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车辆碰撞后安全气囊展开时间与位置测试规范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4-13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车辆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展开时间与位置的精准性直接决定乘员能否免受致命伤害——时间偏差10毫秒可能错过最佳保护窗口,位置偏移15毫米可能导致气囊无法覆盖头部关键区域。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试规范是确保气囊性能达标的核心环节。本文将从参数定义、设备要求、测试方法等维度,详细解读车辆碰撞后安全气囊展开时间与位置的测试规范,为行业内的研发与检测工作提供实操指引。

时间与位置的安全逻辑:为何精准是核心?

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需同步满足“时间窗口”与“空间覆盖”两个条件。从碰撞发生到气囊完全展开,需经历“传感器识别碰撞-ECU发出点火信号-气体发生器释放气体-气囊充气膨胀”四个环节,总时间需控制在乘员身体前移至危险区域前——以正面50km/h碰撞为例,驾驶员头部会在碰撞后60毫秒内接触方向盘,因此气囊需在30-40毫秒内完成展开,才能在乘员前移路径上形成缓冲屏障。若时间过晚,乘员已撞上硬结构;若过早,气囊未完全充气时与乘员接触,易造成胸部挫伤。

位置方面,气囊展开后的中心需对准乘员“关键保护区域”:驾驶员侧气囊需覆盖头部与胸部的中间区域(避免仅碰额头或肩膀),乘客侧气囊需对准前排乘客胸部正前方(避免偏移至腹部或颈部)。例如,驾驶员侧气囊中心在车辆坐标系下(X轴向前、Y轴向左、Z轴向上),需位于方向盘中心前方30-50毫米、左侧0-20毫米、上方10-30毫米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基于95%男性至5%女性乘员的身体尺寸统计得出的“安全重叠区”。

时间参数的定义:从触发到展开的全链路量化

测试规范中,时间参数需明确三个关键指标:一是“触发时间”(传感器检测到碰撞阈值至ECU发出点火信号的时间),要求≤10毫秒——若触发过慢,后续展开环节会整体延误;二是“充气时间”(点火信号发出至气囊内部压力达峰值90%的时间),要求20-30毫秒——这是气体发生器的性能极限(烟火式发生器的反应速度通常略快于压缩气体式);三是“总响应时间”(碰撞接触至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行业标准要求≤40毫秒(部分高端车型会压缩至35毫秒内)。

需注意,时间测量的起点是“车辆与障碍物接触的瞬间”,而非传感器检测到信号的时刻。因此测试中需用高速摄像机同步记录车头与壁障的接触画面,确保时间计算的基准一致——例如,若碰撞接触时刻为0毫秒,传感器触发于5毫秒,充气完成于35毫秒,则总响应时间为35毫秒,符合要求。

位置参数的定义:基于车辆坐标系的量化范围

位置参数需依托ISO 8855标准的“车辆固定坐标系”(原点在车辆前轴中心与纵向对称面交点,X轴向前、Y轴向左、Z轴向上),明确气囊展开后的中心坐标与覆盖范围:

1、驾驶员侧气囊:中心X坐标需在方向盘中心前方20-40毫米(确保在乘员前移路径上),Y坐标在方向盘中心左侧0-15毫米(对准头部左侧),Z坐标在方向盘中心上方10-25毫米(覆盖头部至胸部);覆盖范围要求横向≥300毫米(覆盖头部左右)、纵向≥250毫米(覆盖头部至胸部)。

2、乘客侧气囊:中心X坐标需在仪表板前缘前方100-150毫米(避免仪表板变形挤压气囊),Y坐标与前排乘客座椅中心对齐(左右偏差≤20毫米),Z坐标距地板600-700毫米(对准乘客胸部);覆盖范围横向≥400毫米、纵向≥300毫米(适应不同体型乘客)。

3、侧面气囊:中心Y坐标需在车门内饰板内侧10-20毫米(避免与车门变形冲突),Z坐标距地板400-500毫米(对准乘员胸部),覆盖范围横向≥200毫米(覆盖肋骨区域)。

测试设备的性能要求:精准的前提是“设备达标”

测试设备的性能直接决定结果的可靠性,核心要求如下:

1、加速度传感器:需采用三向传感器(测X/Y/Z轴加速度),量程0-200g(覆盖正面、侧面碰撞强度),分辨率≥0.1g,采样率≥1kHz(捕捉毫秒级变化);安装位置需在车辆B柱下方(靠近重心),避免局部变形影响数据。

2、高速摄像机:需具备1000帧/秒以上帧率(部分场景需2000帧/秒),分辨率≥1280×720像素,以清晰记录气囊展开的每一步(点火、充气、完全展开);布置角度需覆盖车头(记录碰撞接触时刻)、驾驶员侧(记录气囊与驾驶员相对位置)、乘客侧(记录乘客侧气囊位置)。

3、校准规范:传感器需每6个月用标准加速度台校准,高速摄像机每3个月用频闪灯验证帧率;测试前需进行“预触发”验证——模拟碰撞信号,确保传感器与摄像机同步(误差≤1毫秒)。

静态台架测试:研发阶段的快速验证方法

静态台架测试是研发初期常用的低成本验证手段,通过模拟碰撞环境测试气囊性能,流程如下:

1、样品安装:将气囊组件(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固定在标准方向盘或仪表板上,安装至台架(模拟车身刚性)。

2、设备布置:在台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模拟车身加速度),在气囊表面贴压力传感器(测内部压力),布置高速摄像机(对准气囊区域)。

3、模拟碰撞:用液压装置施加符合GB 11551的加速度曲线(峰值50g,持续30毫秒),触发气囊展开。

4、数据分析:通过摄像机提取“碰撞触发时刻”“点火时刻”“完全展开时刻”,计算总响应时间;用图像识别软件(如OpenCV)提取气囊中心坐标,对比标准范围。

判定标准:总响应时间≤40毫秒,坐标偏差≤±15毫米(X轴)、±10毫米(Y/Z轴),即为合格。

动态实车测试:真实场景的最终验证

动态实车测试需模拟真实碰撞场景,结合假人伤害数据评估气囊性能,常见场景包括:

1、正面100%刚性壁碰撞:车辆以50km/h撞击刚性壁,测试驾驶员/乘客侧气囊——驾驶员侧需35毫秒内展开,中心对准假人头部(偏差≤15毫米);乘客侧需40毫秒内展开,中心对准假人胸部(偏差≤20毫米)。

2、40%偏置碰撞:车辆以64km/h撞击可变形壁障,测试侧面气囊——侧面气囊需25毫秒内展开,中心对准假人胸部(Y轴偏差≤10毫米),覆盖肋骨区域(宽度≥200毫米)。

测试中需使用Hybrid III假人(50%男性、5%女性),假人头部、胸部安装加速度/位移传感器:若假人头部峰值加速度≤80g、胸部压缩量≤40毫米,说明气囊时间与位置符合要求——这是因为当气囊时间与位置精准时,能有效分散碰撞能量,降低假人伤害。

极端场景的补充测试:覆盖特殊工况

极端环境与特殊工况会影响气囊性能,需补充测试:

1、温度测试:在-30℃(低温)、55℃(高温)下测试——低温会延长气体发生器反应时间(展开时间可能增加5-10毫秒),高温会缩短反应时间(减少3-5毫秒);需确保极端温度下总响应时间仍在30-45毫秒内,位置偏差≤20毫米。

2、乘员前倾测试:驾驶员身体前倾15°(模拟急刹车时的姿势),气囊需提前2-3毫秒展开,位置向上偏移5-10毫米——避免气囊错过前倾的头部。

3、儿童座椅测试:后排安装ISOFIX儿童座椅,侧面气囊需避开儿童位置(Y轴偏差≥30毫米)——避免气囊展开时撞击儿童头部。

结果记录与追溯:数据的可查性是关键

测试结果需完整记录,以便后续分析改进,内容包括:

1、基础信息:测试日期、车辆型号、气囊编号、测试人员、设备编号。

2、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

3、测试参数:碰撞速度、角度、假人类型、传感器位置。

4、原始数据:加速度曲线、高速视频、压力曲线。

5、分析结果:触发时间、展开时间、总响应时间、气囊坐标、假人伤害数据。

记录需存储为PDF并备份至云端(保存10年以上);若结果不合格,需追溯根因——如展开时间过长,可能是气体发生器药量不足;位置偏移,可能是气囊固定点安装误差或仪表板变形量过大。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