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电网电压跌落时的穿越能力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储能系统已成为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保障供电稳定的关键支撑。然而,电网运行中常因短路故障、雷击等出现电压跌落(如额定电压的30%-70%,持续数十至数百毫秒),若储能系统因无法耐受而脱网,不仅会导致自身设备损坏,还可能引发电网功率缺额、电压崩溃等二次故障。因此,储能系统的“电网电压跌落穿越(LVRT)能力”成为安全认证的核心指标之一——它要求储能在电网电压异常时保持并网运行,通过功率调节支撑电网恢复,是保障储能与电网协同安全的关键门槛。
LVRT的基本概念与电网对储能的核心需求
电网电压跌落是指交流电压有效值在短时间内降至额定值的10%-90%(依据IEC 61000-2-8定义),通常由短路故障、雷击或负荷突变引发,持续时间从10ms到1min不等。对储能系统而言,LVRT能力的核心是“故障时不脱网、支撑电网恢复”——若储能因电压跌落脱网,不仅会损失自身存储的电能,还会导致电网失去重要的功率支撑源,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区域(如光伏占比超过30%的电网),储能脱网可能引发电压连锁崩溃。
例如,某10kV配电网因树障导致线路短路,电压跌落至50%额定值,持续100ms。若储能系统具备LVRT能力,可保持并网并输出额外有功/无功功率,协助电网快速恢复;若不具备,则会脱网,导致该区域功率缺额增加10MW,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电压下降。
安全认证中LVRT的考核标准与测试条件
国内针对储能系统LVRT的核心标准是GB/T 36548-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国际标准则包括IEC 62116:2014《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用并网逆变器的测试程序》。这些标准明确了LVRT的测试条件:需覆盖不同电压跌落深度(如20%、30%、50%额定电压)、持续时间(如50ms、100ms、500ms)及恢复阶段要求。
以GB/T 36548为例,标准要求:当电压跌落至额定值的50%时,储能系统需保持并网运行至少100ms,并输出不低于1.1倍额定电流的有功功率;当电压跌落至20%时,需输出不低于1.5倍额定电流的无功功率以支撑电网电压。测试时需模拟“跌落-持续-恢复”全阶段:跌落阶段考核响应速度(≤20ms启动支撑),持续阶段考核功率稳定性(波动≤5%),恢复阶段考核平滑过渡(无过电流/过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认证并非仅测试单一组件(如PCS),而是要求整个储能系统(PCS+电池簇+BMS+EMS)共同参与——例如,某企业曾因仅测试PCS而忽略电池簇协同,导致认证失败,因实际运行中电池簇无法配合PCS输出功率。
储能系统LVRT能力的技术实现路径
LVRT能力的实现需多系统协同:首先是PCS的控制策略,主流方案包括虚拟同步机(VSM)控制和下垂控制。VSM控制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与阻尼,在电压跌落时自动调整有功/无功输出(如电压跌落30%时,无功电流从0增至1.5倍额定值);下垂控制则通过频率/电压的下垂特性实现功率分配,响应速度更快(≤20ms)。
其次是电池的功率调节能力,BMS需在LVRT期间限制电池电流(如≤1.2倍额定值),避免过放/过充——例如,某储能系统采用BMS动态电流限制,当SOC低于30%时,自动将电流限制从1.2倍降至1.0倍,确保电池安全。
最后是EMS的协调作用:EMS实时监测电网电压,当检测到跌落时,立即将PCS从“最大消纳”模式切换至“电网支撑”模式,并向BMS发送电流限制指令。例如,某1MWh储能系统的EMS在检测到电压跌落50%时,30ms内完成模式切换,PCS输出有功从500kW增至800kW,BMS限制电池电流在110A(额定100A),实现安全支撑。
电池簇协同控制对LVRT的关键影响
多电池簇并联是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常见设计(如10MWh系统由10个1MWh簇组成),簇间协同直接影响LVRT效果。目前主流协同方案有两种:集中式控制(EMS统一分配功率)和分布式控制(簇自主调节)。
集中式控制的优势是全局优化(如优先调用SOC较高的簇),但响应时间较长(≤50ms);分布式控制通过簇间通信(如CAN总线,延迟<1ms)实现自主调节,响应速度更快(≤20ms)。例如,某4簇并联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当电压跌落时,每个簇自主输出25kW有功、5kVar无功,总功率100kW有功、20kVar无功,避免单簇过载——若某簇SOC较低(如40%),会自动将输出降至20kW,由其他簇补足。
此外,簇间故障隔离至关重要:若某簇BMS检测到温度超过45℃(安全阈值),分布式控制会立即将其隔离,剩余簇自动增加输出(如从25kW增至33kW),确保整体系统保持运行。
PCS低电压耐受设计的核心细节
PCS是LVRT的执行核心,其硬件与软件设计需满足高可靠性:硬件方面,IGBT需选择耐冲击型号(如1200V额定电压、1800V峰值耐受),过载能力需达1.5倍额定电流(持续1min);滤波电感需采用铁硅铝磁芯,减少低电压时的电流谐波(如谐波含量≤3%)。
软件方面,电压检测需高精度(±0.5%)、高频率(≥10kHz)——例如,某PCS采用10kHz采样率,能在2ms内检测到电压跌落;控制算法需加入电压前馈补偿(提前预判电压变化)和电流闭环控制(精度±1%),避免输出波动。
实际测试中,某PCS在电压跌落50%、持续100ms时,IGBT温度仅从40℃升至45℃(远低于70℃阈值),输出电流从50A增至75A(1.5倍额定值),无过流保护触发,符合认证要求。
实际场景中LVRT能力的验证案例
2023年,江苏某10MW/20MWh光伏储能电站经历一次雷击事故:10kV线路短路导致电压跌落至40%额定值,持续80ms。储能系统的表现如下:
——PCS在15ms内从“光伏消纳”切换至“电网支撑”,输出有功从5MW增至8MW(1.6倍额定值),无功从0增至2MVar;
——BMS限制电池电流在120A(额定100A),SOC从65%降至63%,无过放;
——EMS向电网调度发送“支撑中”信号,调度系统调整其他电源输出,共同将电压恢复至额定值。
事故后检测,储能系统无设备损坏,电池簇温度稳定在35℃,PCS IGBT温度42℃,完全符合安全要求。该案例证明,LVRT能力不仅能保护储能系统自身,更能协助电网快速恢复,避免二次故障。
与电网调度协同提升LVRT有效性
LVRT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储能系统自身,还需与电网调度协同。目前,部分电网已通过广域测量系统(WAMS)实现电压跌落预警——当WAMS检测到线路电流超过1.5倍额定值时,预判可能发生电压跌落,提前10s向储能系统发送预警。
储能系统收到预警后的准备工作包括:EMS调整SOC至50%-80%(最佳支撑范围),PCS预充磁(将滤波电感电流升至20%额定值),BMS均衡各簇SOC(差异≤2%)。例如,某储能系统收到预警后,SOC从70%调整至75%,PCS预充磁至30A,当电压跌落发生时,输出电流立即升至80A,比无预警时快10ms,支撑效果提升20%。
LVRT安全认证的常见误区
实践中,企业常陷入以下误区:
1、认为“跌落深度越浅,认证越容易”——实则不然,浅深度跌落(如20%)要求更高的无功支撑(1.5倍额定电流),对PCS与电池的协同要求更严;
2、忽略恢复阶段测试——部分企业仅关注跌落阶段,却因恢复时过电流(如电压恢复至额定值时,电流从80A骤升至100A)导致认证失败;
3、误判响应时间——标准要求响应时间≤20ms,但部分企业为追求速度而采用“一刀切”策略(如检测到电压波动即启动支撑),反而导致误触发(如电压短暂波动10ms即启动,浪费电池能量)。
这些误区需通过更严谨的测试与设计规避——例如,某企业通过增加“电压波动过滤”算法(仅当电压跌落持续≥10ms时启动支撑),成功解决误触发问题。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