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机械防护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三方检测单位 2021-12-13

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锂电池储能系统在户用、工业及电网侧的普及,其安全风险逐渐凸显——外部冲击(如运输碰撞、安装坠落、意外撞击)易导致内部电池模组穿刺、短路,引发热失控。机械防护装置作为抵御这类风险的“物理屏障”,其抗冲击性能直接决定了储能系统在意外场景下的安全性,也是UL、IEC、GB等安全认证的核心考核指标之一。

机械防护装置在储能系统中的安全定位

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电池模组、BMS、汇流箱)对物理冲击极为敏感:电池模组若被尖锐物体穿刺,可能瞬间引发内部短路;汇流箱的铜排若因冲击位移,会导致电气连接松动,增加电弧风险。机械防护装置的作用,就是通过金属或复合材料的外壳、框架,将外部冲击的能量阻挡或分散,避免直接作用于内部组件。

比如储能柜体的防护门——若采用单薄铁皮,运输时急刹车碰撞可能导致门体凹陷,划破内部电池包装;而加厚钢制门加内部加强筋的设计,能有效分散冲击力,保持结构完整性。再比如电池模组的防护罩,若添加缓冲泡沫层,坠落冲击时泡沫会吸收部分动能,减少对电池的挤压。可以说,机械防护装置是储能系统“最后一道物理安全线”。

抗冲击性能的定义与安全认证关联

抗冲击性能的本质,是防护装置在“承受冲击”与“保持功能”之间的平衡——即装置在经受规定能量的冲击后,既要无结构性破损(如裂纹、穿透),又要能继续保护内部组件。这一性能被安全认证重点关注,是因为冲击是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中最常见的外部风险:运输时的货箱碰撞、安装时的吊车滑落、使用中车辆的意外撞击,都可能引发防护失效。

举个实际案例:某储能项目运输时发生追尾,储能柜体倾倒,若防护装置抗冲击性能不达标,柜体侧面变形会挤压内部电池模组,引发泄漏;而通过认证的防护装置,能在碰撞后保持结构完整,避免内部组件受损。因此,UL 9540、IEC 62619等主流标准均将抗冲击性能列为“关键安全指标”,未通过测试的产品无法获得认证。

抗冲击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

抗冲击性能测试的核心是“模拟真实场景”并“量化结果”。最常用的是落锤冲击:将防护装置固定在试验台上,用规定质量(如1kg)的钢锤从特定高度(如1m)下落,冲击薄弱部位(如角落、边缘),模拟工具坠落等场景。

摆锤冲击则用悬挂的摆锤(如5kg)从一定角度释放,利用动能冲击试样,更适合模拟车辆碰撞等“瞬间强冲击”。还有碰撞测试——将柜体固定在振动台上,模拟运输中的反复冲击(如加速度10g、持续11ms),验证防护装置的抗疲劳性。

评价指标分三个维度:一是结构完整性(无穿透性裂纹、变形量不超限值);二是功能有效性(防护门能正常开关、无尖锐边缘暴露);三是内部影响(电池模组无位移/穿刺、BMS线路无断裂)。三者均达标,才算通过测试。

影响抗冲击性能的关键因素

材料是基础:钢制防护装置抗冲击性好,但重且易腐蚀;塑料轻便但强度不足;玻纤增强聚丙烯等复合材料(强度接近钢材、重量仅1/3)成新选择,但冲击过大可能“脆性断裂”,不如钢材的塑性变形吸能。

结构设计决定效果:拱形外壳比平面更能分散冲击力;内部添加EVA泡沫、丁腈橡胶等缓冲层,可通过压缩变形吸收能量;连接方式也重要——焊接比螺栓固定更牢,但虚焊会导致冲击断裂;螺栓固定便于维修,但需定期检查扭矩防止松动。

安装工艺不能忽视:固定螺栓未按扭矩拧紧,运输振动可能松动,冲击时防护装置脱落;边缘未倒角,冲击后易产生尖锐毛刺,违反安全要求。

安全认证中的抗冲击性能要求差异

不同地区标准要求不同:UL 9540A(美国)要求防护装置承受10J落锤冲击后无穿透;IEC 62619(国际)针对电池模组,要求20J摆锤冲击后电池无泄漏;GB/T 36276(中国)模拟运输碰撞,加速度10g、11ms反复冲击后无松动。

应用场景也影响要求:户用储能的冲击能量小(如工具坠落),UL 9540要求落锤能量5J;工业级储能可能面临车辆碰撞,要求15J。户外储能因环境复杂,防护装置的抗冲击要求通常高于户用。

实际应用中抗冲击性能的验证要点

设计前需明确场景:户外储能选耐腐蚀复合材料+加强结构;户用储能选轻量化钢制装置。用有限元分析(如ANSYS)模拟应力分布,优化加强筋位置,避免局部应力过大。

原型需实物测试:某企业用有限元分析得出防护门能承受15J冲击,但实际测试发现边缘因加强筋不足裂纹,说明模拟不能替代实物验证。

使用中需维护:定期检查防护装置表面,若有凹陷/裂纹及时更换(变形会降低强度);户外装置涂层脱落要补漆,防止腐蚀削弱抗冲击性。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储能系统安全认证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