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产品耐溶剂性检测的环己烷浸泡附着力测试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油墨产品的耐溶剂性直接关乎其在印刷、包装等场景中的耐用性,而环己烷浸泡附着力测试是评估该性能的核心方法之一。该测试通过模拟非极性溶剂环境,检测油墨膜与基材的结合力在环己烷浸泡后的保持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工业标签等对油墨稳定性要求高的领域。本文将从原理、样品制备、流程等维度,系统解析环己烷浸泡附着力测试的专业要点。
环己烷浸泡附着力测试的核心原理
环己烷是典型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常用来模拟油墨实际应用中可能接触的稀释剂、包装内容物挥发成分等环境。测试的核心逻辑是:油墨膜在环己烷浸泡下,溶剂会渗透至树脂网络内部,导致树脂溶胀或部分溶解,削弱油墨与基材间的化学键(如共价键)或物理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机械咬合)。此时检测附着力变化,能直观反映油墨耐溶剂侵蚀的能力——若附着力保持良好,说明油墨的树脂体系(如聚氨酯、丙烯酸)交联密度高、耐非极性溶剂性能优异;若附着力急剧下降,则需优化油墨配方或基材表面处理工艺。
需注意的是,测试不仅关注“是否脱落”,更要观察油墨膜的微观变化:部分油墨可能未直接脱落,但内部已因溶胀产生微裂纹,后续使用中易因外力失效。因此,外观观察(如起泡、皱缩)与力学测试需结合进行。
测试样品的标准化制备要求
样品制备是确保测试准确性的基础,需严格匹配实际生产场景:1、基材选择:优先使用油墨实际印刷的基材(如PET、PP、铜版纸),若为通用测试,可选用GB/T 1040规定的标准PET膜(厚度0.1mm)——基材表面需清洁(无油污、灰尘),必要时进行电晕处理(表面张力≥38mN/m)以增强附着力。2、油墨涂布:采用与生产一致的方法(如刮涂、柔版印刷),确保干膜厚度均匀(10-20μm,用膜厚仪检测)——过厚易导致干燥不完全,过薄则易被溶剂穿透。3、固化工艺:严格遵循油墨供应商的推荐条件(如UV油墨用80W/cm² UV灯照射3秒,热固油墨120℃烘烤10分钟),确保油墨完全交联——未固化的油墨会在浸泡中快速溶解,导致测试失效。4、样品尺寸:裁剪为50mm×100mm的长方形,边缘平整无毛刺,便于浸泡和后续测试。
此外,样品需在测试前于标准环境(23℃±2℃、50%±5%RH)中平衡24小时,消除温湿度对油墨性能的影响。
试剂与设备的选择要点
试剂方面:1、环己烷纯度需达分析纯(AR级)以上,避免杂质(如水分、芳烃)干扰——若油墨对水分敏感,需使用无水环己烷(含水量≤0.01%)。2、环己烷需密封保存于棕色瓶中,防止挥发和吸潮,使用前检查外观(无色透明、无浑浊)。
设备方面:1、浸泡容器:选用耐腐蚀的玻璃或聚四氟乙烯(PTFE)广口瓶(250ml),避免环己烷与容器反应。2、恒温装置:若需控制浸泡温度(如模拟40℃使用环境),可使用恒温水浴锅,温度误差≤±1℃。3、附着力测试设备:常用十字划格器(符合GB/T 9286标准,刀刃厚度0.05mm)、3M 600号胶带(或等效品牌),或拉开法测试仪(如Instron万能试验机,精度≤1%)。4、辅助设备:通风橱(用于环己烷操作)、不锈钢镊子(避免刮伤样品)、40℃烘箱(干燥样品)。
详细的测试流程步骤
1、样品预处理:将平衡后的样品标记(编号、油墨类型),确保可追溯。2、浸泡操作:将样品完全浸入环己烷中,液面高出样品1cm以上,加盖密封——若测试多个样品,用支架分隔避免重叠。浸泡时间根据标准或客户要求设定(如GB/T 13217.7规定1小时,定制需求可能24小时),记录温度。3、样品取出:用镊子夹取样品边缘,垂直提出液面,沥干10秒(不要擦拭表面,避免破坏油墨膜)。4、干燥处理:置于标准环境中自然干燥30分钟,或40℃烘箱干燥15分钟,确保无溶剂残留。5、附着力测试:若用十字划格法,操作如下:①用划格器划10×10个格子(尺寸1mm或2mm,根据油墨厚度选择),刀刃完全划破油墨至基材;②贴覆胶带(平整无气泡),用手指按压3次;③1秒内以45°角快速撕开胶带;④用放大镜观察脱落情况。若用拉开法:①用环氧树脂粘拉头(直径20mm)于油墨膜,室温固化24小时;②用测试仪以5mm/min速度拉伸,记录拉断力(MPa)。
结果判定的标准与记录要求
结果判定需结合两项指标:1、附着力等级(十字划格法):按GB/T 9286-1998分为0-5级——0级(无脱落)、1级(个别边缘脱落≤5%)、2级(边缘/角落脱落≤15%)、3级(边缘/部分内脱落≤35%)、4级(大部分内脱落≤65%)、5级(完全脱落)。2、附着力值(拉开法):计算浸泡后的附着力值,与浸泡前对比——通常要求下降率≤30%(具体按客户要求)。
同时需记录油墨膜的外观变化:如是否起泡、皱缩、变色、溶解——即使附着力等级符合要求,若外观严重变形,也需判定不合格。测试需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标注测试条件(浸泡时间、温度、测试方法)。
测试中的安全与操作规范
1、环己烷的安全防护:环己烷易燃(闪点-18℃)、刺激性,需在通风橱中操作,佩戴丁腈手套和护目镜,远离明火。若泄漏,用砂土吸收并用水冲洗。2、操作规范:浸泡时确保样品完全浸没,避免部分暴露;取出样品轻拿轻放,防止油墨脱落;划格力度一致(刀刃垂直样品),胶带撕开速度严格控制(1秒内)。3、设备维护:十字划格器刀刃定期检查(有缺口需更换),拉开法测试仪每月校准(用标准砝码验证力值);环己烷容器用后用乙醇清洗,晾干密封保存。
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浸泡后油墨起泡:可能是油墨固化不完全(需延长固化时间)或基材表面处理不佳(需增加电晕处理强度)。2、附着力下降明显:可能是油墨耐溶剂性差(需更换高交联密度的树脂)或与基材相容性不好(需调整油墨配方中的润湿剂)。3、结果重复性差:可能是样品制备不均匀(需优化涂布工艺)或测试操作不规范(如划格力度不一致、胶带品牌不同)——需统一操作标准,使用同一品牌胶带。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耐溶剂性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