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汽车零部件环境老化测试需要遵循哪些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

三方检测单位 2024-04-12

汽车零部件环境老化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汽车零部件在生命周期中会面临温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盐雾腐蚀等复杂环境考验,其耐老化性能直接影响整车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与权威性,全球汽车行业普遍遵循一系列国际通用标准规范,这些标准明确了测试条件、流程与评价方法,成为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及检测单位的共同依据。本文将梳理汽车零部件环境老化测试中最核心的国际标准,解析其适用场景与技术要求。

ISO 16750系列——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基准

ISO 1675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汽车电子电气设备制定的环境条件与试验标准,共分为5个部分,其中与环境老化直接相关的是Part 4(气候负荷)和Part 5(化学负荷)。该标准的核心目标是模拟汽车电子零部件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气候与化学环境,确保其在生命周期内保持功能正常。

Part 4“气候负荷”涵盖了高温、低温、温度循环、湿热循环、结露等试验项目。以温度循环试验为例,标准要求温度范围为-40℃至+85℃,循环次数不少于50次,每个循环包括1小时高温保持、1小时低温保持,以及1小时的温度变化时间。这种循环旨在模拟汽车在极端气候下的启停过程,考验零部件的热胀冷缩耐受性。

Part 5“化学负荷”则针对盐雾、气体腐蚀(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燃油蒸汽等化学环境。其中盐雾试验要求使用5%氯化钠溶液,喷雾量控制在1-2mL/80cm²·小时,温度保持35℃,持续时间根据零部件位置调整——比如底盘部件需暴露48小时,而车身内饰部件仅需24小时。气体腐蚀试验则模拟工业污染环境,将零部件置于含0.1ppm二氧化硫和0.2ppm二氧化氮的氛围中,持续7天。

ISO 16750的适用场景几乎覆盖所有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传感器、线束、车灯等。由于其严格的技术要求与广泛的认可度,全球多数车企(如大众、丰田、通用)均将其作为电子零部件的准入测试标准。

ASTM G154——紫外线老化测试的国际通用方法

ASTM G154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荧光紫外线(UV)暴露试验标准,是全球材料紫外线老化测试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与自然太阳光相比,荧光UV灯能更精准地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光谱(尤其是UVA和UVB波段),加速材料的老化过程。

该标准规定了两种主要的测试循环:一种是“UV暴露+冷凝”循环(如4小时UV照射+4小时冷凝),另一种是“UV暴露+喷水”循环(如8小时UV照射+1小时喷水+3小时冷凝)。其中UV照射阶段的黑板温度控制在60℃或80℃,冷凝阶段温度保持在50℃,湿度接近100%。这种循环模拟了白天阳光照射与夜间露水凝结的自然环境。

ASTM G154的适用场景主要是汽车外饰与内饰的非金属材料,如保险杠塑料、车身油漆、座椅织物、仪表板皮革等。测试后通过评价颜色变化(ΔE值)、光泽度下降率、表面裂纹或剥落情况,判断材料的耐紫外线老化性能。例如,车身油漆的ΔE值若超过3,通常被认为不符合要求。

SAE J2020——汽车外饰材料的加速气候老化试验

SAE J2020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加速气候老化标准,专门针对汽车外饰材料(如保险杠、后视镜外壳、车身侧面装饰条)。与ASTM G154的荧光UV灯不同,SAE J2020采用氙弧灯作为光源,能更完整地模拟太阳光的全光谱(包括可见光与红外线),因此更接近材料在实际户外使用中的老化情况。

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包括:氙弧灯的过滤系统需去除波长小于300nm的紫外线(避免过度加速老化),黑板温度控制在63℃,相对湿度保持在50%,每12分钟喷淋18秒(模拟降雨)。测试周期通常为2000小时,相当于户外暴露1-2年(具体取决于地理位置,如热带地区的老化速度更快)。

SAE J2020的独特之处在于“加速但不扭曲”的老化模拟——通过精确控制光谱、温度、湿度与喷淋,确保试验结果与自然老化的相关性。例如,保险杠材料经过2000小时测试后,其拉伸强度保留率需达到80%以上,否则可能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开裂或变色。

ISO 9227——盐雾腐蚀测试的全球统一规范

ISO 922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盐雾腐蚀试验标准,涵盖了中性盐雾试验(NSS)、乙酸盐雾试验(AASS)与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三种方法,是汽车金属零部件腐蚀测试的最核心标准。

中性盐雾试验(NSS)是最常用的方法,要求使用5%氯化钠溶液(pH值6.5-7.2),试验箱温度保持35℃,喷雾量为1-2mL/80cm²·小时。测试时间根据零部件的耐腐蚀要求而定,如底盘紧固件通常需暴露48小时,而镀铬装饰条需暴露96小时。试验后通过检查腐蚀面积、生锈点数量判断性能。

乙酸盐雾试验(AASS)则通过加入乙酸将溶液pH值调节至3.1-3.3,模拟酸性环境下的腐蚀(如沿海地区的盐雾与酸雨结合);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进一步加入0.26g/L的氯化铜,加速腐蚀过程,适用于测试镀层较薄的部件(如装饰性镀铬件)。ISO 9227的适用场景包括汽车金属零部件(如螺栓、螺母、底盘支架)、镀层件与涂装件。

IEC 60068-2系列——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基础

IEC 60068-2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共包含50多个部分,涉及寒冷、干热、湿热、温度变化、振动等多个方面。虽然该标准并非专门针对汽车行业,但由于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属于电工电子产品的子集,因此IEC 60068-2成为汽车行业参考的基础标准。

与汽车环境老化相关的部分主要是Part 30(湿热循环试验)和Part 3(恒定湿热试验)。Part 30规定的湿热循环试验条件为:温度范围40℃至85℃,相对湿度85%,每个循环24小时(包括8小时升温、8小时高温高湿保持、8小时降温),循环次数不少于21次。这种试验模拟了汽车在潮湿环境中的长期使用,考验电子部件的绝缘性能与金属部件的防锈能力。

IEC 60068-2与ISO 16750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工电子产品;后者是汽车行业专用标准,在IEC的基础上调整了试验条件(如温度范围更宽、循环次数更多)以适应汽车的极端环境。例如,汽车音响系统的湿热循环试验通常参考IEC 60068-2-30,但温度范围扩展至-20℃至+70℃,以符合汽车的使用场景。

SAE J1960——汽车内饰材料的光老化与热老化组合测试

SAE J1960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针对汽车内饰材料制定的环境老化标准,重点模拟内饰材料在车内的使用环境——白天阳光照射导致的高温与紫外线暴露,以及夜间的温度下降。与外饰材料不同,内饰材料无需承受雨淋与盐雾,但需应对更高的温度(如夏季车内温度可达80℃以上)与更集中的紫外线(透过挡风玻璃的UVA波段)。

该标准的测试条件包括:使用氙弧灯作为光源(过滤掉波长小于300nm的紫外线),黑板温度控制在89℃(模拟夏季车内高温),相对湿度保持在50%,暴露时间为1000小时。测试过程中需定期旋转样品,确保受光均匀。

SAE J1960的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内饰材料的机械性能与外观变化:拉伸强度保留率需不低于70%,断裂伸长率变化不超过±20%,色牢度等级需达到4级以上(按ISO 105-A02标准评价)。适用场景包括仪表板、座椅面料、门内饰板、顶棚材料等内饰部件。例如,座椅织物经过1000小时测试后,若拉伸强度下降超过30%,则可能在使用中出现撕裂。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汽车零部件环境老化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