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侧面碰撞中车门防撞梁的安全性能测试验证方案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9-27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侧面碰撞是汽车事故中发生率较高的类型,约占总事故的30%,且因侧面车身结构单薄,乘员受伤风险显著高于正面碰撞。车门防撞梁作为侧面安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乘员舱的生存空间与受伤程度。因此,建立覆盖标准遵循、样件制备、系统搭建及数据验证的测试方案,是确保防撞梁有效发挥防护作用的关键。

测试方案的法规与标准依据

侧面碰撞测试需以主流法规为核心依据,全球常用标准包括中国C-NCAP 2021版、欧洲ECE R95及美国FMVSS 214。C-NCAP 2021版要求最严格:采用1300kg移动壁障(MDB),以50km/h速度垂直撞击驾驶员侧车门,壁障表面覆盖200kg/m³蜂窝铝吸能材料;ECE R95则规定壁障质量1000kg、速度50km/h,重点考核乘员舱侵入量;FMVSS 214额外要求15度斜向碰撞,模拟非垂直撞击场景。测试方案需整合三类标准的核心要求,确保防撞梁满足不同市场的合规性。

测试样件的制备要求

测试样件需选取量产状态的完整防撞梁总成(含本体、支架及吸能盒),不得使用试制件——试制件的材料性能、焊接质量易与量产件存在差异,会导致结果失真。样件需保留实车表面处理(电泳漆、密封胶等),这些部件直接影响安装刚度与耐腐蚀性能。样件数量需≥3件以满足统计显著性:若仅测试1件,无法排除个体差异;3件测试可通过数据分布判断性能稳定性。例如某车型3件样件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510MPa、1505MPa、1515MPa,变异系数仅0.3%,材料一致性符合要求。

测试系统的搭建与校准

测试系统核心是移动壁障台架,需精准控制壁障质量、速度与角度(速度误差≤±1km/h)。传感器布置需覆盖关键参数:防撞梁上下端及中间粘贴BE120-3AA应变片(灵敏系数2.1),测应力变化;车门内板乘员胸部位置安装PCB 356A16加速度传感器(量程±500g),测侵入冲击;B柱内侧固定SICK WT27-2拉线位移传感器(量程0-1000mm),记录侵入量。测试前需校准传感器:用标准砝码校对应变片,加速度校准台校准加速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校准位移传感器,确保误差≤±2%。

实车模拟的样件安装规范

样件安装需1:1还原实车状态:车门通过原厂铰链固定在车身模拟支架,拧紧力矩与实车一致(如25N·m);门锁采用实车锁体与锁扣,需完全锁止——若门锁未锁,撞击时车门会打开,防撞梁失效;车门密封条压缩量需与实车相同(如5mm),模拟其对车门刚度的贡献。某测试因未装密封条,导致车门刚度下降20%,侵入量增加30mm,结果无效,需重新安装后测试。

测试流程的设计与执行

测试分三阶段:预测试用0.5倍标准速度(25km/h)撞击,检查传感器信号、台架稳定性与样件安装牢固性;预测试通过后,正式测试用50km/h速度撞击车门中心(最常见撞击点);连续测试3次,每次后检查样件变形——若防撞梁断裂、支架脱落或铰链损坏,需排查原因重新测试。例如某测试中支架焊接强度不足导致断裂,需优化焊接工艺后重试。

关键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

核心指标包括:1.侵入量:C-NCAP要求驾驶员侧B柱内饰板最大侵入量≤400mm,直接关系乘员生存空间;2.应力分布:防撞梁最大应力需≤材料屈服强度(如1500MPa),若超屈服但未断裂,仍可吸能,若超抗拉强度(1800MPa)则断裂失效;3.能量吸收:防撞梁吸能量需占总碰撞能量50%以上,确保其承担主要吸能任务。某车型测试中,防撞梁吸能量占比55.6%,侵入量325mm,均满足要求。

特殊工况的补充验证

需覆盖复杂场景:斜向碰撞(壁障15度角撞击),测试非对称载荷下的变形模式——若防撞梁偏折但未断裂,侵入量≤450mm,说明抗斜撞性能良好;低温工况(-40℃保温4小时),检查材料韧性下降的影响——若应力升高≤10%、侵入量增加≤20%,符合要求;高温工况(85℃保温4小时),验证密封胶软化对刚度的影响——若侵入量增加≤15%,则达标。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可靠性验证

数据需结合统计与仿真验证:统计上,计算3次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变异系数≤10%则可靠。例如3次侵入量320mm、330mm、325mm,平均值325mm,标准差5mm,变异系数1.5%,数据可信;仿真验证将测试结果与LS-DYNA模型对比,若侵入量误差≤5%、应力相关性≥90%,模型有效。某车型仿真侵入量320mm,测试325mm,误差1.5%,相关性95%,模型可用于优化。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