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家电产品NVH测试中的环境因素干扰排除要点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2-14

NVH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家电产品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是企业品质管控的核心指标之一。但测试过程中,环境因素(如背景噪声、振动传递、温湿度波动等)易干扰信号采集,导致测试结果偏差甚至误判。本文聚焦家电NVH测试中的环境干扰问题,结合实际测试场景,梳理关键排除要点,为测试人员提供可操作的解决路径。

背景噪声的定量识别与针对性控制

背景噪声是家电NVH测试中最常见的干扰源,主要来自环境中的空调风噪、窗外交通声、设备运行声等。测试前需先测量背景噪声,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根据GB/T 4214.1-2017,背景噪声应比被测家电的目标噪声低10dB(A)以上;若差值在3-10dB(A),需用公式ΔL=10lg(10^(L总/10)-10^(L背景/10))修正;若差值小于3dB(A),测试结果无效。

测量背景噪声时,需使用1级精度的声级计(如B&K 2250、爱华AWA6228),采用A加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中低频噪声的敏感特性),在被测家电未启动状态下,于测试点(通常距被测件1m,高1.2m)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若背景噪声超标,可采取局部隔声措施:为被测家电搭建小型隔声罩(内层贴50mm厚玻璃棉吸声材料,外层用2mm厚钢板隔声),或使用时间选通声级计——通过设置时间窗口,仅采集家电启动后稳定运行阶段的噪声信号,过滤启动前的背景噪声。

需注意,部分家电(如洗衣机脱水时)的噪声是脉冲性的,背景噪声的测量需覆盖脉冲周期,避免因时段选择不当导致误判。例如测试洗衣机脱水噪声时,需测量整个脱水周期(约3分钟)内的背景噪声,确保每个脉冲时段的背景噪声均符合要求。

振动传递路径的隔离与验证

振动干扰主要来自测试台、地面或周边设备的振动传递,例如测试台未做隔振处理时,地面的振动会通过工装传递给被测家电,导致振动传感器采集到额外信号。需先识别振动传递路径:用加速度传感器(如B&K 4507)分别粘贴在测试台底座、工装表面、被测家电的振动测点(如洗衣机箱体),测量三者的振动加速度频谱,若工装与被测家电的振动频谱在某一频率下相关性大于0.8,说明该频率的振动来自工装传递。

隔离振动传递的核心是切断路径,常用方法是为测试台安装隔振系统:对于低频振动(<20Hz),选用弹簧隔振器(如JB型金属弹簧),其固有频率约5Hz,可有效隔离地面低频振动;对于中高频振动(20-200Hz),选用橡胶隔振垫(如丁腈橡胶),其阻尼系数大,能吸收中高频振动能量。需注意,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需低于被测家电的最低振动频率1/√2倍(如被测家电的最低振动频率为50Hz,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需<35Hz),避免共振放大振动。

验证隔振效果的方法是测量传递率:隔振前,测量地面振动加速度a1和被测家电振动加速度a2,传递率T=a2/a1;隔振后,若T<0.3(即振动衰减≥10dB),说明隔振有效。例如测试空调室外机振动时,若隔振前传递率为0.8(衰减约2dB),安装橡胶隔振垫后传递率降至0.2(衰减约14dB),则满足要求。

此外,工装与被测家电的连接需牢固,避免松动产生额外振动。例如固定洗衣机时,需用M8螺栓将洗衣机底部支架与工装拧紧,扭矩控制在15N·m,并用扭矩扳手验证,防止螺栓松动导致洗衣机运行时产生“哒哒”的振动声。

温湿度环境的预处理与稳定控制

温湿度波动会改变家电部件的物理特性,导致额外噪声或振动。例如塑料部件(如空调风叶)在低温下会变脆,转动时与蜗壳摩擦产生异响;金属部件(如风扇电机轴)在高湿度下易生锈,转动时摩擦力增大,振动加剧。需在测试前对被测家电进行恒温恒湿预处理:将家电置于恒温恒湿箱(如Binder KB系列)中,温度23±2℃,湿度50±10%RH,预处理时间不少于4小时(对于大型家电如冰箱,需延长至8小时),确保部件温度与环境一致。

测试过程中需维持环境温湿度稳定,可通过环境舱(如Climacell 111)控制:环境舱的温湿度波动需≤±1℃、≤±5%RH,避免测试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导致部件变形。例如测试电饭煲的盖子异响时,若测试环境温度从20℃升至30℃,塑料盖子因热胀冷缩与锅体的间隙减小,会产生摩擦异响,导致测试结果偏差;若环境舱控制温度在23±1℃,则可避免此问题。

需注意,部分家电(如电热水器)的加热过程会产生温度变化,测试时需将温度变化对NVH的影响与环境温湿度影响区分开。例如测试电热水器加热时的噪声,需测量加热管表面温度(用红外温度计)和环境温度,若加热管温度从25℃升至75℃,而环境温度保持23℃,则噪声变化来自加热过程,而非环境温湿度。

电磁干扰的屏蔽与信号净化

电磁干扰主要来自电源线路、变频器、无线设备等,会影响传感器(如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例如麦克风的输出信号中混入50Hz的电源噪声(来自未屏蔽的电源线),导致噪声频谱中出现50Hz的尖峰。需先识别电磁干扰源:将传感器与被测家电断开,仅连接信号线缆,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若频谱中出现50Hz或其谐波(100Hz、150Hz),说明干扰来自电源;若出现2.4GHz的尖峰,说明干扰来自无线设备(如Wi-Fi路由器)。

屏蔽电磁干扰的方法包括:使用屏蔽线缆(如RVVP铜丝屏蔽线),线缆的屏蔽层需一端接地(接地电阻<1Ω),避免形成天线效应;传感器外壳需接地,例如将加速度传感器的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至测试台的接地端子;远离电磁源,例如将测试仪器(如数据采集器)放置在距电源插座2m以上的位置,避免变频器(如空调测试中的压缩机变频器)靠近麦克风(距离需>1m)。

净化信号的方法是使用滤波器:对于50Hz的电源噪声,采用陷波滤波器(如B&K 1617),其中心频率50Hz,带宽2Hz,可有效衰减50Hz噪声;对于高频电磁噪声(>1kHz),采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置为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如测试家电噪声的最高频率为10kHz,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为10kHz)。需注意,滤波器的使用需避免衰减被测信号,例如测试洗衣机的高频噪声(8kHz)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需≥8kHz,防止过滤掉有用信号。

测试工装的优化设计与验证

工装是连接被测家电与测试台的媒介,若工装设计不合理(如刚性不足、阻尼过小),会产生自身振动或共振,干扰测试结果。工装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刚性足够、阻尼大、连接牢固”:刚性足够指工装的一阶固有频率需高于被测家电的最高振动频率1.5倍(如被测家电的最高振动频率为200Hz,工装的一阶固有频率需>300Hz),避免共振;阻尼大指选用高阻尼材料(如铸铁、阻尼钢板),其阻尼比(0.05-0.1)远大于铝合金(0.001-0.005),能有效抑制自身振动;连接牢固指工装与被测家电的连接点需与家电的实际安装点一致(如洗衣机的安装点是底部的4个螺栓孔),避免因连接点偏差导致家电受力不均产生额外振动。

验证工装合理性的方法是进行工装模态测试:用冲击力锤(如B&K 8206)敲击工装表面,测量工装的振动响应频谱,若工装的一阶固有频率>300Hz(满足高于被测家电最高频率1.5倍的要求),且各阶模态的阻尼比>0.05,说明工装设计合理。例如测试冰箱压缩机振动时,工装采用铸铁材料,一阶固有频率为350Hz(被测压缩机的最高振动频率为200Hz),阻尼比为0.08,符合要求。

需注意,工装的重量需适中,过重会增加测试台的负荷,过轻则易受振动影响。例如测试小型家电(如豆浆机)时,工装重量需为被测家电重量的3倍以上(豆浆机重量2kg,工装重量>6kg),避免工装因重量过轻随豆浆机一起振动。

人员操作的标准化与干扰规避

人员操作干扰主要来自走动、触摸被测家电或仪器,例如测试人员走动时产生的脚步声(约60dB(A))会干扰背景噪声,触摸被测家电(如空调室内机)会传递人体振动(约0.1m/s²),导致振动传感器采集到额外信号。需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测试前,人员需站在距被测家电2m以外的指定区域(如测试间的角落),避免走动;测试过程中,严禁触摸被测家电或工装,如需调整仪器参数,需使用远程控制软件(如B&K PULSE LabShop),避免靠近仪器产生噪声。

对于需要人员操作的测试(如打开洗衣机门放入衣物),需将操作时段与测试时段分开。例如测试洗衣机洗涤噪声时,人员需在洗衣机启动前完成衣物投放,关闭机门后退出测试区域,待洗衣机进入稳定洗涤阶段(约1分钟后)再开始测量,避免投放衣物时的噪声(约70dB(A))干扰测试。

需注意,部分家电(如微波炉)的噪声测试需关闭门体,人员操作时需轻关微波炉门,避免门体与箱体碰撞产生的冲击噪声(约80dB(A))进入测试信号。例如测试微波炉工作噪声时,轻关微波炉门(关门力度≤5N),待门体完全闭合(约2秒后)再启动微波炉,确保测试信号仅来自微波炉内部的磁控管噪声。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NVH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