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制品耐溶剂性检测的甲苯接触硬度变化测定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皮革制品在日常使用或工业环境中常接触各类溶剂,耐溶剂性是评估其耐用性的核心指标之一。甲苯作为涂料、胶粘剂等领域的常用溶剂,其脂溶性会渗透皮革纤维,溶解内部油脂或涂层,导致硬度下降——这种变化直接反映皮革结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因此,甲苯接触后的硬度变化测定成为皮革耐溶剂性检测的关键项目,需通过规范流程确保结果精准可靠。
甲苯在皮革耐溶剂性检测中的角色
甲苯是脂溶性极强的有机溶剂,能穿透皮革的胶原纤维间隙,破坏纤维间的氢键与油脂结合力,引发“溶胀-软化”效应。皮革耐溶剂性本质是抵抗溶剂对物理性能的破坏,而硬度变化是这种破坏的直观量化指标——硬度下降越多,说明皮革对甲苯的抵抗能力越弱。
此外,甲苯在工业中的高使用率(如制鞋胶粘剂、家具涂料),让针对它的检测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能有效预判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耐用性。
检测前的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样品需从皮革制品的代表性部位截取,如鞋面革取鞋帮前掌、沙发革取坐垫中心,确保反映产品整体性能。通常截取100mm×100mm正方形样品,厚度需符合标准(如鞋面革≥1.2mm、服装革≥0.8mm),且厚度差异≤0.1mm,避免厚度干扰硬度测试。
截取后需状态调节:将样品平放在透气网架上,置于23℃±2℃、相对湿度50%±5%的恒温恒湿箱中24小时以上,使水分含量平衡——皮革水分过高会变软、过低会变硬,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预处理需清洁表面:用蘸无水乙醇的纱布轻擦样品2-3次,去除灰尘、油污。若有涂层,需根据检测目的选择是否保留:测基材耐溶剂性需打磨去涂层,测涂层则保留。处理后避免手触,防止二次污染。
甲苯接触处理的具体操作
接触方法分“浸渍法”与“擦拭法”:浸渍法适用于厚皮革或无涂层革,将样品完全浸入99.5%以上纯度的甲苯中,按标准时间浸泡(如GB/T 19940-2005规定15分钟),确保样品全浸没。
擦拭法适用于薄皮革或涂层革:用饱和甲苯的脱脂棉沿同一方向擦拭10次,每次50mm,力度以不损伤表面为宜。过程中控制温度23℃±2℃,避免甲苯挥发过快影响接触效果。
处理后将样品平放于滤纸,自然晾干30分钟(或按标准),待甲苯完全挥发后测试。晾干时避免挤压拉伸,防止样品变形。
硬度变化的测试方法与工具
硬度测试用邵氏硬度计,A型测软革(如服装革)、D型测硬革(如鞋面革)。测试前校准仪器:将压针压在标准硬度块上,误差≤1HA(或HD),确保精度。
测试时将样品平放在大理石平台(平整度≤0.02mm),选5个点(中心+四角,间距≥20mm),每个点测2次取平均。压针垂直接触样品10秒后读数,避免重复压同一位置——重复压痕会导致局部变形,结果偏低。
结果计算与判定标准
硬度变化率公式:ΔH = [(H0-H1)/H0] × 100%(H0为处理前平均硬度,H1为处理后平均硬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确保精准。
判定需依据标准:如GB/T 12903-2008规定鞋面革ΔH≤20%,QB/T 2537-2011规定沙发革ΔH≤15%。同时结合使用场景——化工防护手套革要求ΔH≤10%,普通服装革≤30%即可。
影响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
甲苯纯度:需用分析纯级(≥99.5%),若含水分或杂质会降低溶胀效果,导致ΔH偏小。需检查甲苯外观,若呈淡黄色或有沉淀,需更换。
接触时间:误差超过±1分钟会显著影响结果——浸泡延长5分钟,ΔH可能增加5%-8%;缩短5分钟则减少4%-6%。需用秒表严格控制。
样品均匀性:纤维密度、厚度或油脂分布不均会导致测试点波动大,需选无疤痕、褶皱的均匀部位。
环境温湿度:测试环境需与状态调节一致(23℃±2℃、50%±5%)。湿度升至60%会使样品吸水变软,ΔH偏大;降至40%则使样品失水变硬,ΔH偏小。
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甲苯易燃易爆,现场禁止明火与电器开关(如白炽灯),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操作人员需在通风橱(风速≥0.5m/s)内操作,佩戴KN95防毒面具与丁腈手套(天然橡胶会被甲苯渗透)。
实验后处理:剩余甲苯密封存入棕色瓶,交由危废机构处置;脱脂棉等废弃物加活性炭吸附后密封丢弃。若泄漏,用砂土覆盖,通风后收集;吸入蒸气需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就医。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耐溶剂性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