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车载电子系统验证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的实施流程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4-10

车载电子系统验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车载电子系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ECU(电子控制单元)数量激增与远程通信功能普及,使其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作为车载系统验证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与用户数据安全。本文结合ISO/SAE 21434等合规要求,详细拆解车载电子系统中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的实施流程,为车企与供应商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系统架构与合规性前置梳理

实施测试前,需先梳理车载电子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CAN、LIN、Ethernet等总线类型的分布(如CAN用于动力系统,LIN用于车身控制),ECU的数量与功能(如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身控制模块),以及IVI(车载信息娱乐系统)、T-BOX(远程信息处理单元)等关键部件的通信逻辑。这一步是确定测试范围的基础——例如,若系统采用Ethernet AVB总线传输多媒体数据,需重点关注其协议栈的漏洞。

同时,需对齐合规性要求。ISO/SAE 21434《道路车辆 网络安全工程》要求测试覆盖“概念设计到生产维护”全生命周期,UN R155则强制要求新车需通过网络安全认证。测试流程需围绕这些标准设计:比如21434要求的“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TARA)”需作为测试输入——若TARA识别出T-BOX的远程攻击风险,测试需重点覆盖该部件。

测试环境的搭建与校准

车载系统测试需模拟真实车辆环境,避免因环境差异导致结果失真。常用环境包括硬件在环(HIL)系统——通过真实ECU与模拟的传感器/执行器信号交互,复现车辆行驶场景(如加速、刹车);软件在环(SIL)系统——通过仿真模型模拟ECU逻辑,适合早期开发阶段的测试。例如,测试CAN总线漏洞时,HIL系统可模拟刹车信号的传输,方便观察攻击对车辆控制的影响。

环境搭建后需校准:一是确保ECU的固件版本与实车一致,避免测试“过时版本”;二是验证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如CAN总线的波特率需设置为500kbit/s(符合大部分车辆标准),Ethernet的IP地址需与实车网络段一致;三是配置监控工具,如通过OBD-II接口连接诊断仪,实时读取ECU的故障码(DTC)。

漏洞扫描的工具与流程选择

车载漏洞扫描工具需适配系统特殊性:针对CAN总线,可使用Vector CANoe的“Security Analysis”模块,检测报文篡改、ID冲突等漏洞;针对IVI的Web应用,可使用Burp Suite结合车载网络适配器;针对T-BOX的远程漏洞,需使用支持MQTT、HTTPS等协议的工具(如Nessus的车载扩展插件)。

扫描流程分三步:首先是基线扫描——基于系统“正常状态”(如ECU的默认配置、通信报文的基线特征)识别偏离项;其次是深度扫描——针对异常点展开端口扫描(如IVI的80/443端口)、固件解析(提取ECU固件中的硬编码密码);最后是日志记录——保存扫描时间、工具版本、目标IP/ID、漏洞类型等信息,便于后续溯源。

车载总线层的漏洞扫描与渗透

车载总线是车辆控制核心,也是扫描重点。对于CAN总线,扫描需关注“报文合法性”——比如检测是否存在未授权的CAN ID(如0x7DF是诊断ID,若发现非诊断设备发送该ID报文,可能存在冒充漏洞);渗透测试则模拟“重放攻击”——捕获刹车信号的CAN报文,修改数据域(如将刹车压力从100kPa改为0),重新发送后观察车辆是否误触发刹车。

对于LIN总线,因速率低且用于灯光、门窗控制,扫描需关注“从节点响应逻辑”——发送错误指令帧,看从节点是否进入异常状态;渗透测试可尝试“总线占用攻击”——发送大量高优先级LIN报文,导致正常指令无法传输,模拟门窗无法关闭的场景。

应用与远程层的渗透测试执行

IVI与T-BOX是“对外接口”,易受远程攻击。针对IVI的应用层渗透,测试Web界面的SQL注入(如登录页输入“' OR '1'='1'”绕过认证)、第三方应用的命令执行(如音乐APP的文件上传功能,上传恶意脚本并执行);针对蓝牙接口,测试“配对漏洞”——模拟未授权设备配对,获取通讯录、通话记录等数据。

针对T-BOX的远程渗透,测试OTA(远程升级)功能的漏洞——拦截OTA包,修改固件版本号,看是否能强制安装旧版本;或测试MQTT协议漏洞(如订阅未授权主题,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此外,需验证T-BOX的防火墙规则——发送非法端口报文(如3389远程桌面端口),看是否被拦截。

测试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应急

车载测试的特殊性在于“安全优先级高于进度”,需实时监控ECU状态:通过HIL系统的“ECU健康监测”功能,实时读取发动机转速、水温等参数,若发现转速突然飙升,需立即停止测试并恢复系统;通过OBD诊断仪读取DTC码,若出现“P0562”(系统电压低),需检查测试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应急响应机制需明确:一是“停止规则”——当测试导致车辆失控(如方向盘锁死)、关键功能失效(如刹车失灵)时,立即切断测试设备电源;二是“恢复流程”——用备份固件重新刷写受影响的ECU;三是“报告机制”——发现致命漏洞(如可远程控制刹车),需立即向项目组汇报,避免扩散。

漏洞的分级与验证流程

测试完成后,按ISO/SAE 21434标准对漏洞分级:致命(可直接导致车辆失控,如CAN总线刹车信号篡改)、高(可获取用户隐私,如T-BOX位置信息泄露)、中(影响非关键功能,如IVI蓝牙配对慢)、低(不影响使用,如界面文字错误)。

漏洞需“重现验证”——例如,发现“T-BOX的OTA包未加密”后,重新捕获OTA包用Wireshark解析,确认数据是明文;发现“IVI的SQL注入”后,再次输入注入语句,确认能获取数据库用户信息。只有能重现的漏洞,才需纳入修复范围。

修复后的回归测试要点

漏洞修复后,需进行回归测试:用原工具和参数重新扫描——如原扫描用CANoe检测到CAN ID冒充漏洞,修复后再次扫描确认漏洞消失;重新测试原渗透场景——如原T-BOX的OTA漏洞修复后,再次拦截OTA包,确认已加密。

若条件允许,进行实车验证:将修复后的ECU安装到实车,模拟日常行驶(启动发动机、踩刹车、连接蓝牙),观察车辆是否正常;再次进行远程渗透(如用手机连接T-BOX),确认未授权访问已被禁止。回归结果需与原报告对比,确保所有漏洞闭合。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车载电子系统验证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