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超声无损检测在金属复合材料层间结合强度评估中的方法

三方检测单位 2024-11-19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金属复合材料(如铝基、钛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轻量化、高比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层间结合强度作为其核心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构件服役安全——结合不良易引发层间剥离、疲劳失效。传统检测多依赖破坏性试验(如拉伸、90°剥离),无法实现在役构件的批量评估。超声无损检测凭借非破坏、实时、可量化的优势,成为层间结合强度评估的关键技术。本文聚焦超声检测的具体方法,解析其原理、操作要点与应用场景。

超声检测评估层间结合强度的基础原理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其在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传播遵循波动理论:当超声波遇到层间界面(如纤维与金属基体的结合面、不同层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透射与散射,信号特征(幅值、相位、频率)与界面的结合状态直接相关。

层间结合强度的本质是界面的内聚力与附着力——结合良好时,界面无明显孔隙或分离,超声波可顺利透射至下层;结合不良时,界面存在微孔隙、剥离或弱粘接,超声波会在界面产生强烈反射。因此,超声信号的反射系数(R=反射波幅值/入射波幅值)、透射系数(T=透射波幅值/入射波幅值)是评估结合强度的核心参数:R越小、T越大,结合强度越高;反之则结合强度越低。

此外,超声波的波型选择也需匹配材料特性: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适用于检测层间的垂直结合状态,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适用于检测剪切型结合缺陷,表面波则多用于构件表面层的结合评估。

脉冲回波法:最常用的单探头评估技术

脉冲回波法是超声检测中最经典的方法,原理是通过单个探头交替发射脉冲超声并接收界面反射波,利用反射波的幅值与时间特征判断层间结合强度。该方法仅需构件单侧access,适用于大部分在役构件的检测。

操作要点首先是探头选择: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但衰减也越大——对于厚度≤3mm的薄型金属复合材料(如航空蒙皮),通常选用5-10MHz的高频直探头;对于厚度≥10mm的厚构件(如高压容器筒体),则选用1-5MHz的低频探头。耦合剂需选择声阻抗与材料匹配的介质(如甘油、硅油),以减少探头与构件表面的界面反射,确保超声能量有效传入。

信号分析的关键是提取反射波幅值:以铝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例,当层间结合良好(剪切强度≥30MPa)时,层间反射波幅值通常≤入射波幅值的10%;若结合强度降至15MPa以下,反射波幅值会升至入射波的50%以上。此外,反射波的时间差可辅助判断缺陷位置(如Δt=2d/c,d为缺陷深度,c为材料中的声速),但对结合强度的量化评估主要依赖幅值。

需注意的是,脉冲回波法易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若构件表面有氧化皮或划痕,会产生表面反射波,干扰层间信号。因此检测前需对表面进行打磨(粗糙度Ra≤1.6μm),或通过信号处理(如滤波、门控)剔除表面波干扰。

透射法:双侧检测的能量衰减评估

透射法采用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置构件两侧,发射探头发出连续或脉冲超声,接收探头测量透射波的能量,通过能量衰减程度评估层间结合强度。该方法的优势是信号直接反映超声的透射效率,受表面状态的影响较小。

应用场景主要是薄型平板构件(厚度≤5mm),如汽车车身的铝基复合材料板,或需要双侧access的对称结构(如夹层结构的芯层与面板结合评估)。操作时需确保两个探头同轴对齐(同轴度误差≤0.5mm),否则超声能量会因传播路径偏移而衰减,导致结果偏差。

量化评估的公式为透射率T=接收波幅值/发射波幅值×100%:结合强度越高,透射率越高(如结合良好时T≥80%);结合强度降低时,层间的微缺陷会散射或反射超声能量,透射率降至50%以下。例如,某钛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当层间存在2%孔隙率时,透射率从75%降至40%,对应结合强度从45MPa降至20MPa。

透射法的局限是无法检测单侧access的构件,且对探头的位置精度要求高,因此多用于实验室或生产线的批量检测(如复合材料板的在线质量控制)。

超声C扫描成像:可视化的缺陷定位与评估

超声C扫描成像是基于脉冲回波法的二维扫描技术,通过机械臂或扫描平台带动探头沿构件表面移动,逐点采集层间反射波信号,最终生成以灰度或颜色编码的二维图像——图像的亮度(或颜色深度)对应反射波幅值,亮区(或红色区域)代表结合不良(反射波强),暗区(或蓝色区域)代表结合良好(反射波弱)。

系统组成包括扫描平台(精度≤0.1mm)、超声探头(通常为线阵或相控阵探头)、数据采集卡与成像软件。扫描步长是影响成像分辨率的关键:步长越小(如0.1mm),分辨率越高,但检测时间越长;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探头直径的1/2-1/3作为步长(如5mm直径探头选2mm步长),平衡分辨率与效率。

应用案例包括航空机翼的复合材料蒙皮检测:某型号机翼蒙皮采用钛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8mm,通过C扫描成像发现翼尖区域存在30mm×20mm的亮区,对应层间结合强度降至20MPa以下,后续解剖验证该区域存在微孔隙(孔隙率5%)。

需注意的是,C扫描成像的量化评估需结合校准曲线——通过破坏性试验(如拉伸试验)获得不同结合强度对应的反射波幅值,建立幅值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才能将图像中的灰度值转换为具体的强度数值。

超声背散射法:微缺陷的早期评估

超声背散射法针对层间的微孔隙、微裂纹等早期损伤,原理是超声波遇到这些微缺陷时会发生散射,接收探头捕捉背向散射的信号(与入射方向相反的散射波),通过散射信号的能量评估结合强度——微缺陷越多,散射能量越强,结合强度越低。

该方法的优势是对早期弱结合(如结合强度降至设计值的80%但未出现宏观剥离)敏感,适用于金属复合材料的寿命预测。例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下,层间会逐渐产生微孔隙,背散射信号能量会从初始的1mV升至5mV,对应结合强度从35MPa降至25MPa,此时宏观检测(如拉伸试验)尚无法发现损伤。

操作时需选用窄脉冲探头(脉冲宽度≤0.5μs),以提高对微缺陷的分辨率。此外,背散射信号易受材料本征散射(如纤维的散射)干扰,因此需通过信号处理(如频谱分析)分离缺陷散射与本征散射:缺陷散射的频谱通常宽于本征散射,且中心频率向低频偏移。

非线性超声法:接触非线性的敏感检测

非线性超声法利用超声波在弱结合界面的非线性效应——当超声通过结合不良的界面时,界面的接触非线性(如微滑移、分离)会导致声波畸变,产生二次谐波(频率为入射波的2倍)或高次谐波。二次谐波的幅值与界面的非线性程度正相关,因此可通过二次谐波幅值评估结合强度。

该方法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钛基、镍基)的层间结合强度评估尤为有效,因为这些材料的线性超声信号(如反射幅值)变化不明显,而非线性信号更敏感。例如,钛基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结合强度从40MPa降至20MPa时,线性反射波幅值仅增加30%,但二次谐波幅值增加了200%。

操作要点包括:选用高功率超声源(功率≥10W)以激发非线性效应,选用高分辨率接收器(带宽≥20MHz)以捕捉二次谐波;此外,需控制入射超声的幅值——幅值过大会导致材料本身产生非线性(如塑性变形),干扰界面非线性信号,通常入射幅值控制在材料弹性极限的10%以下。

非线性超声法的量化评估通常采用非线性系数β(β=2A2/(A1²f1/c),A1为基波幅值,A2为二次谐波幅值,f1为基波频率,c为声速)。研究表明,钛基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系数β与结合强度σ呈负指数关系:σ=σ0exp(-kβ),其中σ0为结合良好时的强度,k为材料常数(如钛基SiC纤维复合材料的k=0.5)。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