试——我国部分地区夏季超40℃、冬季低至-15℃,需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达标。

需注意,不同认证机构的测试方法有细微差异,企业申请前需明确标准条款,避免因条件不符重新测试。

影响循环次数达标的关键因素

储能电池要满足认证要求,需从材料、工艺、环境多维度控制。材料方面,正极材料稳定性是核心——磷酸铁锂的橄榄石结构抑制体积变化,循环次数比三元锂高30%-50%;负极石墨纯度需达99.5%以上,否则会加速电解液分解。某企业曾用98%纯度石墨,循环至600次时容量降至75%,更换高纯度石墨后提升至1100次。

工艺精度影响电池一致性。极片涂布均匀性是关键——若厚度偏差超±5%,会导致局部电流过大,加速活性物质脱落。某电池厂因涂布机刮刀磨损,偏差达±8%,循环测试中部分电池800次容量降至77%,部分达1200次,一致性未通过;优化后偏差控制在±3%,一致性提升至95%以上。

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循环寿命。温度每升高10℃,电解液分解速度增加1-2倍,循环寿命缩短30%。认证中要求模拟不同温度测试,如GB/T 36276要求45℃和-10℃下循环,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达标。

认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争议

“加速老化测试”的有效性是突出争议。部分企业用更高温度(45℃)、更大电流(2C)加速循环,虽缩短周期,但无法反映实际使用情况——高温加速电解液分解,而实际使用中电池温度通常20-30℃。某企业用45℃测试得1200次,实际25℃下仅800次,导致用户投诉后重新测试。

测试条件一致性是常见问题。部分企业为提高次数,采用“浅充浅放”(充电至90%、放电至10%)而非“满充满放”,虽延长次数但不符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用户通常满充满放以最大化储能效率。认证机构会核查记录,若充放电深度不符,直接判定无效。

容量测试准确性也受关注。设备精度误差超±1%,会导致循环次数偏差10%-20%。认证要求使用经校准的高精度设备,每批次测试前用标准电池验证准确性,避免因设备误差影响结果。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