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服务热线:

网络防火墙安全性能测试的吞吐量测试标准解读

三方检测单位 2019-07-04

安全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网络防火墙的吞吐量性能是衡量其“安全与效率平衡能力”的核心指标——它既代表了防火墙转发数据的速度,也反映了开启安全功能后的实际承载能力。然而,很多企业在测试时因对标准理解偏差,常出现“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不符”的问题:比如标称10Gbps吞吐量的防火墙,实际开启IPS后仅能达到3Gbps。本文将从标准体系、测试环境、流量设计等维度,系统解读防火墙吞吐量测试的关键标准要点,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测试方法。

吞吐量测试的核心定义与边界

在网络性能测试中,“吞吐量”的本质是设备在安全处理前提下,单位时间内成功转发的数据包数量(pps)或字节数(bps)。它与“带宽”的核心区别在于:带宽是端口的理论最大速率(如10Gbps端口的带宽固定),而吞吐量是防火墙经过深度包检测、安全策略匹配后的实际能力——比如某防火墙关闭安全功能时能达10Gbps,但开启IPS后可能降至4Gbps,后者才是真实应用中的性能。

需明确的是,“成功转发”有两个刚性条件:一是数据包经过完整的安全检查(如ACL规则匹配、恶意内容检测);二是无丢包、错包或重复包。若跳过安全检查,即使转发速率再高,也无法反映防火墙的“安全吞吐量”——这是很多测试人员最易忽略的边界。

举个例子:企业防火墙需处理员工的HTTP请求(需检测SQL注入)、VPN流量(需加密),这些操作都会消耗CPU与内存资源。若测试时关闭这些功能,结果就像“汽车去掉发动机测速度”,毫无参考价值。

吞吐量测试的主要标准体系

目前主流的吞吐量测试标准分为国际与国内两类,前者奠定基础,后者结合本土场景细化要求:

RFC 2544:这是网络设备性能测试的“基础宪章”,明确了吞吐量、丢包率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其核心要求是“饱和流量测试”——用测试仪发送端口理论带宽的流量,统计丢包率≤0.1%时的最大速率。但它未覆盖防火墙的安全功能,需结合后续标准。

RFC 3511:专门针对防火墙的扩展标准,补充了“安全功能开启后的测试要求”。比如规定测试时必须开启“默认安全策略”(如禁止未授权流量),并单独测试“开启NAT/IPS后的吞吐量”——这是贴近企业实际场景的关键补充。

GB/T 20281-2015:国内防火墙测试的强制标准,在RFC基础上结合IPv6、VPN等本土场景细化要求。比如测试IPv6流量时MTU需设为1500字节,开启IPSec VPN时需用AES-256加密——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适用性。

测试环境的标准化要求

测试环境的偏差是结果失准的主要原因,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

拓扑结构:必须用“测试仪-防火墙-测试仪”的线性拓扑,避免中间设备干扰。比如测试仪A发送流量到防火墙的eth0端口,防火墙转发至eth1端口,测试仪B统计接收量——确保流量路径唯一。

硬件配置:测试仪端口速率需与防火墙一致(如测10Gbps端口,测试仪也用10Gbps口);防火墙需工作在“应用模式”(如路由模式),禁用“性能测试模式”(部分厂商会关闭安全功能);测试前需确保防火墙CPU使用率≤10%、内存≤30%,避免资源占用影响结果。

网络参数:MTU设为1500字节(默认),帧间隙(IFG)遵循以太网标准(9.6微秒),端口设为全双工——这些参数需在测试仪与防火墙两端同步设置,否则会因帧格式不匹配导致丢包。

测试流量的设计规范

流量设计需模拟真实网络场景,否则结果毫无意义:

流量类型:需覆盖UDP与TCP。UDP无连接,适合测纯转发能力;TCP有三次握手,需维护连接表,更贴近企业的HTTP、FTP流量。比如某防火墙UDP吞吐量达8Gbps,但TCP仅5Gbps——这是因为TCP连接管理消耗了更多CPU。

帧大小:必须测试64、128、256、512、1024、1518字节的典型帧。64字节小帧需处理更多数据包(如10Gbps端口下,64字节帧的转发速率约14.88Mpps),对CPU压力大;1518字节大帧占带宽高,对缓存压力大。企业网络中,小帧占比可能达30%(如DNS查询),若忽略小帧测试,结果会严重偏高。

流量负载:推荐“梯度负载法”——从20%负载逐渐增加到100%,每级停留30秒,记录丢包率。当丢包率超过0.1%时,前一级的速率即为最大吞吐量。这种方法能精准找到防火墙的“性能拐点”。

安全策略对吞吐量的影响及控制

防火墙的价值在于安全功能,因此必须测试“安全策略叠加”后的吞吐量:

ACL的影响:ACL是基础安全功能,设置10条允许+10条禁止规则后,吞吐量可能下降10%~20%——规则越多,下降越明显。

NAT的影响:动态NAT需维护会话表,对CPU消耗大,开启后吞吐量可能下降20%~50%。比如企业用NAT转换私有IP到公有IP,这是必开功能,测试时需模拟1000个并发会话。

IPS与VPN的影响:IPS需深度检测数据包(如SQL注入),是对吞吐量影响最大的功能——开启后可能下降50%以上;IPSec VPN需加密/解密,用AES-256算法时,吞吐量可能下降30%~60%。

标准要求“单独测试每个功能的影响”,并统计“叠加功能”的结果(如ACL+NAT+IPS后的吞吐量)——这是企业最关心的“真实场景性能”。

测试结果的统计与验证

结果统计需遵循严格公式,确保可靠性:

吞吐量计算:公式为“吞吐量(bps)= 接收帧数×帧大小×8/测试时间”。比如64字节帧,1秒接收10^7帧,则吞吐量=10^7×64×8=5.12Gbps。

丢包率阈值:RFC 2544要求丢包率≤0.1%才算有效——若发送100万帧,接收99.9万帧,丢包率0.1%,符合标准;若接收99.8万帧,结果无效。

重复与验证:至少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消除随机波动);用两台不同测试仪(如Spirent与IXIA)交叉验证,偏差≤5%才算可靠。若结果与厂商标称值差超过20%,需检查是否虚标。

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实际测试中,以下误区需重点规避:

误区1:单一帧大小测试——仅测1518字节大帧,忽略64字节小帧,导致结果偏高。规避:测试所有典型帧大小,统计各帧的吞吐量。

误区2:关闭安全功能——为了“好看的结果”关闭IPS、ACL,导致结果无参考价值。规避:测试前确认安全功能开启,并用模拟攻击流量验证(如发送含SQL注入的HTTP包)。

误区3:测试仪性能不足——测试仪无法产生100%负载流量,导致结果偏低。规避:测试前用测试仪向空端口发送流量,确认能达到端口理论速率。

误区4:未控制变量——测试ACL时同时开启NAT,无法区分两者的影响。规避:每次仅改变一个变量(如测ACL时关闭NAT),明确每个功能的影响。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