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

服务热线:

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检测不合格可能存在的生产问题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5-21

甲醛释放量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刨花板作为人造板的重要品类,广泛应用于家具、装修等领域,其甲醛释放量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然而,部分企业生产的刨花板常因甲醛释放量检测不合格被通报,背后往往隐藏着生产环节的系统性问题——从原料选取到工艺控制,再到质检流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甲醛超标。本文将聚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剖析刨花板甲醛超标的具体生产诱因。

原料自身甲醛含量控制缺失

原料是刨花板甲醛的“源头”之一,若企业对原料的甲醛风险未加管控,易从根源引入污染。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回收料(如旧家具拆解的废板材、装修剩余的人造板碎料),这些回收料本身含有未完全固化的脲醛树脂胶,即使经过粉碎,胶中的游离甲醛仍会持续释放,混入新原料后直接拉高整体甲醛含量。

除了回收料,新鲜木材原料的含水率也会间接影响甲醛释放。若原料刨花的含水率超过10%(行业常规要求为2%-5%),施胶时胶液会被原料中的水分稀释,导致胶黏剂固化速度变慢,未参与反应的游离甲醛无法及时挥发,大量残留在板材内部。

原料刨花的颗粒大小同样不容忽视:若颗粒太大(超过10mm),胶黏剂无法完全覆盖刨花表面,内部的木质纤维无法与胶充分结合,固化时会产生更多游离甲醛;而颗粒太细(小于1mm),会增加施胶难度,导致胶量不自觉增加,同样加剧甲醛问题。

此外,部分企业对原料的“预处理”环节缺失——比如没有对含水率超标的刨花进行二次干燥,或未清除原料中的树皮、腐木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因微生物分解产生少量甲醛),进一步加剧了原料的甲醛风险。

胶黏剂选型与配比不符合规范

胶黏剂是刨花板甲醛的主要来源(占比约80%以上),若选型或配比不当,会直接导致甲醛超标。目前多数企业仍使用脲醛树脂胶(成本低、粘合性好),但未采用“低醛改性”工艺——比如未在胶中添加三聚氰胺、尿素等甲醛捕捉剂,或未调整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正常摩尔比应为1:1.1-1.2,若超过1:1.3,甲醛过量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游离甲醛激增)。

部分企业为降低胶黏剂成本,还会刻意降低胶的固含量(比如将固含量从60%降至50%),这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多胶液才能达到相同的粘合效果,胶量增加直接导致甲醛总量上升。此外,胶黏剂的储存不当也会加剧问题——比如胶液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超过30℃),会提前分解产生游离甲醛,使用这种“变质胶”会让板材甲醛释放量翻倍。

施胶工艺参数失控

施胶环节是将胶黏剂均匀涂覆在原料上的关键步骤,若参数失控,会导致局部胶量过多或分布不均。比如部分企业为追求“粘合牢固”,刻意提高施胶量(超过12%的行业上限,甚至达到15%以上),胶量越多,未反应的游离甲醛就越多;而施胶不均匀(如喷雾施胶时喷头堵塞、滚筒施胶时压力不均)会导致刨花局部胶量集中,这些区域的甲醛释放量会远高于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体检测不合格。

施胶时的环境条件也容易被忽视:若车间湿度超过70%,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得稀薄,不仅影响粘合效果,还会延缓固化速度,导致游离甲醛无法及时挥发;若胶液温度过低(低于20℃),会增加其黏度,难以均匀分布在刨花表面,同样会导致局部胶量过多。

施胶工艺参数失控

施胶环节是将胶黏剂均匀涂覆在原料上的关键步骤,若参数失控,会导致局部胶量过多或分布不均。比如部分企业为追求“粘合牢固”,刻意提高施胶量(超过12%的行业上限,甚至达到15%以上),胶量越多,未反应的游离甲醛就越多;而施胶不均匀(如喷雾施胶时喷头堵塞、滚筒施胶时压力不均)会导致刨花局部胶量集中,这些区域的甲醛释放量会远高于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体检测不合格。

施胶时的环境条件也容易被忽视:若车间湿度超过70%,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得稀薄,不仅影响粘合效果,还会延缓固化速度,导致游离甲醛无法及时挥发;若胶液温度过低(低于20℃),会增加其黏度,难以均匀分布在刨花表面,同样会导致局部胶量过多。

热压工艺条件不达标

热压是胶黏剂固化的核心环节,若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不达标,会导致胶黏剂无法完全固化,残留大量游离甲醛。比如热压温度不足——脲醛树脂胶的最佳固化温度为140-160℃,若企业为节省能源将温度降至120℃以下,固化反应速度会变慢,即使延长热压时间,也无法让胶完全交联,游离甲醛会残留在板材内部;而热压时间太短(比如每毫米板厚热压时间少于1秒,18mm厚的板只压15秒),同样会导致胶固化不完全。

热压压力不足也是常见问题:若压力低于2.5MPa(行业常规为2.5-3.5MPa),刨花无法紧密结合,板材内部会形成大量空隙,这些空隙会成为甲醛的“储存舱”,后期缓慢释放到空气中;此外,热压后的冷却方式不当(如快速喷水冷却)会导致板材内部产生应力,出现微裂纹,这些裂纹会加速甲醛的释放。

干燥环节操作不当

原料刨花的干燥环节直接影响施胶和热压效果,若干燥不充分,会间接导致甲醛超标。比如干燥温度过低(低于120℃)或时间太短,导致刨花含水率超过6%,施胶时胶液被水分稀释,固化速度变慢;而干燥温度过高(超过160℃),会导致刨花表面碳化,产生新的甲醛(木材纤维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少量甲醛),这些甲醛会与胶黏剂中的甲醛叠加,增加整体释放量。

部分企业的干燥设备老化也是问题——比如滚筒干燥机的转速过快,刨花在筒内停留时间不足,或热风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刨花干燥过度(含水率低于2%),部分仍未达标(含水率超过8%),这种“含水率不均”的刨花施胶后,会出现局部固化不完全的情况,最终导致甲醛释放量波动。

生产过程交叉污染未防范

生产线上的交叉污染是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比如输送设备(如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上残留的胶垢——这些胶垢是之前生产时未清理干净的旧胶,含有大量游离甲醛,当新的刨花经过设备时,胶垢会脱落混入原料中,成为甲醛的“二次来源”;再比如车间的粉尘回收系统——部分企业将打磨、切割产生的粉尘(含有胶粒和游离甲醛)重新加入原料中,这些粉尘中的甲醛会重新释放,导致板材甲醛超标。

此外,不同批次原料的混放也会导致交叉污染:比如将回收料与新料堆放在同一区域,回收料中的甲醛会挥发到空气中,附着在新料表面,即使新料本身甲醛含量达标,也会被污染。

中间品及成品质检环节缺位

质检是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的最后一道防线,若环节缺位,会让问题产品“蒙混过关”。比如原料质检缺失——部分企业未对进厂的回收料、新刨花进行甲醛检测(如用穿孔萃取法测原料的甲醛含量),直接使用;中间品质检缺失——未对施胶后的刨花、热压后的板材进行即时检测(如热压后24小时内检测甲醛释放量),等到成品入库后才发现问题,已经无法挽回;而成品质检方法不规范——比如用“快速检测盒”代替GB 18580-2017标准中的气候箱法,检测结果误差大,容易漏检。

部分企业甚至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比如为了通过检测,刻意选取甲醛含量低的样品送检,而实际生产的板材大部分超标,这种“选择性质检”会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最终被监管部门通报。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