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

服务热线:

包装材料检测中的异味测试方法及对食品包装的影响分析

三方检测单位 2022-05-22

包装材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包装材料的异味问题是食品包装安全中的隐性风险,不当的异味不仅会影响食品的感官品质,甚至可能通过迁移污染食品成分。异味测试作为包装材料检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食品包装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本文将系统梳理包装材料异味测试的常用方法,解析各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并深入分析异味问题对食品包装功能及消费者体验的具体影响,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包装材料异味的来源与测试必要性

包装材料的异味主要源于三个环节:原材料本身的挥发性成分(如聚乙烯树脂中的残留单体、增塑剂或抗氧剂的挥发)、加工过程的热分解或反应产物(如注塑高温导致的聚合物降解物、印刷油墨未完全挥发的溶剂)、存储环境的污染物吸附(如潮湿环境中的霉菌代谢物、与异味物品混放的串味)。

异味测试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感官品质保障——食品的嗅觉体验是消费者判断品质的第一要素,包装异味会直接掩盖食品香气(如水果罐头瓶盖的橡胶味让消费者误以为罐头变质);其次是安全风险控制,苯系物、环氧乙烷等异味成分可能迁移入食品危害健康;此外,法规要求也是强制驱动,我国GB 9685-2016、美国FDA 21 CFR 177系列均将异味纳入安全指标。

常用异味测试方法:感官评价法

感官评价法通过训练有素的评价小组进行主观判断,核心是标准化流程:评价小组由5-10名具备敏锐嗅觉的专业人员组成,在恒温恒湿(23℃±2℃、50%±5%RH)的无异味房间中,将样品平衡24小时后,按照强度(0-5分)、特征(塑料味/焦糊味等)、可接受性评分。

为减少主观误差,行业采用“标度法”(如ISO 11092的统一强度标尺)或“对照法”(与标准样品对比)。该方法的优势是直观反映消费者感受,缺点是主观性强,需与仪器法互补——比如某化合物浓度高但嗅觉阈值高,可能不会被察觉,需仪器法识别具体成分后结合感官判断。

常用异味测试方法: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定量分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常用的是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将样品置于顶空瓶加热,挥发性成分进入顶部空间,经GC分离、MS定性定量;固相微萃取(SPME)作为前处理,可提高痕量VOCs的检测灵敏度(如残留溶剂的ppb级检测)。

电子鼻(E-nose)是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传感器阵列识别“气味指纹”,适用于生产线在线筛查——比如印刷后的包装材料可立即用电子鼻判断异味类型。但仪器法无法直接反映感官影响,需与感官评价结合:比如用HS-GC-MS识别化合物,再用感官评价判断其是否引起异味。

常用异味测试方法:迁移实验结合测试

迁移实验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用食品模拟物(水性食品用蒸馏水、油脂类用异辛烷)浸泡包装材料,测试异味成分向食品的迁移量。流程为:样品浸泡在模拟物中(如40℃模拟常温、100℃模拟热灌装),分离后用感官或仪器分析模拟物中的异味。

该方法直接关联实际风险——比如热灌装果汁瓶的PET树脂,若残留乙醛在85℃下迁移到果汁中,会产生“塑料味”,即使乙醛含量符合安全标准,感官不适仍会导致产品问题。某品牌曾因油炸薯片包装的残留溶剂迁移问题,召回10万袋产品。

异味对食品包装功能的影响:屏障性能破坏

异味成分会破坏包装的屏障层结构:比如苯乙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会溶胀EVOH、PVDC等屏障涂层,降低结晶度,导致氧气/水分透过率上升。以面包包装为例,若印刷油墨的溶剂腐蚀铝箔产生针孔,氧气透过率从<1cm³/(m²·24h·atm)升至>10cm³,面包保质期从7天缩短到3天。

PET瓶的乙醛残留也会影响功能:乙醛迁移到果汁中会与维生素C反应,降低营养;同时使PET结晶度增加,瓶身变硬、透明度下降,影响外观——即使瓶身无明显异味,功能破坏仍会缩短食品保质期。

异味对食品包装的消费者体验影响:信任度下降

异味是消费者对包装的“第一差评点”:78%的消费者会因包装异味拒绝购买,65%会放弃该品牌。比如咖啡包装的镀铝膜若含甲苯油墨,甲苯异味会掩盖咖啡焦糖香,消费者认为“不新鲜”;婴儿奶粉罐的铁锈味会让家长直接判定“污染”,某品牌因此季度销量下降20%。

线上销售的异味问题更易传播:消费者留下“包装有怪味”的评价,会形成负面口碑。某零食品牌的网红饼干因印刷油墨异味,电商好评率从98%降到85%,月销量减少30%——即使异味成分符合安全标准,感官不适仍会导致品牌信任崩塌。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