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用于金属铸件的无损检测中如何有效区分气孔和缩孔缺陷

三方检测单位 2025-04-10

无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金属铸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气孔与缩孔是常见内部缺陷,二者均会降低铸件力学性能,但形成机制与危害程度不同——气孔多由气体残留导致,缩孔则因凝固时补缩不足形成。若检测中混淆二者,会导致误判维修策略,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无损检测中精准区分气孔与缩孔,是保障铸件质量的关键环节。

气孔与缩孔的形成机制差异

气孔的形成源于金属液中的气体残留。在熔炼过程中,金属液可能吸入空气、水蒸气或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若浇注速度过快、型砂透气性差,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会在凝固时被困在铸件内部,形成气孔。这类缺陷多为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边缘光滑,通常独立分布,无明显方向性。

缩孔则由凝固时的体积收缩未得到充分补缩所致。金属液凝固时,液态到固态的体积收缩需要后续金属液补充;若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存在厚大截面“热节”)、浇注系统补缩能力不足,或凝固顺序紊乱,会导致热节处因无液流补充而形成缩孔。缩孔形状多不规则,呈树枝状、蜂窝状或喇叭口形,边缘粗糙,常伴随枝晶或夹杂物残留,且多集中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

形成机制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二者的物理特征——气孔是“气体包裹体”,缩孔是“体积收缩空缺”,这种本质区别是无损检测中区分二者的核心依据。

超声检测中的信号特征差异

超声检测通过发射高频声波穿透铸件,接收缺陷处的反射波信号来判断缺陷性质。对于气孔,因其边缘光滑、界面规整,超声波遇到气孔时会产生“镜面反射”,反射波信号呈现“尖锐、单一、幅度高”的特征——波形陡峭,主峰明显,几乎无副峰或杂波。若气孔尺寸较大,反射波会提前出现(即“声程缩短”),且信号稳定性好,重复检测时波形变化小。

缩孔的情况则相反。由于缩孔边缘粗糙、内部存在枝晶或疏松结构,超声波遇到缩孔时会发生“散射反射”,反射波信号表现为“宽频带、低幅度、多峰叠加”的特征——波形平缓,主峰不突出,伴随多个副峰或杂波,类似“毛刺状”波形。若缩孔面积较大,反射波会呈现“连续的低幅波动”,且信号重复性差,不同检测角度下波形差异明显。

此外,超声检测中的“动态波形分析”可进一步区分二者:气孔的反射波在“增益调节”时,幅度随增益增加呈线性上升;缩孔的反射波则因散射效应,幅度上升非线性,且易出现“饱和”现象(增益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幅度不再明显增加)。

射线检测的图像特征区分

射线检测通过记录缺陷对射线的吸收差异,形成二维灰度图像。气孔在射线图像中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光滑,内部灰度均匀,无明显杂物影——这是因为气孔内为气体,对射线的吸收远低于金属基体,因此图像中呈现“亮斑”(若为X射线,低密度区更亮)。此外,气孔多分散分布,无明显聚集规律。

缩孔的射线图像特征则更复杂。由于缩孔内部存在未补缩的金属液残留或枝晶结构,其图像表现为“不规则形状的低密度区”,边缘模糊、毛糙,内部灰度不均匀,常伴随“树枝状或网状的暗纹”(枝晶对射线的吸收略高于气体)。缩孔多集中在铸件的热节部位(如厚壁与薄壁连接处、冒口下方),且常与“缩松”伴生——图像中会出现多个小的低密度区连成一片的情况。

射线检测中还可通过“放大摄影”观察细节:气孔的边缘呈现“清晰的轮廓线”,无锯齿状;缩孔的边缘则为“锯齿状或羽毛状”,且内部可见微小的“孔洞串”,这是缩孔形成时枝晶生长的痕迹。

涡流检测的参数响应差异

涡流检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检测缺陷引起的线圈阻抗变化来识别缺陷。对于表面或近表面的气孔,因其是“孤立的、光滑的气体腔”,会导致线圈的“阻抗值突然变化”——信号表现为“窄脉冲、高幅度的峰值”,且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很陡峭,说明缺陷边界清晰。

近表面的缩孔则因“不规则的结构和粗糙的边缘”,会引起线圈阻抗的“持续变化”——信号表现为“宽脉冲、低幅度的波动”,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平缓,且脉冲持续时间较长,说明缺陷边界模糊,阻抗变化是渐进的。此外,缩孔的涡流信号中常伴随“谐波成分增加”,因为粗糙的边缘会产生更多的高次谐波,通过频谱分析可提取这一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涡流检测对深层缺陷的灵敏度较低,因此更适合区分铸件表面或近表面(通常≤5mm)的气孔与缩孔;对于内部深层缺陷,涡流检测的区分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方法。

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场特征

红外热成像通过检测缺陷处的热扩散差异,形成温度场图像。当铸件被加热或冷却时,气孔内部的气体导热系数远低于金属基体(如空气的导热系数约为0.026W/(m·K),钢的导热系数约为45W/(m·K)),因此气孔处的“热阻较大”——加热时,气孔区域的温度上升比周围基体快,形成“高温点”;冷却时,气孔区域的温度下降也比周围快,形成“低温点”,温度场图像中呈现“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温差区”。

缩孔处的热扩散特征则不同。缩孔内部虽有气体,但常伴随金属枝晶或残留液,其平均导热系数高于纯气体(约为1~10W/(m·K)),因此缩孔处的热阻比气孔小——加热时,缩孔区域的温度上升比气孔慢,温差区的“轮廓不清晰”;冷却时,温度下降也更平缓,温度场图像中呈现“模糊的、不规则的温差区”,且温差幅度比气孔小。

红外热成像还可通过“热扩散时间常数”区分二者:气孔的热扩散时间常数小(温度变化快),缩孔的时间常数大(温度变化慢),通过拟合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定量区分这一差异。例如,铝合金铸件的气孔热扩散时间常数约为5~10s,缩孔则为15~25s,通过对比时间常数,可快速区分。

联合检测技术的互补应用

单一检测方法往往存在局限性:超声检测对内部缺陷敏感,但对形状复杂的铸件(如带有曲面、筋条的铸件)易出现“盲区”,难以准确判断缺陷形状;射线检测对缺陷形状识别好,但对低密度小缺陷(如微小气孔)的分辨率有限;涡流检测仅适用于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因此,联合多种检测技术,可互补优势,提高区分准确率。

例如,超声+射线联合检测:先用超声检测定位缺陷的位置和深度,记录反射波的波形特征(如是否为尖锐峰或毛刺峰);再用射线检测拍摄缺陷的图像,观察形状和边缘特征(如是否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若超声信号为“尖锐峰”且射线图像为“圆形亮斑”,则可判定为气孔;若超声信号为“毛刺峰”且射线图像为“不规则暗纹区”,则判定为缩孔。这种组合对复杂形状铸件的内部缺陷区分效果尤其好。

再比如,红外热成像+超声联合检测:先用红外热成像快速扫描铸件,找出温度场异常区(如快速升温的点或缓慢升温的区域);再用超声检测异常区的信号特征,若温度异常区对应超声的“尖锐峰”,则为气孔;若对应“毛刺峰”,则为缩孔。这种组合适用于大型铸件的快速筛查,既能提高检测效率(红外扫描速度快),又能保证准确性(超声验证细节)。

缺陷特征数据库的辅助验证

为进一步提高区分的准确性,可建立“缺陷特征数据库”——收集不同金属材质(如铸铁、铸钢、铝合金)、不同铸造工艺(如砂型铸造、压铸、熔模铸造)下的气孔和缩孔的检测特征,包括超声的波形参数(如峰值、带宽、上升时间)、射线的图像参数(如形状因子、边缘粗糙度、灰度均匀度)、涡流的阻抗参数(如电阻变化率、电抗变化率)、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参数(如升温速率、温差幅度)等。

数据库的建立需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缺陷样本:例如,对于砂型铸造的铸铁件,气孔多由型砂透气性差导致,其射线图像特征为“直径1~5mm的圆形亮斑,边缘光滑”;缩孔多由冒口补缩不足导致,射线图像特征为“位于热节处的不规则暗区,边缘毛糙”。这些实际样本的特征需逐一录入数据库,并标注材质、工艺、缺陷类型等信息。

检测时,将待检缺陷的特征参数输入数据库,通过“特征匹配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对比数据库中的已知特征,输出匹配度:若匹配度高于90%,则可确定缺陷类型;若匹配度在70%~90%之间,则需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验证;若低于70%,则需重新检测或调整检测参数。

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厂针对铝合金压铸件建立了缺陷特征数据库,其中气孔的超声特征为“峰值≥80%满量程,带宽≤10kHz,上升时间≤0.5μs”,射线特征为“圆形度≥0.8,边缘粗糙度≤0.1”;缩孔的超声特征为“峰值≤60%满量程,带宽≥20kHz,上升时间≥1μs”,射线特征为“圆形度≤0.5,边缘粗糙度≥0.3”。检测时,待检缺陷的超声参数为“峰值85%,带宽8kHz,上升时间0.4μs”,射线参数为“圆形度0.85,边缘粗糙度0.08”,匹配度达92%,因此判定为气孔,与实际解剖结果一致。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