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中的红外检测技术在电气设备过热缺陷检测中有什么应用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红外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的重要分支,以非接触、实时可视化的特点,成为电气设备过热缺陷检测的“热眼”。电气设备运行中,接触不良、绝缘老化、机械磨损等问题易引发局部过热,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火灾、停机甚至电网故障。红外热像仪通过捕捉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将温度分布转化为直观的热像图,能精准定位热点、量化温度差异,帮助运维人员在设备带电状态下提前识别隐患,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支撑。
母线与连接接头的过热缺陷定位
母线是电力传输的“主干道”,其连接接头(如隔离开关触头、母线排搭接处)因氧化、螺栓松动或安装不规范,易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形成局部过热。红外检测时,运维人员会用热像仪沿母线走向扫描接头区域,重点关注铜铝过渡接头、螺栓连接点等易发热部位。根据《电力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接头温度超过环境温度50℃或三相温差超过15℃时,需立即排查。例如某220kV变电站的母线桥检修中,热像图显示铝排与铜排的过渡接头温度达105℃(环境温度30℃),拆解后发现过渡板表面未做抗氧化处理,氧化层导致接触电阻升高,清理并镀锡后温度恢复正常。
这类缺陷隐蔽性强,传统点温仪只能测单点温度,而红外成像能呈现完整温度分布,即使5℃的微小升温也能被捕捉。某工厂配电室内,运维人员通过红外扫描发现A相母线排搭接处有直径2cm的热点,温度比周边高20℃,检查发现螺栓因长期振动松动,扭矩不足导致接触不良,拧紧后热点消失。
高压断路器触头与操作机构的热状态监测
高压断路器是电网的“开关”,其触头(如真空断路器动触头、SF6断路器灭弧室)因电弧烧蚀、触头磨损,易在运行中过热。红外检测需对比三相温度:若某相触头温度比其他相高20℃以上,或操作机构(如弹簧机构的连杆)温度超60℃,则判定异常。某110kV变电站的SF6断路器检修中,热像图显示C相触头温度达130℃(A、B相仅60℃),拆解后发现触头表面因电弧烧蚀形成凹坑,接触面积减小,更换触头后温度恢复。
操作机构的过热也需关注:若液压机构的油箱温度超60℃,可能是液压油泄漏或泵体故障。某变电站的断路器操作机构,热像图显示连杆部位温度达70℃,检查发现润滑脂干涸,摩擦增大导致发热,补充润滑脂后温度降至正常。
变压器分接开关与套管的异常发热诊断
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用于调节电压)因长期切换,易出现触头氧化或接触不良,引发局部过热。红外检测时,运维人员会重点扫描变压器油箱顶部的分接开关区域,若温度超100℃,需立即排查。某35kV变压器检修中,热像图显示分接开关位置温度达110℃(周边仅50℃),拆解后发现触头表面氧化,接触电阻增大,清理并调整触头压力后温度恢复。
变压器套管(连接母线与油箱)的过热多因绝缘老化:如瓷套积污、硅橡胶套管裂纹,会导致绝缘电阻下降,局部发热。某110kV变压器的油纸电容套管,热像图显示顶部端子温度达90℃(底部35℃),检查发现导电杆与端子螺栓松动,拧紧后温度正常。
电动机定子绕组与轴承的隐患排查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绝缘老化)和轴承(润滑不足、滚珠磨损)是过热高发部位。红外检测时,若定子绕组出现局部热点(如某匝温度比周边高40℃),可能是匝间短路。某水泥厂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热像图显示U相绕组有2cm×3cm热点,温度达150℃,拆解后发现绕组匝间绝缘因过热老化破损,更换绕组后恢复正常。
轴承的过热需关注端盖温度:若环境温度25℃时,轴承端盖温度超80℃,可能是润滑脂干涸或滚珠磨损。某工厂的电动机检修中,热像图显示轴承端盖温度达85℃,拆开后发现润滑脂结块,更换润滑脂后温度降至50℃。
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的绝缘老化检测
电缆终端头(户内/户外终端)和中间接头因绝缘材料老化、密封不良,易引发局部过热。红外检测时,需扫描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表面温度,重点关注与电缆本体的温差。某小区10kV电缆终端头,热像图显示顶部温度达75℃(电缆本体35℃),检查发现硅橡胶套管因阳光暴晒老化开裂,绝缘电阻下降,更换终端头后温度正常。
这类缺陷在夜间检测更准确——环境温度低,温度差异更明显。运维人员常选择凌晨巡检,某电缆隧道的中间接头检测中,夜间热像图显示接头温度达60℃(周边30℃),检查发现接头密封胶失效,进水导致绝缘老化,重新密封后温度恢复。
隔离开关触头氧化与接触不良的识别
隔离开关触头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导致接触电阻增大。红外检测需重点扫描触头接触区域:若某相温度比其他相高20℃以上,或温度超100℃,则判定异常。某农村变电站的隔离开关检修中,热像图显示B相触头温度达110℃(A、C相45℃),拆解后发现触头表面有0.5mm厚的氧化膜,用细砂纸打磨并涂抹电力复合脂后,温度降至50℃以下。
这类缺陷若未处理,可能引发触头烧蚀。某变电站曾因隔离开关触头氧化,导致温度升至150℃,最终触头烧熔,不得不紧急停电检修。
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局部过热监测
电流互感器(CT)的二次绕组开路,会产生高电压并引发过热;电压互感器(PT)的铁芯饱和,也会导致局部发热。红外检测时,若CT二次端子温度超80℃,或PT铁芯温度比周边高30℃,需排查故障。某10kV配电所的CT,热像图显示二次端子温度达90℃(本体40℃),检查发现端子松动导致开路,拧紧后温度正常。
PT的铁芯过热多因系统过电压:某变电站的PT热像图显示铁芯位置温度达70℃(周边40℃),检查发现系统电压超额定值10%,导致铁芯饱和,调整电压后温度恢复。
电容器组的不平衡发热预警
电容器组用于补偿无功功率,若单台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会导致整组电流不平衡,引发局部过热。红外检测需扫描电容器外壳温度:若某台温度比其他台高15℃以上,或超60℃,需更换。某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中,热像图显示某台电容器温度达65℃(周边40℃),检查发现内部铝箔电极击穿,更换后整组温度平衡。
这类缺陷若未处理,可能引发电容器爆炸。某工厂曾因电容器过热未及时更换,导致爆炸起火,烧毁相邻3台电容器,造成10万元经济损失。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