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无损检测在汽车白车身焊接质量在线监控中的视觉与超声联用

三方检测单位 2024-07-23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汽车白车身作为整车结构的核心载体,其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车身强度、安全性与耐久性。传统离线检测(如破坏性试验、事后超声探伤)因效率低、无法实时反馈,难以匹配现代生产线“高速、精准、全面”的质控需求。视觉与超声联用技术通过外观与内部缺陷的同步监控,成为白车身焊接在线监控的关键路径——视觉系统快速识别焊点位置偏差、飞溅、烧穿等外观问题,超声系统精准探测未熔合、气孔、裂纹等内部缺陷,两者互补实现“一次检测、全维度覆盖”,为焊接过程的实时调整与质量追溯提供完整数据支撑。

视觉检测:焊接外观缺陷的实时捕捉

视觉检测是白车身焊接在线监控的“外观哨兵”,核心通过工业相机采集焊点图像,依托图像处理算法识别缺陷。在机器人焊接线中,视觉系统通常由高速CMOS相机(500fps帧率)、环形LED光源(提供均匀漫反射)与图像采集卡组成——环形光源可减少焊点表面反光与阴影,高速相机确保捕捉焊接过程的动态变化(如飞溅轨迹、熔池形态)。

算法层面采用“分层识别逻辑”:先通过Canny边缘检测提取焊点轮廓,与预设模板匹配(模板含焊点理论位置、形状参数),判断位置偏差是否在±0.5mm公差内;再通过灰度直方图分析识别表面缺陷——若焊点区域灰度值高于阈值(对应烧穿)或低于阈值(对应未填满),系统触发警报;针对飞溅缺陷,用连通区域分析统计颗粒数量与面积,当飞溅面积超焊点面积15%时判定不合格。

为满足实时性要求,部分系统采用GPU加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将图像识别时间从200ms压缩至50ms,适配“每6秒一个焊点”的生产节拍;同时支持“自学习功能”——当新飞溅形态出现时,工程师标注样本并更新模型,提升缺陷识别的泛化能力。

但视觉检测的局限性同样明显:无法穿透金属表面探测内部缺陷,对于“外观完好但内部未熔合”的隐性问题无能为力,这也是与超声联用的核心动因。

超声检测:焊接内部缺陷的精准洞察

超声检测是白车身焊接在线监控的“内部透视镜”,原理是利用2~10MHz高频超声波在金属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反射/透射信号判断内部缺陷。白车身焊接中最常用“脉冲反射法”——超声探头向焊点发射短脉冲,遇内部缺陷(如未熔合界面、气孔)时反射,反射信号经处理后可计算缺陷位置、大小与类型。

超声检测的核心优势是“穿透性”:能检测1~8mm厚钢板接头内部,识别视觉无法发现的未熔合、气孔等缺陷。例如电阻点焊的焊点(直径6~8mm),相控阵探头通过电子扫查(无需机械移动),0.1秒内完成全焊点扫查并输出C扫描图像(直观显示缺陷位置与形状);针对电弧焊焊缝,线阵探头沿焊缝方向扫查,可覆盖100mm以上连续焊缝。

在线应用中,超声检测需解决“实时性”与“耦合性”问题:传统人工涂抹耦合剂无法适应节奏,因此采用“自动耦合”技术——滚轮式耦合器(内置耦合剂)或水膜耦合实现无接触检测;信号处理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与小波去噪算法,将信号解析时间从100ms缩短至20ms,满足实时要求。

但超声检测也有短板:无法识别外观缺陷,且对表面粗糙度敏感——若焊点表面有严重飞溅,会导致超声信号散射,影响检测准确性,因此需视觉系统先过滤外观不良的焊点,减少无效检测。

视觉与超声联用:从“单一维度”到“全链覆盖”的融合逻辑

视觉与超声联用的核心是“功能互补”:视觉管外观,超声管内部,两者结合实现“外观+内部”的全维度检测。实际生产中,联用系统通常安装在焊接机器人末端或固定支架上,与焊接工位形成“一对一”对应——机器人完成焊接后,视觉系统先采集外观图像,识别是否存在位置偏差、飞溅等问题;若外观合格,超声系统立即启动检测内部缺陷;若外观不合格,直接判定不良,无需超声检测,节省时间。

数据融合是联用的关键环节:视觉输出的“外观缺陷类型、位置偏差值”与超声输出的“内部缺陷大小、深度”,通过“特征层融合”算法整合。例如某车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将两类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整体质量等级”(A类合格、B类返工、C类报废);同时模型可挖掘数据关联——当外观存在“严重飞溅”时,内部未熔合概率高30%,系统会自动提升超声检测灵敏度。

此外,联用系统支持“质量追溯”:每个焊点的视觉图像、超声信号与检测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工程师可通过焊点编号回溯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焊接时间),分析缺陷成因(如电流过大导致烧穿、送丝过慢导致未熔合),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硬件与软件的协同

视觉与超声联用系统分为“硬件层、软件层、数据层”三部分。硬件层包括:工业机器人(承载传感器)、视觉模块(相机、光源、采集卡)、超声模块(相控阵探头、脉冲发生器、信号接收器)、工业计算机(数据处理)与通讯模块(工业以太网、Profinet)。传感器安装位置需精准——视觉相机与焊点成45°角(减少反光),超声探头垂直于焊点表面(保证信号强度),两者间距≤100mm,确保同一节拍内完成检测。

软件层包括:图像处理软件(如Halcon)、超声信号处理软件(如UTest)、数据融合软件(自主开发或第三方平台)与人机界面(HMI)。图像处理软件提取视觉特征,超声软件解析内部缺陷,融合软件整合数据输出结果。例如某系统采用Python+TensorFlow开发融合模块,模型训练时间从一周缩短至2天,支持快速迭代。

数据层包括:实时数据库(存储检测结果)、历史数据库(存储追溯数据)与云平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通过OPC UA协议与PLC通讯,检测到缺陷时立即发送“停止焊接”或“调整参数”指令;历史数据库用MySQL存储3年数据,满足汽车行业质量追溯要求;云平台支持远程查看检测效率、缺陷率等指标,方便总部监控各工厂质量状况。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联用系统在白车身焊接线应用中面临三大挑战:实时性、环境干扰与校准稳定性。实时性方面,采用“并行处理架构”——视觉图像处理与超声信号处理在不同CPU核心同时运行,数据融合在GPU完成,总检测时间控制在500ms内,适配生产节拍。

环境干扰方面,焊接弧光、烟雾与振动会影响检测准确性:针对弧光,视觉系统用“窄带滤光片+频闪光源”,仅允许550nm波长光通过(对应焊点可见光),并在弧光熄灭的1ms间隙采集图像;针对烟雾,安装“微型气刀”,采集前向焊点吹压缩空气清除烟雾;针对振动,传感器用“减震支架”固定,减少机器人运动带来的影响。

校准稳定性方面,系统定期校准保证精度:视觉系统每月用“标准焊点模板”(含已知位置偏差、飞溅面积的焊点)校准,调整相机焦距与光源亮度;超声系统每季度用“标准试块”(含φ1mm气孔、2mm未熔合的钢板)校准,调整探头灵敏度与增益;同时内置“自校准功能”——每天开机自动采集标准试块信号,偏差超±5%则自动调整参数,无需人工干预。

联用系统在机器人焊接线的具体场景

某合资车企的白车身焊接线采用联用系统监控机器人电阻点焊质量,生产线有20台焊接机器人,每台配备一套联用系统——视觉相机安装在机器人手臂侧面,超声探头安装在末端与焊枪同轴。焊接流程:机器人移动至位置完成点焊(约2秒);视觉相机采集图像(0.1秒),识别外观缺陷;若合格,超声探头移动至焊点中心(0.2秒),检测内部缺陷(0.1秒);数据融合后(0.1秒)输出结果:合格则机器人移至下一个焊点,不合格则调整下一个焊点的焊接电流(增加10A)或送丝速度。

应用效果显著:焊点缺陷检测率从85%提升至99%,不良品流出率从0.5%降至0.05%,年减少返工成本约200万元;检测效率从每小时800个焊点提升至1200个,满足生产线扩能需求。同时通过历史数据挖掘,工程师发现当焊接电流超1200A时,飞溅缺陷率增25%,于是将电流上限调整为1150A,飞溅率降18%;送丝速度低于5m/min时,未熔合率增30%,调整下限至5.5m/min后,未熔合率降22%。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