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在桥梁支座无损检测中如何判断橡胶支座的内部老化程度

三方检测单位 2025-01-12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橡胶支座是桥梁结构的“关节”,承担着支撑上部结构、缓冲荷载冲击、调节温度位移的关键作用。然而,长期暴露在热、氧、水、臭氧等环境因素下,橡胶内部会发生分子链断裂、交联密度变化或极性基团增加等老化反应,导致弹性下降、刚度异常甚至内部缺陷,直接威胁桥梁安全。传统破坏性检测(如取样送检)会破坏支座完整性,而无损检测技术可通过非接触或微损方式,精准捕捉内部结构与性能变化,成为判断橡胶支座老化程度的核心手段。

橡胶支座内部老化的核心机制

要判断老化程度,需先理解老化的本质:橡胶的老化是分子链在环境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结构退变,主要分为三类——热氧老化(氧与分子链反应,引发交联或断链)、臭氧老化(臭氧攻击双键导致分子链断裂)、水解老化(水与极性基团反应造成降解)。这些变化会直接改变橡胶的物理化学性质:热氧老化初期,交联密度增加使橡胶变硬;后期断链加剧,橡胶变脆;水解老化则会形成内部微孔隙,降低弹性。这些结构变化是无损检测的“靶点”——所有检测方法均围绕这些变化展开。

例如,热氧老化产生的羰基基团会增加橡胶的极性,水解老化形成的微孔隙会降低声速,臭氧老化的微裂纹会改变热传导特性。理解这些机制,才能从检测数据中反推老化类型与程度。

超声检测:通过声波参数判断内部结构疏松度

超声检测是橡胶支座老化检测的“常规武器”,原理是向支座发射2-5MHz的高频声波,通过分析声速、衰减系数与反射波来判断内部状态。橡胶老化后,内部结构疏松或出现微孔隙,会导致声波传播受阻:声速会从新橡胶的2000-2500m/s降至1500-1800m/s(疏松结构降低了声阻抗);衰减系数从0.3-0.5dB/mm增至1.0-1.5dB/mm(微孔隙吸收了更多声波能量)。

此外,内部缺陷(如微空洞、分层)会反射声波,形成异常反射波。例如,某城市立交桥支座检测中,超声发现声速降至1700m/s,衰减系数达1.2dB/mm,且在15mm深度处出现强反射波——拆解后验证,该处存在水解老化形成的微空洞,直径约8mm。

超声检测的优势是能定位深层缺陷,但对化学组成变化不敏感,需结合其他技术补充。

红外热成像:通过热响应差异定位表面与近表面老化

红外热成像利用橡胶热传导特性的变化来识别老化区域。橡胶的导热系数(0.15-0.25W/(m·K))与内部结构相关:热氧老化的过度交联会使导热系数升高(分子链更紧密,热传递更快);水解老化的疏松结构会使导热系数降低(微孔隙阻碍热传递)。

检测时,常用主动加热法(红外灯加热10-15分钟),通过热像仪捕捉温度分布。老化区域的热响应异于正常区域:过度交联区升温更快(热像图中显高温区,比正常区高3-5℃);疏松区升温慢(显低温区)。例如,某高速公路桥梁检测中,红外发现支座右侧温度高5℃,后续超声验证该区域因热氧老化交联密度高20%,导热性更强。

红外的优势是快速筛查、定位直观,但仅能检测表面与近表面(≤20mm)的老化,深层需依赖超声或介电检测。

介电性能检测:通过电参数反映化学组成变化

橡胶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损耗角正切tanδ)与极性基团含量直接相关。老化产生的羰基、羟基等极性基团会增加介电常数(新橡胶εr约2.5-3.0,老化后增至3.5-4.0);分子链运动受阻则会升高损耗角正切(新橡胶tanδ约0.01-0.02,老化后增至0.03-0.05)。

检测时用高频介电谱仪(100Hz-10MHz),在支座表面施加电场测量参数。例如,某轨道交通桥梁检测中,介电发现支座εr达3.8、tanδ达0.028,远高于新支座的2.7与0.012——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确认该支座因热氧老化产生大量羰基基团,极性显著增加。

介电检测的优势是反映化学组成变化,但无法定位缺陷,需与超声、红外配合。

动态力学分析(DMA):通过力学响应评估老化阶段

动态力学分析(DMA)通过施加周期性动态载荷(如正弦应力),测量储能模量E'(弹性储能能力)与损耗因子tanδ(能量损耗程度)。橡胶老化时,交联密度变化会改变这两个参数:热氧老化初期,交联增加使E'上升、tanδ峰值升高(分子链运动受阻,能量损耗多);后期断链加剧,E'下降、tanδ峰值降低。

例如,某桥梁支座DMA测试显示:新支座E'为10MPa、tanδ峰值0.3;老化初期E'升至15MPa、tanδ峰值0.4;老化后期E'降至8MPa、tanδ峰值0.2。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交联-断链”的老化过程——初期交联主导,后期断链主导。

DMA的优势是精准判断老化阶段,但需接触式检测,适合抽样或疑似老化支座的详细分析。

多技术联合:破解单一方法的局限

单一技术存在盲区:超声能测深层缺陷,但不懂化学变化;红外能定位表面老化,但探不到深层;介电能反映化学变化,但找不到缺陷位置;DMA能评阶段,但需接触。因此,联合检测是提升准确性的关键。

例如,某跨海大桥检测流程:先用红外热成像筛查出3个温度异常支座;再用超声检测其中2个的内部缺陷(微孔隙、反射波异常);接着用介电确认这2个支座的极性基团增加;最后用DMA判断1个处于老化初期(交联为主)、1个处于后期(断链为主)。综合结果后,初期支座加强监测,后期支座直接更换,避免了误判。

联合检测不仅能定位老化区域、判断老化类型,还能评估危害程度,为养护决策提供精准依据——这是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的。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