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预处理后水质检测指标有哪些变化
水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工业废水预处理是废水处理流程的“前端防线”,通过格栅、沉淀、气浮、混凝等简单工艺,去除废水中易分离的污染物(如大颗粒悬浮物、浮油、重金属离子),为后续生化处理或深度处理创造稳定条件。预处理后的水质变化直接影响后续工艺效率——比如悬浮物减少可避免生物反应器堵塞,pH调节能保护微生物活性。本文聚焦预处理后核心水质指标的具体变化,解析悬浮物、COD、油脂、重金属等指标的改变逻辑与实际效果。
悬浮物(SS):预处理最直观的“降维”指标
悬浮物(SS)是工业废水中肉眼可见或显微镜下的固体颗粒物(如泥沙、纤维、残渣),是预处理阶段最易去除的指标。原水SS浓度因行业差异极大:造纸废水SS可达3000~5000mg/L,电镀废水约300~500mg/L,食品废水约100~200mg/L。预处理的核心是“物理截留”——格栅去除大颗粒(直径>5mm),初沉池通过重力沉降去除可沉颗粒物(粒径>0.1mm)。
以某造纸厂为例,原水SS为3500mg/L,经粗格栅(20mm孔径)拦截大块纤维后,进入初沉池(停留时间1.5h),出水SS降至700mg/L,去除率达80%;另一家电镀厂原水SS为400mg/L,通过细格栅(5mm孔径)和斜管沉淀池处理后,SS降至80mg/L,去除率75%。
SS降低的意义在于:一是减少生物处理的“无机负荷”——微生物无需分解惰性颗粒物,能更高效降解有机物;二是避免后续膜处理(如UF、RO)的膜污染,延长膜寿命;三是降低污泥中的无机成分,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化学需氧量(COD):悬浮态与胶体态的“初步剥离”
COD是衡量有机物含量的核心指标,由悬浮态(附着在SS上)、胶体态(粒径0.001~0.1μm)和溶解态(小分子)COD组成。预处理对COD的去除,主要针对“易分离”的悬浮态和胶体态。
比如,格栅和初沉池去除悬浮态COD(SS被截留时,附着的有机物随之去除);混凝沉淀通过投加PAC、PAM,将胶体态COD凝聚成絮体沉淀。某印染厂原水COD为1200mg/L(悬浮态占30%、胶体态占20%),经粗格栅、初沉池和混凝沉淀(PAC 100mg/L)处理后,出水COD降至720mg/L,去除率40%——其中悬浮态COD去除90%,胶体态去除60%。
不同行业COD去除率差异大:造纸废水因悬浮态COD占比高(50%以上),预处理去除率30%~50%;化工废水因溶解态COD占比高,去除率仅10%~20%。需注意,预处理无法去除溶解态COD,这部分需靠后续生化工艺处理。
油脂类:浮油与乳化油的“精准拦截”
油脂类常见于餐饮、石化废水,分为浮油(>100μm,浮于水面)、乳化油(0.1~100μm,分散于水)和溶解油(<0.1μm)。预处理的核心是去除浮油和乳化油。
隔油池利用密度差去除浮油——某餐饮废水原水油脂200mg/L(浮油占60%),经平流式隔油池(停留2h)处理后,浮油去除率90%,出水油脂降至80mg/L;气浮工艺通过微气泡吸附乳化油——某石化厂原水乳化油150mg/L,经加压溶气气浮(溶气压力0.35MPa)处理后,乳化油降至20mg/L,去除率87%。
油脂降低的意义在于:一是避免生物处理池“油膜覆盖”(隔绝空气,导致好氧菌死亡);二是防止污泥上浮(油脂包裹污泥颗粒,密度降低);三是减少深度处理中活性炭或膜的吸附饱和。
重金属:可溶性离子的“化学固定”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Cu²+、Pb²+、Cr⁶+)多以可溶性离子存在,预处理通过化学沉淀将其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
酸性重金属废水(如电镀)投加石灰或NaOH调节pH至9~1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某电镀厂原水Cu²+50mg/L、Pb²+30mg/L,投加石灰调pH至10.5后,Cu²+降至0.5mg/L(去除率99%),Pb²+降至0.3mg/L(99%);含汞、镉废水投加Na₂S形成硫化物沉淀——某电池厂原水Hg²+1mg/L,投加Na₂S 5mg/L后,Hg²+降至0.001mg/L(99.9%)。
需注意,重金属去除与pH密切相关:Cr(OH)₃最佳沉淀pH8~9,pH超过10会重新溶解;Zn(OH)₂最佳pH9~10,过高会形成ZnO₂²⁻。因此预处理需精确控pH。
pH值:从“极端”到“中性”的调节
工业废水pH常呈极端:酸洗废水pH2~4(酸性),印染废水pH10~12(碱性),电镀废水pH1~3(强酸性)。预处理需将pH调至6~9(中性)。
酸性废水投加石灰(成本低)、NaOH(反应快)——某钢铁厂酸洗废水pH2.5,投加10%石灰乳后pH升至7.2,投加量5g/L;某电子厂含氟废水pH3,投加30%NaOH后pH升至8,投加量1.2g/L。碱性废水投加硫酸(成本低)、盐酸(反应快)——某印染厂pH11.5,投加98%浓硫酸后pH降至7.5,投加量0.8g/L。
pH调节的意义:一是保护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好氧菌最佳pH6.5~8.5,厌氧菌6~8);二是避免设备腐蚀(酸性腐蚀钢铁,碱性腐蚀混凝土);三是确保重金属沉淀效果(需特定pH)。
氨氮:特定废水的“初步脱除”
氨氮(NH₃-N)主要来自化肥、养殖场废水,普通工业废水(如印染)氨氮浓度低(10~50mg/L),预处理变化不大。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主要用吹脱法。
吹脱法通过调pH至11以上(NH₄+转化为NH₃),曝气将NH₃吹入空气——某化肥厂原水氨氮200mg/L,调pH至11.5后,经吹脱塔(气液比1000:1)处理,出水氨氮降至40mg/L(去除率80%);某养殖场原水氨氮150mg/L,吹脱后降至30mg/L(80%)。
需注意,普通工业废水氨氮需靠后续生化工艺(如A/O、SBR)降解,预处理仅针对高氨氮废水。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