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在桥梁连续梁支座老化检测中的超声与红外对比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桥梁连续梁支座是连接梁体与墩台的关键受力构件,承担着传递荷载、适应梁体变形的核心功能。随着服役年限增长,支座易因材料老化、环境侵蚀出现密封失效、橡胶开裂、钢板锈蚀等缺陷,若未及时检测会引发梁体沉降、结构开裂等安全隐患。无损检测技术因无需破坏构件即可识别缺陷,成为支座老化检测的核心手段。其中,超声检测与红外热成像检测应用最广泛,二者在原理、适用场景及检测效果上各有特点,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对比分析其优劣,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桥梁连续梁支座老化的典型缺陷类型
连续梁支座多为橡胶支座(如盆式、板式),老化缺陷源于材料退化与环境侵蚀。一是密封失效:密封胶条受紫外线、雨水浸泡开裂,水分或杂物进入内部加速橡胶老化;二是橡胶本体老化:橡胶分子链断裂导致弹性下降、硬度增加,表现为表面裂纹、厚度减薄;三是钢板锈蚀:内部加劲钢板因密封失效接触水分,氧化锈蚀后与橡胶层脱粘;四是支座偏移:橡胶老化使承载能力下降,梁体荷载不均引发水平或竖向偏移。这些缺陷若未及时发现,会逐步扩大并威胁桥梁安全。
以某城市环线桥梁的板式橡胶支座为例,服役12年后检测发现:20%支座密封胶条开裂,内部橡胶因进水出现蜂窝状空洞;15%支座橡胶表面有深度超2mm的裂纹,硬度较新支座高30%;部分支座加劲钢板边缘锈蚀,导致橡胶与钢板粘结力下降25%。这类缺陷需通过无损检测精准识别。
超声检测在支座老化检测中的原理与实践
超声检测基于“声波反射法”:高频超声波(2-5MHz)通过探头耦合到支座表面,遇到材料界面(如橡胶与钢板、内部缺陷)时反射,反射波被探头接收后转化为波形信号,检测人员可根据波形振幅、位置判断缺陷位置与大小。
在支座老化检测中,超声的核心应用包括:一是橡胶厚度检测,通过声波传播时间计算厚度(如板式支座设计40mm,实测35mm说明老化减薄);二是内部缺陷识别,若橡胶内有空洞,反射波会出现高振幅信号(如某支座15mm深度处出现尖锐峰值,凿开验证为直径5mm空洞);三是钢板脱粘检测,脱粘处声波全反射,导致底面反射波消失或振幅下降。
操作细节直接影响准确性:需选与橡胶匹配的探头(常用3MHz直探头);耦合剂用甘油或专用介质(避免空气影响声波传递);探头以2-3cm/s匀速移动,覆盖整个表面。但超声对表面浅裂纹(≤1mm)灵敏度低,易漏检;且单支座检测需15-20分钟,不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扫查。
红外热成像检测在支座老化检测中的原理与实践
红外检测利用“温度场差异”:物体表面温度与内部结构相关,缺陷会改变热传导特性,形成异常温度区。红外热像仪接收红外线,将温度转化为热像图(红高温、蓝低温),通过颜色差异识别缺陷。
其优势在于快速识别表面/近表面缺陷:一是密封失效检测,开裂处进水会呈现低温区(如某支座密封处蓝区直径10cm,拆开发现积水50ml);二是橡胶老化检测,热氧老化放热使老化区温度高1-2℃,呈现淡红斑点;三是钢板锈蚀检测,锈蚀放热使对应表面出现高温点(如某盆式支座底部中心高3℃,验证锈蚀面积20%)。
操作需注意环境:需在无阳光、风速≤2m/s的环境(夜间/阴天)检测,避免干扰;检测前静置30分钟让温度稳定;热像仪分辨率(如320×240像素)影响精度,高分辨率可测0.5mm表面裂纹。但红外无法检测深层缺陷(≥5mm空洞),对轻微老化(温度差异小)需其他方法验证。
超声与红外检测的核心参数对比
检测深度:超声可穿透20-80mm橡胶,测内部缺陷;红外仅测≤5mm的表面/近表面缺陷。如钢板脱粘(深度10mm),超声可识别,红外无法检测。
灵敏度:超声对内部小缺陷(直径2mm空洞)灵敏,但对表面浅裂纹(≤1mm)差;红外对表面缺陷(0.5mm裂纹)灵敏,对内部小缺陷差。
环境适应性:超声受环境影响小(晴雨均可,只要表面干燥);红外需无阳光、低风速,否则易误判(如夏季晴天阳光直射会导致温度不均)。
操作与效率:超声需专业人员(解读波形,培训1个月),单支座15-20分钟;红外操作简单(培训1周),单支座2-3分钟,适合大面积筛查。
实际工程中的超声与红外互补应用
某城市快速路桥梁检测中,先用红外扫查120个支座(2小时完成),发现15个密封异常。再用超声详细检测:10个内部橡胶空洞(5-10mm)、3个钢板脱粘、2个仅密封开裂。红外快速缩小范围,超声精准定位,大幅提高效率。
某跨河桥梁检测,超声发现5个支座橡胶从40mm减至32mm,但无法判断原因。红外检测发现这5个支座表面有淡红高温斑(橡胶老化放热),结合超声数据判定为热氧老化导致收缩。更换时拆开验证,橡胶内部有老化裂纹,与结果一致。
这些案例说明二者是互补关系:红外快速筛查表面缺陷,超声精准检测内部缺陷,结合可全面识别各类老化问题。
超声与红外检测的适用场景选择
需根据检测目标选择:测内部缺陷(空洞、脱粘、厚度减薄)选超声;快速筛查表面缺陷(密封失效、表面裂纹、老化放热)选红外;全面评估则先红外扫查,再超声详查异常支座。
如桥梁定期检测(每年1次),先用红外2小时完成100个支座扫查,再用超声分析异常支座,既高效又精准。若长期跟踪橡胶厚度(每年测1次),超声精度高(误差≤0.1mm)更适合;若测密封胶条开裂,红外快速灵敏更优。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