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

服务热线:

包装材料检测中的耐老化性能测试方法及长期使用评估

三方检测单位 2022-06-09

包装材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包装材料的耐老化性能直接影响商品在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效果,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无论是食品、医药还是工业产品,包装材料长期暴露在光、热、湿度等环境因素下,易出现脆化、变色、力学性能下降等问题,进而失去对内容物的保护功能。因此,系统掌握耐老化性能测试方法及长期使用评估逻辑,对包装设计、材料选型及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耐老化性能测试的核心影响因素

光是包装材料老化的主要户外诱因,其中紫外线(UV)能量高,能直接破坏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结构。例如,聚乙烯(PE)食品包装膜中的碳-碳键会被紫外线打断,导致分子链降解,表现为材料表面失去光泽、变硬变脆,最终在受到外力时轻易断裂。常见的光敏感材料还包括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类材料用于户外包装时,光老化速度会显著快于室内。

热老化是加速分子运动的关键因素,高温会促使材料内部的降解反应加剧。比如聚丙烯(PP)餐盒在60℃以上的环境中,分子链的热运动加剧,会导致结晶度上升,韧性下降——原本可以承受10N冲击的餐盒,在70℃烘箱中放置10天后,冲击强度可能降至3N以下,无法承受运输中的碰撞。热老化对需要高温灭菌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罐头的马口铁盖)影响更为直接,长期高温会导致涂层脱落,进而引发腐蚀。

湿度通过水解反应破坏材料的化学结构,尤其对含有酯键、酰胺键的材料影响显著。例如,聚酰胺(PA,尼龙)制成的茶叶包装袋,在高湿度环境中(相对湿度>80%),酰胺键会发生水解,导致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医药包装中常用的聚偏二氯乙烯(PVDC)涂层,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出现涂层起泡、剥落,失去阻隔水蒸气的功能。

氧气的氧化反应是老化的“隐形推手”,氧分子会与材料中的活性基团结合,形成过氧化物,进而引发链式反应,导致分子链断裂。比如橡胶类包装材料(如丁基橡胶瓶塞),在氧气存在下会发生氧化交联,表现为材料变硬、弹性下降——原本可以密封药瓶的瓶塞,氧化后会出现缝隙,导致药品受潮变质。氧气对油脂类食品包装的影响更为复杂,不仅会让包装材料老化,还会加速食品本身的氧化酸败。

常用的加速老化测试方法

紫外老化测试是模拟户外光老化的主流方法,通过UVB(280-315nm)或UVA(315-400nm)灯源模拟阳光中的紫外线。测试标准如ASTM G154(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或GB/T 16422.3(中国国家标准),通常设定循环条件(如8小时辐照+4小时冷凝),模拟昼夜交替的湿度变化。例如,测试户外广告灯箱的PVC膜时,采用UVA-340灯源(模拟正午阳光),辐照强度0.89W/m²@340nm,循环1000小时后,观察材料的色差(ΔE)和拉伸强度变化——若ΔE超过5,或拉伸强度下降超过30%,则判定不满足户外使用要求。

热老化测试主要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常用设备为强制通风烘箱。测试标准如GB/T 7141(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或ISO 188(橡胶热老化),通常将样品置于恒定温度(如70℃、100℃)下,定期取出测试力学性能。例如,汽车零部件包装的EVA泡沫垫,在80℃烘箱中放置200小时后,压缩回弹率从70%降至40%,说明其缓冲性能严重下降,无法保护零部件免受冲击。

湿热老化测试结合了温度与湿度的共同作用,更贴近南方潮湿地区或冷藏运输环境。设备为恒温恒湿箱,标准如IEC 60068-2-7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或GB/T 2423.3(湿热试验),常见条件为40℃/90%RH、55℃/85%RH。例如,医药包装的铝塑泡罩板,在40℃/90%RH下放置6个月后,测试其密封性能——若泄漏率超过1×10⁻³Pa·m³/s,则无法保证药品的无菌性。

臭氧老化测试针对橡胶类包装材料,模拟臭氧对材料的降解作用。设备为臭氧老化箱,标准如ASTM D1149(橡胶臭氧老化),通过控制臭氧浓度(如50pphm、100pphm)和温度(如40℃),观察材料表面的裂纹情况。例如,轮胎包装的橡胶密封圈,在50pphm臭氧浓度下放置48小时后,表面出现0.5mm深的裂纹,说明其在高臭氧环境(如工业厂区)中无法长期使用。

自然老化测试的实施要点

自然老化测试是评估材料真实使用性能的“金标准”,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户外暴晒场地。例如,美国的佛罗里达暴晒场(年均日照2800小时,相对湿度75%)、中国的海南琼海暴晒场(年均温度24℃,相对湿度85%),这些场地的环境条件接近热带、亚热带气候,适合测试食品、饮料等需户外运输的包装材料。

测试周期需覆盖材料的预期使用寿命,通常为12-24个月。例如,保质期为12个月的食品包装,自然老化测试需持续12个月,定期(每3个月)检测材料的外观(变色、变形)、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功能性能(密封性能、阻隔性能)。若某PET饮料瓶在6个月后冲击强度下降20%,12个月后下降40%,则需考虑增加材料厚度或更换耐候性更好的PET牌号。

样品放置方式需保证均匀暴露,避免局部遮挡。例如,将包装样品固定在暴晒架上,倾斜角度为当地纬度(如海南琼海纬度19°,倾斜19°),面向正南方向,确保样品表面接受最大的太阳辐照。同时,定期(每1个月)转动样品,避免因支架阴影导致局部老化不均匀。

数据记录需同步关联环境参数,如每日的温度、湿度、紫外线辐照强度,以便分析老化速度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例如,某月份的紫外线辐照强度比平均值高15%,对应的样品拉伸强度下降率也高10%,说明光老化是该月份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这种关联,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材料在不同地区的老化速度。

力学性能的老化后评估指标

拉伸强度是评估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是塑料、复合材料包装的核心指标之一。测试标准如GB/T 1040(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拉伸样品,记录断裂时的最大拉力。例如,PE食品包装膜的初始拉伸强度为20MPa,老化后降至12MPa,说明其抵抗外力拉伸的能力下降40%,无法承受包装堆码时的压力。

断裂伸长率反映材料的韧性,是判断材料是否脆化的关键指标。例如,PP餐盒的初始断裂伸长率为300%,老化后降至50%,说明材料从韧性变为脆性,在受到轻微碰撞时就会破裂。对于需要折叠的包装材料(如瓦楞纸箱),断裂伸长率下降会导致纸箱折痕处开裂。

冲击强度评估材料抵抗突然冲击的能力,适合测试硬质包装材料(如PET瓶、马口铁罐)。标准如GB/T 1843(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试验方法),通过摆锤冲击样品,记录破坏所需的能量。例如,某马口铁食品罐的初始冲击强度为10J,老化后降至5J,说明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时,罐身容易变形,导致密封失效。

撕裂强度评估材料抵抗撕裂的能力,适合测试柔性包装材料(如塑料膜、复合膜)。标准如GB/T 16578.1(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埃莱门多夫撕裂仪测试样品的撕裂力。例如,铝塑复合膜的初始撕裂强度为50N,老化后降至20N,说明其在开启时容易撕裂过度,导致内容物泄漏。

功能性指标的老化后验证

密封性能是包装材料的核心功能之一,老化会导致密封处的胶粘剂失效或材料脆化,进而出现泄漏。测试方法如GB/T 15171(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通过真空法检测样品的泄漏情况——将样品放入真空室,抽真空至-90kPa,保持30秒,观察样品表面是否有气泡。例如,某铝箔袋老化后,真空测试时表面出现连续气泡,说明其密封性能下降,无法保证食品的防潮、防氧化要求。

阻隔性能包括氧气透过率(OTR)和水蒸气透过率(WVTR),直接影响食品、医药的保质期。测试标准如GB/T 1038(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氧气)、GB/T 1037(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试验方法)(水蒸气)。例如,某食品包装的PE膜初始OTR为50cm³/(m²·24h·0.1MPa),老化后升至200cm³/(m²·24h·0.1MPa),说明其氧气阻隔性能下降75%,会加速食品的氧化酸败。

光学性能主要评估材料的变色、雾度变化,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测试方法如CIE L*a*b*色差体系(GB/T 7921)和雾度测试(GB/T 2410)。例如,某PET饮料瓶老化后,色差ΔE从1.5升至6.0,雾度从3%升至15%,消费者会认为瓶内饮料变质,影响产品销售。

层间剥离强度针对复合材料(如铝塑复合膜、纸塑复合袋),老化会导致胶粘剂的粘接力下降,进而出现分层。测试标准如GB/T 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层间的剥离力。例如,某铝塑复合膜初始剥离强度为5N/15mm,老化后降至1N/15mm,说明其层间结合力下降,会出现分层现象,失去阻隔性能。

长期使用评估的“加速-自然”关联模型

加速老化测试的目的是通过缩短时间预测自然老化性能,核心是建立“加速-自然”关联模型。加速因子(AF)是模型的关键参数,计算公式为:AF=自然老化时间/加速老化时间。例如,某化妆品包装的PETG瓶,加速老化测试(60℃,80%RH,1000小时)后,WVTR从0.5g/(m²·24h)升至1.5g/(m²·24h);自然老化测试(25℃,60%RH,12个月)后,WVTR升至1.4g/(m²·24h)。则AF=(12×30×24)/1000≈8.64,即加速1小时相当于自然老化8.64小时。

加速因子的计算需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异,如温度(Arrhenius方程)、湿度(Peck方程)、光照(UV能量累积)。例如,温度对加速因子的影响用Arrhenius方程:AF_T=exp[Ea/R(1/T1 - 1/T2)],其中Ea是活化能(kJ/mol),R是气体常数(8.314J/(mol·K)),T1是自然温度(K),T2是加速温度(K)。若某材料的Ea为80kJ/mol,自然温度25℃(298K),加速温度60℃(333K),则AF_T=exp[80000/8.314(1/298 - 1/333)]≈20,即温度从25℃升至60℃,加速因子约为20。

模型验证需定期用自然老化数据修正加速因子。例如,某包装材料的初始加速因子为10,自然老化6个月后,测试结果显示加速因子应为8,则需调整加速测试的条件(如降低温度或增加湿度),使模型更准确。若不进行验证,加速测试结果可能与自然老化结果偏差达30%以上,导致材料选型错误。

关联模型的应用需结合实际使用场景。例如,某产品需在东北寒冷地区(冬季-20℃,夏季30℃)使用,加速测试需模拟温度循环(-20℃~30℃,循环100次),而非恒定高温。此时,加速因子需考虑温度循环的影响,而非单一温度的Arrhenius方程。

不同材料的老化特性差异及测试重点

塑料包装材料(PE、PP、PET)的老化主要由光、热、湿热引起,测试重点是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阻隔性能(OTR、WVTR)。例如,PE膜在紫外老化后,拉伸强度下降30%,断裂伸长率下降50%;PET瓶在湿热老化后,WVTR上升40%,需更换为耐湿热的PET-G材料。

纸包装材料(瓦楞纸、牛皮纸)的老化主要由湿度引起,测试重点是耐破强度、戳穿强度和边压强度。例如,瓦楞纸箱在80%RH环境中放置1个月后,耐破强度从1500kPa降至800kPa,戳穿强度从10J降至5J,无法承受堆码压力;牛皮纸在高湿度环境中会吸潮变软,导致包装的挺度下降,无法保护内容物。

金属包装材料(马口铁、铝箔)的老化主要由腐蚀(湿度+氧气)引起,测试重点是涂层附着力、耐盐雾性能。例如,马口铁罐头盒在湿热环境中放置6个月后,涂层附着力从10MPa降至5MPa,表面出现锈斑;铝箔袋在盐雾测试(5%NaCl溶液,35℃,48小时)后,表面出现白色腐蚀产物,说明其耐盐雾性能下降,无法在沿海地区使用。

复合材料(铝塑复合膜、纸塑复合袋)的老化主要由层间剥离强度下降引起,测试重点是剥离强度和密封性能。例如,铝塑复合膜在紫外老化后,剥离强度从5N/15mm降至1N/15mm,出现分层现象;纸塑复合袋在湿热老化后,密封处的胶粘剂失效,出现泄漏。

测试过程中的常见误差控制

样品制备需符合标准要求,避免边缘损伤。例如,裁剪PE膜样品时,需用专用的裁样刀(如GB/T 1040规定的哑铃型裁刀),确保样品边缘光滑,无毛刺。若样品边缘有毛刺,拉伸测试时断裂点会在毛刺处,导致结果偏低(误差可达20%以上)。

设备校准需定期进行,确保测试条件的准确性。例如,烘箱的温度均匀性需每月校准一次——将温度记录仪放置在烘箱内的不同位置(四角+中心),设定温度70℃,记录24小时的温度变化,若温度偏差超过±2℃,需调整烘箱的通风系统;紫外老化箱的辐照强度需每3个月校准一次,使用辐照计测量灯源的辐照强度(如UVA-340灯源需保持0.89W/m²@340nm),若强度下降超过10%,需更换灯源。

测试重复性需通过多次测试保证,同一批次样品需测试3-5次,取平均值。例如,测试某PE膜的拉伸强度,3次测试结果分别为20MPa、19MPa、21MPa,平均值为20MPa,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符合标准要求(RSD≤10%);若某样品的RSD为15%,需重新制备样品进行测试。

环境控制需注意样品的状态调节,测试前需将样品在标准环境(23℃、50%RH)中放置24小时,使样品的温度、湿度与环境平衡。例如,从冰箱中取出的样品,若直接进行拉伸测试,由于温度较低,材料的韧性下降,会导致拉伸强度偏高(误差可达15%以上);在高湿度环境中存放的样品,需先进行状态调节,否则会导致阻隔性能测试结果偏低。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