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输变电设备可靠性评估中的智能化评估模型构建案例

三方检测单位 2022-03-21

输变电设备可靠性评估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输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传统可靠性评估多依赖人工经验与离线数据分析,难以应对海量实时数据、复杂故障模式的挑战。智能化评估模型通过融合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处理与故障精准预测,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方向。本文以某地区电网公司的智能化评估模型构建案例为样本,拆解从需求分析到落地应用的全流程,为同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需求分析与场景定位

某地区电网公司负责管辖11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共1000台(套),包括变压器500台、断路器300台、架空线路200条。此前,该公司采用“定期巡检+离线试验”的传统模式,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变压器油色谱异常预警延迟,曾因未及时发现绝缘老化导致1台变压器烧毁;二是断路器机械故障漏判,2021年有5台断路器因分合闸时间偏差未被检测到,引发线路跳闸;三是线路覆冰、舞动等极端天气故障难以提前预判。基于此,公司明确智能化评估模型的核心需求:覆盖多类型设备、实时监测状态、精准预测故障、给出根因建议。

场景定位上,模型需聚焦“核心设备+关键故障”:变压器重点关注油色谱异常、绝缘老化;断路器聚焦机械振动、分合闸时间偏差;线路侧重覆冰厚度、舞动振幅。目标是将“事后抢修”转向“事前预警”,降低设备非计划停运风险。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模型构建的基础是数据,该公司整合了三类数据源:一是实时运行数据,来自SCADA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每秒1条);二是在线监测数据,包括变压器油色谱(每小时1条)、断路器机械振动(每10分钟1条)、线路张力传感器数据(每5分钟1条);三是离线管理数据,涵盖每周1次的人工巡检记录、每年2次的检修历史(故障类型、处理时间)、设备出厂参数。

数据预处理是关键环节。针对缺失值,比如某变压器的油色谱数据缺失3天,采用“同型号均值+邻近插值”法:先取10台同型号变压器的同期H2、乙炔浓度均值填充,再用邻近3台变压器的油色谱趋势进行插值修正,确保数据连续性。针对异常值,用“3σ法则+人工核验”:某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突然增大到正常的2倍,通过3σ法则识别为异常后,调取巡检记录确认是传感器松动导致误报,予以剔除。最终,预处理后的数据完整率从82%提升至98%,为后续建模奠定基础。

特征工程与模型选择

特征工程的目标是提取“能反映设备状态”的关键信息。针对变压器,提取油中H2浓度日增长率((今日-昨日)/昨日×100%)、乙炔含量月阈值突破次数(超过10ppm的次数)、顶层油温与环境温度差的周变化率;针对断路器,计算分合闸时间标准差(近7天的波动程度)、触头磨损量(通过振动信号的高频分量反推)、操动机构电压波动;针对线路,通过张力传感器计算覆冰厚度(张力值×0.85)、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提取舞动振幅(最大位移)。

特征选择用“互信息法”:计算每个特征与“设备故障”标签的相关性,筛选出前20个高相关特征(如H2增长率、分合闸时间标准差、覆冰厚度)。模型选择上,采用“组合模型”策略:1、故障分类(是否故障)用随机森林,因其抗过拟合能力强,适合多特征分类;2、状态趋势(未来1周状态变化)用LSTM,擅长处理时间序列数据;3、根因分析(故障原因)用XGBoost,可解释性好,方便运维人员理解。

模型训练与验证

训练数据集为2019-2021年的历史数据,共1200条故障记录、5000条正常状态记录,按8:2拆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随机森林的参数调优用网格搜索:n_estimators=200(决策树数量)、max_depth=10(树深度),最终准确率达93%、召回率91%(即91%的故障被正确识别)。LSTM模型设置2层隐藏层、64个神经元,batch_size=32、epoch=50,用“状态值归一化”(将设备状态映射到0-1)后,验证集的RMSE(均方根误差)仅0.05,说明趋势预测精度高。XGBoost的根因识别准确率达89%,比如变压器油色谱异常的根因,模型判断“绝缘老化”的概率为92%,与运维经验一致。

边缘部署与实时推理

为应对“实时数据量大、云端延迟高”的问题,模型采用“边缘部署”模式:将模型部署在变电站的边缘计算网关(英伟达Jetson Xavier NX),实现本地实时推理。部署流程分三步:一是模型转换,将随机森林、LSTM转换成ONNX格式(跨平台兼容);二是推理加速,用TensorRT优化LSTM模型,将推理延迟从200ms缩短至50ms以内;三是接口对接,与变电站的在线监测系统打通,实时接收数据并输出推理结果。

以某变电站的10台变压器为例,边缘网关每秒处理100条数据,推理结果(故障概率、状态趋势)实时上传到电网监控中心,运维人员可在电脑端查看每台设备的“健康评分”(0-100分,低于70分预警)。

异常预警与闭环优化

预警规则结合“模型预测+阈值约束”:当随机森林预测故障概率≥85%,或LSTM预测的状态趋势值超过设备阈值的90%,立即触发预警。预警信息通过手机APP推送给运维人员,内容包括:设备ID(如“110kV-变压器-005”)、故障类型(“绝缘老化风险”)、根因分析(“H2浓度连续7天增长18%,超过阈值15%”)、建议措施(“立即开展油色谱复测与绝缘电阻检测”)。

闭环优化是模型持续迭代的关键。运维人员处理预警后,需将结果反馈到系统:比如某变压器预警后,检测发现是分接开关故障,就在系统中给该样本打上“分接开关异常”标签。模型每周自动 retrain,将新标签纳入训练集,更新参数。比如2022年10月,某断路器预警后,运维人员发现是操动机构缺油,反馈后模型将“操动机构油位”特征的权重提高了10%,后续类似故障的预测准确率提升了8%。

效果评估与问题修正

模型运行1年后(2022年),效果显著:1、故障预测准确率从传统方法的65%提升到92%;2、故障响应时间从平均48小时缩短到8小时;3、误报率从25%下降到10%;4、设备非计划停运次数减少30%(从20次降至14次)。比如2022年8月,模型预测某变压器故障概率92%,运维人员2小时内到达现场,检测发现绝缘纸老化,及时更换,避免了变压器烧毁事故,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

实践中也遇到问题:一是新型设备(如智能断路器)的历史数据少,模型适应性差,初期预测准确率仅70%;解决方法是迁移学习,将旧型号断路器的模型参数迁移到新型设备,用2个月的新型设备数据微调后,准确率提升到88%。二是极端天气(如台风)下,数据噪声大,模型误报率上升;解决方法是加入天气特征(风速、降雨量),用注意力机制让模型关注“风速>10m/s时,线路舞动振幅的变化”,误报率下降了12%。三是运维人员对模型解释性要求高,初期不信任;解决方法是在APP中增加“决策依据”模块,显示“该变压器故障预测的主要依据是H2浓度增长18%(超过阈值15%)+顶层油温差增大5℃”,让运维人员直观看到模型的“决策逻辑”,信任感显著提升。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输变电设备可靠性评估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