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

服务热线: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的高温存储试验时长规定是多少

三方检测单位 2017-09-06

可靠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高温存储试验是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评估的关键项目,通过模拟长期高温环境加速材料老化,暴露封装开裂、参数漂移等潜在失效。其时长规定并非固定数值,需结合元器件类型、行业标准及应用场景综合确定——既需覆盖主要失效机制的潜伏期,又要平衡测试成本与效率。理解不同场景下的时长逻辑,是确保测试有效性的核心。

高温存储试验的核心逻辑:匹配失效机制的发展周期

高温存储试验的本质是“不通电加速老化”,重点考察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内部水汽扩散及金属化层氧化——这些失效无需通电即可缓慢发展。例如,塑料封装IC的环氧树脂在高温下会逐渐脆化,此过程需数百至数千小时才能从“无明显变化”发展到“开裂”,因此时长需覆盖这一周期。

与“高温工作试验”不同,高温存储的时长不依赖电应力,而是基于“失效机理的时间特性”:若时长过短(如仅24小时),无法检测到晚期失效;若时长过长(如5000小时),则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此时长的核心目标是“刚好覆盖主要失效的潜伏期”。

简言之,时长设置需结合失效分析:若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是“封装材料降解”,则时长需匹配材料的热老化周期;若为“金属化层氧化”,则需匹配氧化反应的速率。

主流标准中的时长规定:从IEC到JEDEC的差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基础规范IEC 60068-2-2:1974《干热试验》,针对通用电子设备推荐时长为24、48、168、500或1000小时——其中1000小时是“长期可靠性”的典型值,对应温度为100℃、125℃或150℃(温度越高,时长可适当缩短)。

半导体行业常用的JEDEC JESD22-A103:2016标准,对不同封装的IC有更具体要求:塑料封装(如QFP、SOP)需150℃下1000小时,陶瓷封装(如DIP陶瓷)则需175℃下2000小时——因陶瓷的热导率更高,需更高温度与更长时长才能模拟同等老化程度。

军用标准MIL-STD-883G方法1008.1则更严格:微电路(如FPGA)需125℃下1000小时,高可靠性器件(如航天用IC)需150℃下2000小时,分立器件(如二极管)仅需168小时@150℃——差异源于器件复杂度与可靠性等级。

无源器件的标准也有细分:IEC 60384-4:2013规定铝电解电容105℃下存储500-1000小时(电解液易蒸发);IEC 60384-10:2017要求MLCC陶瓷电容125℃下200-500小时(介质稳定性高)。

元器件类型对时长的影响:结构复杂度决定需求

集成电路(IC)因结构复杂,时长要求最高:塑料封装MCU的环氧树脂易吸潮,需1000小时@150℃以暴露封装开裂;陶瓷封装运算放大器的金属化层易氧化,需2000小时@175℃覆盖此失效。

铝电解电容是无源器件中最敏感的类别:电解液在高温下会缓慢蒸发,导致容量下降,因此IEC标准要求105℃下500-1000小时——若时长不足500小时,无法检测到电解液的损耗。

陶瓷电容(MLCC)因介质稳定,时长需求较低:125℃下200-500小时即可覆盖“介质老化”(电容率下降);金属膜电阻因耐高温,150℃下1000小时是常见要求,而碳膜电阻因碳层易氧化,时长缩短至500小时@125℃。

试验条件与时长的关联:温度越高,时长越短

时长与温度的关系由“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温度每升高10℃,老化速率约加倍。例如,若目标模拟10年(87600小时)的50℃使用环境,150℃下的加速因子约为100,因此测试时长需87600/100≈876小时(接近1000小时标准值)。

若测试温度提高至175℃,加速因子增至约200,时长可缩短至438小时;若降至125℃,加速因子降至约40,时长需延长至2190小时——因此标准中的“温度-时长组合”是平衡加速效率与测试准确性的结果。

需注意,若元器件存在多种失效机制(如IC同时有封装开裂与金属化氧化),时长需覆盖最慢的失效:例如封装开裂需800小时,氧化需1200小时,则时长需设为1200小时。

实际应用中的时长调整:从标准到具体需求

汽车电子因可靠性要求高(15年/20万公里),常将JEDEC的1000小时延长至2000小时@150℃——覆盖发动机舱的长期高温环境;消费类电子(如手机IC)因生命周期仅5年,会将时长缩短至500小时@125℃,平衡成本与基本可靠性。

医疗植入式设备要求更严格:需模拟体内37℃下10年的使用,测试中可能采用125℃下2000小时,甚至结合温度循环(-40℃至125℃),确保覆盖“封装气密性下降”(体液侵入)的失效。

若某批次元器件曾出现过封装开裂问题,厂商会针对性延长时长(如从1000小时增至1500小时),确保后续批次无同类失效——这种“基于失效历史的调整”是标准之外的关键补充。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