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中螺栓连接强度的检测方法
抗震性能评估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钢结构建筑因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是抗震设防区的优选结构形式。而螺栓连接作为钢结构节点的核心传力部件,其强度直接决定了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能力与变形性能——震时节点需承受剪力、拉力与扭矩的复合作用,螺栓一旦发生屈服或断裂,可能引发节点失效甚至结构倒塌。因此,螺栓连接强度检测是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关键环节,需通过科学方法精准量化其力学性能。
螺栓连接在钢结构抗震中的核心作用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依赖于“强节点弱构件”原则,节点需比构件更耐震,才能保证地震时构件先破坏、结构不倒塌。螺栓连接是节点传力的核心路径,负责将梁、柱通过节点板连成整体,传递地震下的水平剪力与竖向荷载。
地震时螺栓的受力状态很复杂:节点转动会让螺栓受拉,梁滑移带来剪力,构件扭转产生扭矩,三种力常同时作用。此时螺栓的预拉力、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直接决定节点变形能力——预拉力不足会导致节点过早滑移,抗拉强度不够则可能在反复荷载下断裂,丧失传力功能。
所以螺栓强度检测不是孤立测数据,而是通过量化力学性能,判断节点能否在地震中保持稳定。比如高强度螺栓预拉力不足会降低连接刚度,小震时就出现明显变形;螺栓内部裂纹可能在大震时突然断裂,成为结构薄弱点。
扭矩系数与预拉力的现场检测方法
预拉力是高强度螺栓的关键——通过弹性变形产生夹紧力,让被连接件靠摩擦力传力。预拉力控制依赖扭矩系数(扭矩与预拉力的比值),现场检测核心是用扭矩测预拉力。
常用“扭矩转角法”:先用量化后的扭矩扳手加初始扭矩(终拧的10%~20%),记初始转角;再拧到规定转角(按螺栓直径、长度定),此时扭矩是终拧扭矩。用公式“预拉力P=T/(k×d)”计算(T是扭矩,k是扭矩系数,d是螺栓直径)。
“定扭矩扳手检测法”更直接:用标定好的扳手施拧,听到“咔嗒”声时扭矩达标,记录后算预拉力。注意扳手需提前用标准螺栓副标定,误差不超±5%,否则数据不准。
检测细节要注意:螺栓表面得清理干净,避免油污、铁锈影响扭矩系数;施拧顺序从中间往两边对称,防止节点板变形导致预拉力不均;每个螺栓施拧要连续,不能中途停,不然摩擦系数变化会影响结果。
螺栓实物拉伸试验的操作要点
实物拉伸试验是实验室验证螺栓抗拉、屈服强度的关键方法,模拟实际受力状态。试样要取完整螺栓副(螺栓、螺母、垫圈),不能有裂纹、损伤。
用万能试验机做试验:安装试样后缓慢加载,记录屈服荷载、抗拉强度。结果判定看是否符合设计值——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不低于设计值,且断裂在杆部(不是螺纹处)才算合格。
操作要注意:试样不能有损伤,不然会影响结果;加载速率得符合标准,不能太快,不然会因冲击荷载导致结果偏低。比如标准要求拉伸速率每秒0.005~0.02倍屈服荷载,得严格遵守。
比如截取的螺栓副,安装到试验机上,加载到屈服时记录荷载,再继续到断裂,看抗拉强度。如果断裂在螺纹处,说明螺纹加工有问题,得进一步检查。
超声检测在螺栓内部缺陷中的应用
超声检测能查螺栓内部的裂纹、夹渣、气孔,这些缺陷会在地震中扩展断裂。原理是超声波穿螺栓,遇缺陷反射,接收信号分析缺陷位置、大小。
操作前选2~5MHz纵波探头(穿透力强),涂耦合剂(机油、甘油)消空气间隙,打磨螺栓表面去铁锈、油漆,避免粗糙度影响传播。
检测时把探头放螺栓端面中心,沿轴向移动,看探伤仪波形——尖锐“缺陷波”(幅值高于基准波)说明有缺陷。用“深度=声速×传播时间/2”算缺陷位置,比如螺栓长100mm,声速5900m/s,缺陷波在0.000017秒处,深度约50mm。
注意超声检测靠经验,探头角度偏或耦合剂不均会出假信号,得培训操作人员,学会区分缺陷波和干扰波。比如表面划痕会出弱信号,而裂纹是强线性信号。
磁粉探伤对螺栓表面缺陷的检测逻辑
磁粉探伤查表面、近表面的裂纹、折叠、划痕,这些缺陷在反复荷载下会扩展。原理是螺栓磁化后,缺陷处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可见磁痕。
现场用电磁轭法:把电磁轭磁极贴螺栓,通电磁化(磁场沿轴向)。若表面有垂直磁场的裂纹,裂纹处漏磁场会吸磁粉,形成线性磁痕。
步骤:先预处理螺栓(除油、除锈),再用电磁轭磁化(电流200~500A,看螺栓直径),然后喷磁粉(湿粉均匀喷,干粉轻吹),最后看磁痕——荧光磁粉用紫外线灯照更清楚。
结果判定:线性磁痕(长是宽3倍以上)是裂纹;圆形或不规则磁痕可能是划痕、铁锈,得确认。磁化后要退磁,避免残留磁场吸附铁屑伤螺纹。
现场节点载荷试验的实施流程
前面的方法测螺栓本身,现场节点载荷试验是模拟实际受力,查螺栓连接整体强度,验证节点在地震下的变形能力和螺栓状态,是抗震评估的终极验证。
试验装置有液压千斤顶(加载)、荷载传感器(测荷载)、位移计(测变形)、应变片(测螺栓应力)。选结构中的实际节点(如梁-柱节点),提前设支撑保证加载稳定。
用分级加载法,每级加设计荷载的10%,保持5分钟,记位移、应变。加载到设计荷载150%或节点变形、螺栓断裂时停。若设计荷载下节点变形没超允许值(如位移角≤1/50),螺栓没屈服或断裂,就算合格。
看荷载-位移曲线:线性增长是弹性状态,斜率下降说明螺栓开始屈服,曲线突然下降是螺栓断裂或节点失效。比如节点设计荷载100kN,加载到120kN时斜率降,说明螺栓屈服,得调整设计或换螺栓。
螺栓连接强度检测中的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实际检测常因操作不规范出偏差,要规避这些误区:一是抽样数量不足,按GB50205标准,高强度螺栓抽样得≥10%且不少于3个,不然代表不了整体质量。
二是忽略螺栓批次差异,不同批次的扭矩系数可能因制造工艺(热处理、螺纹加工)不同,得每批单独测,不能混用数据。比如一批扭矩系数0.12,另一批0.15,误用0.12会高估预拉力25%。
三是加载速率过快,拉伸或载荷试验时加载太快,螺栓会因冲击荷载提前断裂,结果偏低。标准要求拉伸速率每秒0.005~0.02倍屈服荷载,载荷试验每分钟加10%设计荷载以内。
四是忽视环境影响,温度、湿度会影响螺栓性能。比如高温(超50℃)降低屈服强度,导致预拉力不足;潮湿会让螺栓生锈,增加扭矩系数。检测前要记环境温湿度,超标准(如温度-10℃~60℃外)得采取措施(加热、防潮)再测。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