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服务热线:

超声波无损探伤在铁路货车轮对内部缺陷检测的技术规范

三方检测单位 2019-08-04

无损探伤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铁路货车轮对是列车运行的核心承载部件,其内部缺陷(如车轴疲劳裂纹、车轮辐板分层、轮辋夹杂)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引发轮对断裂、列车脱轨等重大安全事故。超声波无损探伤凭借穿透性强、灵敏度高、对工件无损伤的优势,成为轮对内部缺陷检测的核心技术。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行业制定了涵盖设备要求、操作流程、缺陷判定等全环节的技术规范,是保障轮对质量与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依据。

铁路货车轮对的结构与常见内部缺陷

铁路货车轮对由车轴与两个车轮通过过盈配合组装而成,车轴主要包括轴颈、防尘板座、轮座、轴身四大区域,车轮则由轮辋(与轨道接触)、辐板(连接轮辋与轮毂)、轮毂(与车轴配合)三部分组成。车轴的应力集中部位(如防尘板座与轮座过渡处)易因反复载荷产生疲劳裂纹,车轮的轮辋易因轧制工艺残留内部夹杂,辐板则可能因焊接或锻造缺陷产生分层——这些内部缺陷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必须依靠超声波探伤识别。

常见的车轴缺陷类型:轴颈表面下的横向裂纹(多因轴承磨损引发)、防尘板座的纵向疲劳裂纹(应力集中导致)、轮座的过盈配合裂纹(装配时的应力残留);车轮缺陷则以轮辋的非金属夹杂、辐板的径向裂纹、轮毂的疏松为主。了解这些缺陷的分布规律,是制定探伤规范的基础。

超声波探伤设备的技术要求

探伤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满足以下规范:探头方面,车轴探伤常用2-5MHz的直探头(检测纵向缺陷)与K1-K2型斜探头(检测横向缺陷),车轮轮辋检测需用5MHz双晶直探头(分辨率更高,适合薄件),探头的保护膜需完整、无磨损——保护膜破损会导致耦合不良,电缆老化则会衰减超声信号。

探伤仪器需具备足够的灵敏度(灵敏度余量≥60dB)与分辨率(≥30dB),确保能探测到φ1mm以下的小缺陷;仪器的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保证缺陷定位与定量的准确性。耦合剂需选用粘度适中的专用机油或水溶性耦合剂,不得使用清水(清水易蒸发,耦合效果随时间下降),冬季需选用抗冻型耦合剂,避免因凝固影响操作。

设备校准需使用标准试块(如CS-1-5试块用于灵敏度校准、RB-2试块用于测距校准):校准灵敏度时,调整仪器增益使试块上φ2mm人工缺陷的回波达到屏幕80%高度,作为基准灵敏度;校准测距时,通过试块的已知声程(如100mm、200mm)调整仪器的声程显示,确保测距误差≤1mm。

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轮对的清理是探伤前的关键步骤:需用钢丝刷、砂纸清除车轴与车轮表面的油污、锈蚀、漆层,再用清洗剂(如酒精或专用除油剂)擦拭干净——表面杂物会阻碍超声波传播,导致耦合不良,甚至产生虚假回波。清理后的轮对表面需平整,无明显凹坑或毛刺,否则需先进行打磨处理。

设备检查需涵盖探头、仪器与耦合剂:探头需检查保护膜是否破损、晶片是否松动,若有破损需立即更换;仪器需开机预热10分钟,确认屏幕显示正常、按键灵敏;耦合剂需检查是否变质(如出现沉淀、异味),变质的耦合剂会降低声能传递效率,需更换新剂。

此外,探伤人员需提前熟悉待检测轮对的型号与检修历史(如是否曾因缺陷返修),重点关注返修轮对的原缺陷位置,避免漏探——比如某轮对曾因防尘板座裂纹返修,探伤时需加大该区域的探测力度。

车轴的超声波探伤操作规范

车轴的探测区域需覆盖所有应力集中部位: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易因磨损产生表面下裂纹)、防尘板座(轴颈与轮座的过渡处,应力集中系数最高)、轮座(车轴与车轮的配合部位,过盈装配会引发内部应力)、轴身(中间区域,可能因碰撞产生横向裂纹)。

探测方法需根据区域调整:轴颈与防尘板座采用K1型斜探头(2.5MHz),沿车轴圆周方向缓慢移动(移动速度≤100mm/s),覆盖整个圆周;轮座采用2.5MHz直探头,垂直于轴身表面探测,重点检查轮座内部的纵向缺陷;轴身则用直探头(检测纵向缺陷)与K2斜探头(检测横向缺陷)组合探测,确保无盲区。

缺陷判定需遵循“回波高度+长度”双标准:当回波高度超过基准灵敏度(80%屏幕高度),且回波长度≥2mm时,判定为有效缺陷;横向裂纹的回波特征为尖锐单峰(波峰陡峭),纵向裂纹则为连续多峰(波峰平缓)——若发现疑似缺陷,需用不同角度的探头重复探测,或用手触摸缺陷位置(若为表面裂纹,手感会有凹凸)验证。

车轴缺陷的定量需准确:用“6dB法”测量缺陷长度(降低增益6dB,回波两端的距离即为缺陷长度),用“对比试块法”估算缺陷深度(通过标准试块的人工缺陷回波高度对比,确定缺陷深度)——比如某缺陷回波高度与φ2mm试块的回波高度相同,则深度约为2mm。

车轮的超声波探伤操作规范

车轮的探测部位需覆盖轮辋、辐板、轮毂:轮辋是与轨道接触的关键部位,易因轧制工艺残留内部夹杂,或因重载产生内部裂纹;辐板是连接轮辋与轮毂的薄弱环节,易因反复弯曲产生疲劳裂纹;轮毂则可能因铸造缺陷产生疏松或气孔。

轮辋检测需用5MHz双晶直探头,沿轮辋圆周方向探测,重点检查轮辋内部的夹杂与分层——双晶探头的聚焦特性可提高薄件(轮辋厚度通常为50-70mm)的检测灵敏度;辐板采用K2型斜探头(2.5MHz),沿辐板径向移动,探测辐板的横向与纵向裂纹;轮毂则用2.5MHz直探头,垂直于轮毂端面探测,检查内部疏松。

车轮缺陷的判定标准:轮辋缺陷长度≥10mm或深度≥3mm,判定为不合格;辐板裂纹长度≥5mm(径向)或≥3mm(周向),判定为不合格;轮毂疏松面积≥10mm²,判定为不合格——需注意,轮辋的表面磨损不影响内部缺陷判定,即使轮辋磨损到限,只要内部无缺陷仍可继续使用。

缺陷的记录与评定要求

缺陷记录需做到“精准、完整”:需记录轮对编号、探伤日期、探伤人员姓名、设备编号;缺陷位置需标注“距轴端Xmm”(车轴)或“轮辋内侧/外侧”(车轮);缺陷类型需明确(如“车轴防尘板座横向裂纹”“车轮辐板纵向分层”);缺陷尺寸需记录长度、深度(如“长度3mm,深度1.5mm”)。

缺陷评定需依据《铁路货车轮对检修规则》(铁总运〔2015〕238号):车轴缺陷长度≥5mm或深度≥2mm,判定为不合格;车轮轮辋缺陷长度≥10mm或深度≥3mm,判定为不合格——评定结果需由两名探伤人员签字确认,避免误判。

记录需采用纸质或电子文档(如铁路专用的“轮对探伤管理系统”),保存期限≥5年,以便追溯——比如某轮对3年后出现缺陷,可通过历史记录查看当年的探伤结果,分析缺陷发展趋势。

探伤人员的资质与操作要求

探伤人员需持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或铁路行业颁发的“超声波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证书,且每年参加不少于40小时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规范、新设备操作);需具备良好的视力(矫正视力≥1.0)与听力(能分辨仪器的报警声),因为超声波探伤需长时间观察屏幕回波,视力不佳易导致漏看。

操作时需遵守“三不”原则:不随意调整设备参数(如灵敏度、增益)、不超速移动探头(移动速度≤100mm/s)、不中途离岗(探伤过程中不得接听电话或离开岗位)——比如某探伤人员因调整增益导致灵敏度下降,可能漏探小缺陷;因移动探头过快,可能错过缺陷回波。

此外,探伤人员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每半年一次),若视力下降至0.8以下,需暂停探伤工作,待视力恢复后再上岗——视力是确保回波观察准确的关键,不可忽视。

探伤后的处理与设备维护

探伤合格的轮对需在轴身右侧(距轴端100mm处)打“合格标记”,标记内容包括探伤日期(如2024-05-20)、探伤人员编号(如TS-001)、合格章(圆形,直径20mm);不合格轮对需立即隔离(放置在“不合格区”,用红布覆盖),并填写《轮对缺陷报告》,提交给检修车间处理——缺陷严重的车轴需切割报废,车轮可修复的(如轮辋缺陷)需进行旋修(用车床加工轮辋,去除缺陷)。

设备维护需“用后即清”:探伤结束后,用干净棉布擦除探头上的耦合剂,放入专用保护盒(避免碰撞);仪器需关闭电源,盖上防尘罩;耦合剂需密封保存(避免灰尘进入),放置在阴凉干燥处(温度≤30℃)。

设备需定期校准:每周用标准试块校准一次灵敏度与测距,每月检查一次仪器的线性误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如清理仪器内部灰尘、检查电缆连接)——定期维护可延长设备寿命,确保性能稳定。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