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农副

食品农副

服务热线:

药品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检测的操作规范有哪些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1-15

微生物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药品无菌检查是确保注射剂、眼用制剂等无菌药品安全性的核心质量控制环节,其中微生物检测的操作规范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假阴性(漏检污染菌)或假阳性(误判合格样品),最终影响药品能否上市或患者用药安全。本文结合《中国药典》(2020版)、GMP及ISO 11137等标准,详细梳理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检测的核心操作规范,聚焦“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实操细节。

环境与设施的无菌保障要求

微生物检测需在“受控洁净环境”中进行,通常采用“D级背景+A级单向流”或“B级洁净区”(对应《中国药典》附录ⅪH的要求)。实际操作中,环境需定期监测3项关键指标:空气洁净度(浮游菌≤1CFU/m³、沉降菌≤1CFU/4小时,均针对A级区)、表面微生物(工作台面用接触碟采样,菌落数≤1CFU/25cm²)、人员手卫生(用75%乙醇消毒后,手表面菌落数≤1CFU/cm²)。

人员着装也需严格合规:需穿经121℃高压灭菌的无菌服(覆盖头发、面部、手腕),戴无粉乳胶手套(手套需贴合指尖,避免操作时滑落),进洁净区前需通过“风淋”去除体表浮尘,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触摸面部或调整口罩——这些细节是防止“人员带入污染”的关键。

试剂与培养基的验证及使用规范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土壤”,使用前必须做“适用性检查”:一是促生长试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各10-100CFU,培养后需明显浑浊),二是抑制试验(针对含抗生素的样品,需验证培养基能中和样品的抑菌作用——如检测青霉素类样品时,培养基需加β-内酰胺酶)。

试剂的无菌性同样重要:无菌水需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储存于带透气盖的无菌瓶中,每周更换1次并做无菌检查;稀释液(如0.9%氯化钠溶液)需经121℃高压灭菌15分钟,使用前摇晃检查有无沉淀——若稀释液浑浊,说明已污染,需立即丢弃。

样品前处理的剂型适配原则

不同剂型的样品需用不同方法释放微生物:注射剂(如葡萄糖注射液)可直接取10ml接种;无菌粉末(如头孢唑林钠)需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溶解(1g样品加10ml缓冲液),超声5分钟助溶(需验证超声不杀死微生物);油剂(如维生素D注射液)需加等量聚山梨酯80乳化(40℃水浴振荡10分钟),使油滴分散成小颗粒,便于微生物接触培养基。

需注意:难溶性样品不能用强酸强碱助溶(会杀死微生物),需用“生理兼容型”稀释液——如中药注射剂常用0.1%蛋白胨水,既能溶解样品,又能保护微生物活性。

接种操作的无菌细节控制

接种需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操作前需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通风10分钟(排走臭氧)。接种量需严格按《中国药典》:每支培养基接种1-10ml样品(固体样品1-10g),若样品体积过大(如20ml),需分2支培养基接种(每支10ml),避免培养基被样品稀释过度影响生长。

接种手法也有讲究:用无菌移液管吸样时,尖端不能碰到试管口外沿;注入培养基时要缓慢,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隔绝氧气,影响需氧菌生长);接种后立即拧紧培养基瓶盖,火焰灼烧瓶口1圈(杀死瓶口残留微生物)。

培养条件的精准执行标准

培养温度和时间需“双精准”:需氧菌/厌氧菌培养温度30-35℃,真菌20-25℃;培养时间必须满14天(《中国药典》强制要求),不能提前终止。培养箱需每天记录2次温度(上午9点、下午5点),偏差不能超过±1℃——若培养箱温度升到36℃,需立即调整并重新接种(温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生长)。

厌氧培养需用“产气袋法”: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厌氧罐,加1袋AnaeroPack产气袋(释放氢气和二氧化碳,消耗氧气),密封后放入培养箱——需验证罐内氧气浓度≤1%(用氧指示剂检测,蓝色变白色即为厌氧)。

对照试验的必要性与操作规范

阳性对照是“验证检测有效的金标准”:需选与样品抗菌谱匹配的菌株——如检测革兰阳性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革兰阴性菌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真菌用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接种量需控制在10-100CFU/支(用梯度稀释法制备:将新鲜菌株稀释至10²CFU/ml,取0.1ml接种)。

阴性对照是“排除污染的关键”:取10ml无菌水接种培养基,培养后需无任何生长——若阴性对照浑浊,说明操作或培养基污染,所有样品结果无效,需重新检测。

结果判定的严谨性操作

培养期间需每天观察:若样品管浑浊,先别急着判阳性——需做3步验证:①涂片镜检(革兰染色,看有无微生物);②转种平板(取浑浊液接种营养琼脂,培养24小时看菌落);③确认微生物来源(若转种后有菌落,需鉴定菌的种类,判断是样品污染还是操作污染)。

需注意:有些样品本身会浑浊(如中药注射剂的鞣质沉淀),这时需用“滤膜法”确认——将样品经0.45μm滤膜过滤,滤膜贴平板培养,若无菌落,说明是样品本身浑浊,可判为阴性。

异常情况的追溯与处理

若样品管阳性,需先查“污染链”:是操作时手碰了样品管?还是培养基过期?还是样品本身带菌?若查不出原因,需重新取同批次样品检测——2次检测都阳性,才能判样品不合格。

若阳性对照不生长,需检查:菌株是不是冻存太久(活力下降)?接种量是不是太少(<10CFU)?培养基是不是失效(促生长成分破坏)?——解决问题后,重新做对照试验,直到阳性对照生长,才能继续检测样品。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