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过程怎么检测
混凝土检测,工程材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是及时发现隐患、保证品质的核心环节。从原材料进场到搅拌、浇筑、养护的全流程,需通过专业方法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进行动态监控。本文将拆解各阶段的检测要点与实操方法,为现场质量控制提供可落地的参考。
原材料进场的基础检测
水泥需检测强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采用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确定需水量,雷氏夹法验证安定性(防止后期开裂),维卡仪测定初凝(≥45分钟)和终凝时间(≤600分钟),结果需符合GB 175-2020标准。
砂石重点检测级配、含泥量与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用筛分析法(按GB/T 14684-2011选择筛孔),含泥量通过洗砂法(将砂石放入清水搅拌后过滤烘干)测定,泥块含量需先破碎粒径>1.18mm的颗粒再检测,含泥量≤3%(碎石)或≤5%(砂)。
外加剂需测减水率与坍落度保留值:减水率通过基准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比计算(≥12%为合格),坍落度保留值需测1小时后的坍落度(≥初始值的80%),符合GB 8076-2008要求。
拌合用水检测pH值(6-8之间)与氯离子含量(≤500mg/L):pH值用酸度计测定,氯离子用硝酸银滴定法,避免水中有害物质影响混凝土强度。
搅拌过程的动态监控
搅拌前验证配合比:检查材料计量偏差(水泥、外加剂±2%,砂石±3%),每日开工前校准计量设备(如电子秤)。若砂石含水率变化(如雨天上升),需调整拌合用水量,保证水胶比稳定。
搅拌后立即测坍落度:用坍落度筒按“三分层装料、每层插捣25次”操作,测定值需符合设计(如泵送混凝土120-180mm),同时观察扩展度(≥450mm),判断流动性与匀质性。
匀质性检测需取不同部位样品:从搅拌车出料口前、中、后取样,测坍落度差≤20mm,或做试块测抗压强度变异系数≤5%。若匀质性差,延长搅拌时间30-60秒。
监控搅拌时间:普通混凝土≥90秒,掺外加剂≥120秒,确保材料充分混合,避免过短导致离析、过长增加坍落度损失。
浇筑前的前置验证
检测模板与钢筋:模板尺寸偏差±5mm(钢尺量),刚度通过敲击判断(无变形),拼缝缝隙≤2mm(塞尺测);钢筋间距±10mm、保护层厚度梁类±10mm(板类±8mm),用钢筋定位仪或钢尺测定。
复查坍落度:运输至现场后再次检测,若坍落度损失>30mm,由试验室调整(如加同品种外加剂),严禁私自加水。
大体积混凝土测入模温度:用温度计插入混凝土50mm处,入模温度≤30℃(夏季用冰水拌合或骨料预冷降温)。
检查和易性:观察是否离析(骨料下沉)或泌水,离析需重新搅拌,泌水多则调整外加剂(加引气剂)。
浇筑过程的实时管控
均匀布料:泵管每3-5m移动一次,避免集中堆放变形;人工用铁锹平仓,覆盖整个模板截面,无空洞。
控制振捣质量:插入式振捣器插入深度超下层50mm,间距≤作用半径1.5倍(如半径300mm,间距≤450mm),振捣至表面泛浆无气泡(20-30秒),严禁过振(离析)或漏振(蜂窝)。
分层浇筑厚度:≤300-500mm(对应振捣器长度),用模板刻度线或测杆标记,避免分层过厚形成冷缝。
处理施工缝:旧混凝土表面凿毛(深度≥5mm),高压水冲洗,铺10-20mm厚同配合比砂浆(结合层),确保粘结牢固。
养护过程的跟踪检测
监控温度与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25℃,前3天每2小时测(温度计或传感器),之后每4小时。大体积混凝土布置中心、表面、环境传感器,温差超25℃加保温层。
保持湿度:养护湿度≥90%(手持湿度计测),夏季每2小时洒水,冬季用塑料膜+土工布覆盖,避免水分蒸发。
控制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7天,抗渗或掺缓凝剂≥14天,12小时内开始养护,记录起始与结束时间。
检测早期裂缝:每日巡视,若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宽≤0.1mm),及时覆盖湿麻袋或喷养护剂,防止扩展。
特殊部位的专项检测
后浇带检测:清理杂物(高压水冲),旧混凝土表面凿毛≥5mm;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比原结构高一级(如原C30用C35),测坍落度140-160mm、入模温度≤30℃。
大体积混凝土控降温速率:降温速率≤2℃/天,用温度数据调养护措施(如加保温层),避免过快导致裂缝。
预制接头检测:接头混凝土坍落度100-140mm(便于填充),用小型振捣器(直径25mm)振捣,确保无空洞,表面用抹刀抹平。
防水施工缝测止水带:止水带位置偏差≤5mm,接头焊接牢固(无缝),长度满铺施工缝,用钢尺量测。
实体强度的抽测验证
回弹法测表层强度:打磨表面浮浆,按JGJ/T 23-2011布置测区(每区16点,≥10区),用回弹仪垂直测试,结合碳化深度(酚酞试剂测≤6mm)换算强度。
钻芯法验证:回弹有异议时,用钻芯机取100mm直径芯样(高径比1:1),端面补平(平整度≤0.05mm)后做抗压试验,取芯避开钢筋(探测仪定位),每构件≥3个芯样。
超声回弹综合法:结合超声波速度(≥3.5km/s)与回弹值,用回归公式算强度,更准确反映深层强度,换能器涂黄油保证耦合。
检测时间:回弹法28天后做,钻芯法可28天或更晚,早强检测需试验室验证(如7天测强预测28天强度)。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