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汽车零部件内外饰涂装件测试中的耐候性测试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标准

三方检测单位 2024-02-22

汽车零部件内外饰涂装件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汽车零部件内外饰涂装件直接暴露在复杂户外环境中,长期受紫外线、高温、湿度、风雨等因素作用,易出现颜色褪色、光泽下降、涂层开裂甚至剥落等老化问题,直接影响产品外观和使用寿命。耐候性测试作为评估涂装件抗老化能力的核心手段,通过模拟或重现自然环境条件,量化其性能变化,是汽车企业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解析耐候性测试的实施流程与关键标准,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具体参考。

耐候性测试的核心目标

耐候性测试的本质是评估涂装件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性能稳定性,核心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外观性能保持,如颜色是否均匀褪色、光泽是否维持原有水平;二是涂层物理性能的完整性,是否出现开裂、起泡、剥落、粉化等缺陷;三是功能性能的持续性,如抗划伤性、耐化学品性是否因老化而下降。这些目标直接对应汽车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即使使用数年,内外饰涂装件仍需保持原有外观和基本功能。

为实现精准评估,测试需针对不同部位的涂装件设定差异化目标:外饰件(如保险杠、后视镜外壳)需重点考核紫外线耐受性和高温稳定性,内饰件(如仪表板、门板饰条)则更关注湿度和温度循环下的性能变化。例如,外饰件的颜色变化要求更严格,而内饰件需避免因湿度导致的涂层起泡。

自然曝晒测试的实施要点

自然曝晒测试是最接近实际使用场景的耐候性评估方法,通过将样品置于典型户外环境中,长期监测其性能变化。关键要点首先是曝晒场的选择: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区域,如美国佛罗里达(高温、高湿、强紫外线)、亚利桑那(干燥、高温、高紫外线)或中国海南(热带海洋性气候)、新疆吐鲁番(干旱、高温)等,这些区域能加速老化过程,同时反映不同气候下的性能差异。

样品安装方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常要求样品以45度角朝南固定(模拟汽车车身的常见朝向),避免遮挡,确保均匀接受日照和降水。对于外饰件,需同时考虑水平和垂直安装(如保险杠是水平,车门饰条是垂直),以模拟不同部位的实际暴露状态。

曝晒周期的设定需结合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外饰件需测试12-24个月,内饰件可缩短至6-12个月,但部分高端车型要求延长至36个月以验证长期稳定性。测试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每1-3个月用色差仪、光泽度仪检测外观指标,用放大镜检查涂层缺陷,并记录环境数据(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确保结果可追溯。

自然曝晒的优势是结果真实可靠,但局限性也明显:周期过长(无法快速反馈研发或生产问题)、环境条件波动大(如某年降雨量异常会影响结果重复性),因此通常需与人工加速测试配合使用。

人工加速耐候性测试的常用方法

为解决自然曝晒周期长的问题,人工加速测试通过模拟环境因素的强化组合,在短时间内重现老化效果,是汽车行业最常用的测试手段。主要方法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氙灯老化测试,核心是用氙弧灯模拟太阳全光谱(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和喷淋周期,模拟户外日光、雨水和露水的综合作用。测试中需根据目标环境选择滤光片:Daylight滤光片模拟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日光,Window滤光片模拟透过车窗的内饰环境。操作时,样品需置于恒温(60-80℃)、恒湿(50-70%RH)环境中,每小时喷淋5-10分钟模拟降雨,周期一般为500-2000小时(对应户外1-5年)。这种方法因光谱匹配度高,是外饰件耐候性测试的首选。

第二种是紫外老化测试,聚焦于紫外线(UV)对涂层的破坏作用——UV是导致涂层降解的主要因素(约占80%以上)。测试采用UVA(波长320-400nm)或UVB(波长280-320nm)荧光灯,模拟户外UV辐射。与氙灯不同,紫外测试通常采用“光照-冷凝”循环:比如8小时光照(温度60℃)+4小时冷凝(温度50℃,湿度95%以上),模拟昼夜温差和露水形成。这种方法针对性强,适用于评估涂层的抗UV老化能力,周期一般为300-1000小时,常用于内饰件或涂层配方的快速筛选。

第三种是碳弧灯老化测试,早期常用于汽车行业,但因光谱与日光匹配度较差(缺乏红外和部分可见光),目前逐渐被氙灯替代,仅在部分特定场景(如内饰件的短期老化评估)中使用。

耐候性测试的关键标准体系

耐候性测试的标准化是确保结果一致性的核心,目前行业遵循的标准分为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大类:

国际标准中,ISO系列最具权威性:ISO 11341-2004《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 氙弧灯》规定了氙灯老化的测试条件和方法,是全球通用的基础标准;ISO 4892-3-2016《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针对紫外老化,明确了UVA/UVB灯的使用要求;ISO 20340-2009《色漆和清漆 汽车 exterior 涂层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则聚焦汽车外饰件,细化了温度、湿度和喷淋的参数。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标准更贴合汽车行业实际:SAE J2412-2020《汽车外饰材料的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明确了外饰件的氙灯测试条件——如采用Daylight滤光片,黑板温度65℃,相对湿度50%,每120分钟喷淋18分钟,周期为1000小时;SAE J2527-2019《汽车内饰材料的紫外加速老化试验》针对内饰件,规定了UVA灯的使用(波长340nm),循环周期为8小时光照(温度70℃)+4小时黑暗(温度50℃),周期为500小时。

国内标准以GB和QC系列为主:GB/T 1865-2009《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等效采用ISO 11341,是国内汽车企业的基础标准;GB/T 16422.3-2014《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对应ISO 4892-3;QC/T 1019-2015《汽车内外饰塑料件耐候性试验方法》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专用标准,明确了自然曝晒(选海南或吐鲁番场)和人工加速(氙灯或紫外)的具体要求,如自然曝晒周期为12个月,人工加速氙灯周期为1000小时。

企业标准则是在上述标准基础上的升级,如大众的PV 1306(氙灯老化)要求ΔE≤2.5,光泽保持率≥85%;丰田的TSL 0601G(自然曝晒)要求曝晒12个月后缺陷等级≤1级,这些更严格的要求是品牌差异化的体现。

测试后的性能评价指标

耐候性测试的结果需通过量化指标评估,核心指标包括三类:

一是颜色变化,用CIELAB色差系统(ΔE*ab)表示,计算公式为ΔE=√[(ΔL*)²+(Δa*)²+(Δb*)²],其中ΔL*表示亮度变化(+为变浅,-为变深),Δa*表示红绿色变化(+为变红,-为变绿),Δb*表示黄蓝色变化(+为变黄,-为变蓝)。行业通常要求外饰件ΔE≤3.0,内饰件ΔE≤4.0(部分高端车型如奔驰、宝马要求ΔE≤2.5)。

二是光泽保持率,用60°光泽度仪测量(因为60°是最接近人眼对光泽感知的角度),计算公式为(老化后光泽度/初始光泽度)×100%。外饰件一般要求保持率≥80%,内饰件≥70%(钢琴漆等高光涂层要求≥85%)。例如,某外饰高光涂层初始光泽度为90,老化后为76,保持率=84.4%(符合要求);若老化后为71,保持率=78.9%(未达标)。

三是涂层缺陷评级,采用目视或放大(5-10倍)检查,按缺陷类型(开裂、起泡、剥落、粉化)分为0-5级:0级无缺陷,1级极轻微(仅能通过放大镜看到),2级轻微(肉眼可见但不影响外观),3级中度(明显缺陷但不影响功能),4级严重(影响功能),5级极严重(涂层完全失效)。通常要求缺陷等级≤2级,若缺陷等级为3级,即使颜色和光泽符合要求,也会判定为不合格。

评价时需综合三类指标:例如,某外饰件ΔE=2.8(符合要求),光泽保持率=75%(未达标),则整体判定为不合格;若ΔE=3.2,但缺陷等级为1级,且用于非关键部位(如轮眉),部分企业会结合实际情况放宽标准。此外,部分企业会增加附加指标,如耐划伤性(老化后铅笔硬度变化)、耐化学品性(老化后能否抵抗汽油、洗涤剂侵蚀),以全面评估涂层性能。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汽车零部件内外饰涂装件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