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欧盟EC 1223/2009的日化产品检测成分申报要求
日化产品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EC 1223/2009是欧盟化妆品领域的核心法规,2013年7月生效后取代旧指令,以“安全优先、透明公开”为核心,要求所有投放欧盟市场的日化产品(如护肤品、彩妆、洗护品)必须通过严格的成分申报与安全评估。对企业而言,遵循该法规的成分申报要求是进入欧盟市场的基础门槛——未合规产品不仅无法清关,还可能面临召回、罚款甚至刑事责任,需深入理解细节并落实到全流程。
EC 1223/2009的适用范围与责任主体
法规适用于所有“投放欧盟市场的化妆品”,包括护肤品、彩妆、香水、洗护产品、口腔护理品(如牙膏),甚至假睫毛胶等化妆辅助工具。需明确的是,仅针对“成品化妆品”,原料或半成品需符合REACH等其他法规。
法规要求“责任主体”必须存在:欧盟境内企业自身即为责任人,需直接承担合规责任;非欧盟企业(如中国品牌)必须指定欧盟境内的“责任人(Responsible Person)”,由其代表履行法规义务——若缺失责任人,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投放市场”的定义广泛,包括销售、免费赠送或促销样品。例如,中国品牌向欧盟消费者赠送的试用装,也需符合成分申报要求,否则视为违规。
责任人需具备欧盟境内注册地址,能代表企业应对监管检查、提交资料及处理消费者投诉,是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合规代言人”。
成分申报的核心原则:全成分标注与安全优先
全成分标注是第一要求:所有故意添加的成分(无论功能或含量)需以INCI名称标注,如“水”标“Aqua”、“甘油”标“Glycerin”。例如,某保湿霜的成分表需完整列出“Aqua、Glycerin、Sodium Hyaluronate(透明质酸钠)”等所有成分。
标注顺序有严格规定:含量≥1%的成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含量<1%的可任意排序,但防腐剂、防晒剂等安全相关成分即使<1%,也需单独标注。比如某乳液中0.8%的苯氧乙醇(防腐剂),虽<1%仍需按顺序标注。
安全优先是核心逻辑:每个成分需通过科学安全评估,证明在预期使用下无危害。评估需引用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的最新意见——如2021年SCCS将视黄醇棕榈酸酯的最大浓度从0.1%调至0.05%,企业需及时跟进,否则评估失效。
风险预防原则需贯彻:若成分安全性存“科学不确定性”,即使无明确危害证据,也可能被限制。例如纳米二氧化钛需额外提交“纳米安全性评估”,证明不会通过皮肤渗透。
强制申报的成分类别及具体要求
法规通过“附件”明确成分规则,企业需逐一对照:
1、禁用成分(Annex II):1300多种,如α-羟基丁酸(遗传毒性)、熊胆(伦理问题),绝对禁止使用。若产品含禁用成分,直接判定为不安全。
2、限用成分(Annex III):如视黄醇(Retinol)在护肤品中最大浓度0.3%,需标注“可能增加皮肤光敏性”;水杨酸最大2%,禁用于3岁以下儿童产品。
3、准用成分(Annex IV~VI):防腐剂(Annex IV)如苯氧乙醇最大1%;防晒剂(Annex V)如纳米二氧化钛需额外评估;着色剂(Annex VI)需符合粒径要求——例如某防晒乳用纳米二氧化钛,需证明其不会进入人体。
4、香精过敏原(Annex VII):26种如芳樟醇、柠檬醛,即使含量0.0001%,也需在“parfum”后标注“(contains XXX)”。例如某香水需写“Parfum (contains Linalool, Citral)”。
附件会定期更新,企业需关注SCCS或欧盟委员会的公告——如2022年IBT(异丁基噻唑啉酮)被加入禁用清单,企业需立即停止使用。
成分检测的技术标准与方法要求
成分申报需以“准确检测数据”为支撑,检测方法需符合ISO、USP、EP等国际标准,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完成。
定性定量常用方法:GC-MS测挥发性成分(如香精、酒精),HPLC测非挥发性成分(如维生素C、防腐剂)。例如某精华液的透明质酸需用HPLC测定,确保与申报值一致。
重金属检测需用ICP-MS:铅≤10ppm、砷≤2ppm、镉≤1ppm——某面膜细菌总数1500CFU/g(超标),将被判定不合格。
稳定性测试需达标:加速试验(45℃/75%RH,6周)或长期试验(25℃/60%RH,12个月),证明成分不变质。例如某乳液加速试验中分层,说明乳化体系不稳定,需调整配方重测。
微生物检测需符合USP <61>(细菌总数≤1000CFU/g)、USP <62>(无大肠杆菌)——某洗面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被召回。
申报流程中的文档管理与合规验证
责任人需保留“全生命周期文档”:原料COA(分析报告)、成分SDS(安全数据单)、CPSR(化妆品安全报告)、检测报告、CPNP提交记录,需保存至少10年——即使产品停售也不能销毁,以备监管检查。
CPSR是核心文档,需涵盖成分清单、安全评估、暴露量计算及SCCS意见——例如某面霜的CPSR需证明,防腐剂苯氧乙醇在0.8%浓度下无皮肤刺激性,且引用SCCS的相关结论。
合规验证需定期进行:每年抽检产品,验证成分与申报一致;跟进SCCS最新意见(如2023年限制某些硅油使用);审查成分清单,确保无新增禁用成分。
CPNP提交是最后一步:责任人需通过欧盟化妆品产品通知 portal提交产品信息(名称、成分、责任人、CPSR摘要),提交后才能投放市场——若信息错误,需及时更新,否则视为违规。
常见合规误区与规避策略
误区一:忽略全成分完整性——某洗面奶未标乳化剂“PEG-100硬脂酸酯”,被监管判定违规。需建立成分数据库,确保所有添加成分都被标注。
误区二:安全评估不完整——仅评估活性成分,未评估防腐剂(如苯氧乙醇),导致CPSR被驳回。需与专业机构合作,确保评估覆盖所有成分(包括辅料)。
误区三:未标香精过敏原——某护手霜未标“(contains Limonene)”,被消费者投诉后召回。需委托第三方检测香精成分,按Annex VII列出所有过敏原。
误区四:责任人缺失——非欧盟企业未指定责任人,产品无法清关。需选择有资质的欧盟责任人,确保其能及时应对监管问题。
规避策略:定期更新禁用/限用成分列表、与专业机构合作安全评估、委托第三方全成分检测、选择靠谱责任人——将合规融入研发与生产的每个环节。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日化产品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