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无损探伤依据GB/T 11345标准的技术实施要求
无损探伤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GB/T 11345《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是我国钢结构熔化焊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核心技术标准,适用于厚度8-40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等材料的焊缝检测。该标准通过明确仪器校准、操作流程、缺陷评定等细节要求,为超声探伤的准确性、一致性提供了权威依据,是保证工程结构焊接质量、预防安全隐患的关键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与探伤人员资质要求
GB/T 11345的适用边界清晰:仅针对“厚度8mm至400mm的熔化焊对接焊缝”,涵盖Q235、Q355等常用结构钢;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等特殊材质焊缝(需参考GB/T 29712等专用标准)。探伤方式以横波斜探头为主,辅以纵波直探头检测焊缝根部缺陷。
探伤人员需具备国家或行业认可的UT(超声检测)资格证,且等级与工作难度匹配——一级人员可在二级及以上指导下操作,二级可独立完成检测与报告,三级负责技术审核。操作前需熟悉工件的焊接工艺(如埋弧焊、手工电弧焊)、坡口形式(如V型、X型),避免因对工件不了解导致漏检。
仪器与探头的性能要求及校准规范
超声探伤仪需满足核心性能指标:灵敏度余量≥60dB(2MHz、φ20mm探头配CSK-IA试块);水平线性误差≤1%(确保缺陷定位准确);垂直线性误差≤5%(保证幅度定量可靠);分辨力≥18dB(能区分相邻缺陷回波)。实际选型优先选数字式仪器,方便存储波形与追溯。
探头选择需匹配工件:频率2-5MHz(厚板用2MHz减少衰减,薄板用5MHz提高分辨力);斜探头折射角按板厚调整——8-25mm板厚用K2探头(折射角≈63°),25-50mm用K1.5(≈56°);晶片尺寸8-20mm(过小易漏检,过大灵活性差)。
校准需在检测前完成:水平线性用CSK-IA试块的φ2mm横孔(孔距10mm),调整仪器使回波间距与实际孔距一致;垂直线性用衰减器调回波幅度,绘制曲线确保误差≤5%;灵敏度校准用CSK-IA的φ2mm×20mm横孔,将回波调至屏高80%,作为基准灵敏度。
对比试块的材质与使用规范
GB/T 11345规定的对比试块包括CSK-IA(通用)、CSK-ⅢA(曲面焊缝)及专用试块(与被检工件厚度、坡口一致)。试块材质必须与工件完全一致——比如被检工件是Q355B钢,试块也需用同牌号、同热处理状态的钢材,避免声速差异导致误差。
试块表面需平整光滑(Ra≤6.3μm),无锈蚀、划痕或变形。使用前需检查:若表面有锈,用细砂纸打磨至金属光泽;若有裂纹或变形,立即更换。试块需干燥保存,避免受潮生锈,每次使用后用干净布擦拭。
曲面焊缝探伤需用CSK-ⅢA试块(曲率半径与工件一致),确保探头与试块接触良好。专用试块需模拟被检焊缝的厚度与坡口,比如工件是20mm厚V型坡口,试块也需做相同尺寸的坡口,用于调整灵敏度与验证缺陷检测能力。
耦合剂的选择与使用要点
耦合剂的作用是排除空气、传递声波,GB/T 11345推荐机油、甘油、水溶性浆糊等。要求声阻抗接近钢材(约4.5×10^6 kg/(m²·s)),粘度适中——太稀易流失,太稠阻碍探头移动;无腐蚀性,避免损伤工件表面。
使用时涂抹量需控制:均匀涂在探测面,厚度约0.1-0.3mm,以探头移动时无明显阻力、回波稳定为准。若工件表面有油污,需先擦干净,否则耦合剂与油污混合会增加声衰减,导致缺陷回波变弱甚至消失。
探测面准备与扫查操作要求
探测面前需处理表面:去除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焊渣、飞溅、油污,用砂纸打磨至Ra≤6.3μm。若探测面是焊缝侧面,需打磨至与母材齐平,避免探头与焊缝棱边接触产生杂波。
扫查需遵循三条规则:移动速度≤150mm/s(约每秒移动一个晶片长度),避免漏检;覆盖率100%——斜探头扫查时,相邻两次重叠宽度≥晶片宽度10%;热影响区(宽度约板厚1.5倍)需单独扫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缺陷区域。
扫查方式包括全面扫查(覆盖焊缝及热影响区)、交叉扫查(用两个不同折射角探头扫查同一区域,避免漏检)、环绕扫查(曲面焊缝)。发现可疑回波时,用“前后左右旋转法”确认:前后移动看幅度变化(测缺陷长度),左右移动看位置(测宽度),旋转看形状(判缺陷取向)。
缺陷的定性、定量与等级评定
缺陷定性靠回波特征:裂纹回波尖锐高耸,旋转探头时幅度骤降;未熔合回波连续稳定,移动探头位置不变;气孔回波低矮分散,移动时快速消失;夹渣回波宽大不规则,幅度变化慢。
定量用“当量法”: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用CSK-IA试块横孔当量——缺陷回波幅度与φ2mm×20mm横孔一致,当量就是φ2mm;面积型缺陷(裂纹、未熔合)用“长度法”——探头沿缺陷长度移动,回波幅度降至基准灵敏度50%时,两点间距即为缺陷长度。
等级评定按标准表格:Ⅰ级焊缝不允许裂纹、未熔合、未焊透;Ⅱ级允许少量气孔(单个≤φ2mm,累计≤10mm/100mm焊缝);Ⅲ级允许更大缺陷(单个≤φ3mm,累计≤20mm/100mm焊缝)。需注意:缺陷在焊缝中心比边缘更严重,需降低等级。
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编制要求
记录需如实填写:工件信息(名称、编号、材质、厚度)、仪器参数(型号、探头频率、折射角)、耦合剂、探测面状态、灵敏度设置(基准灵敏度+增益量)、缺陷信息(位置、类型、尺寸、当量)。记录用钢笔填写,不得涂改,修改需签字确认。
报告需包含:报告编号、委托单位、检测日期、标准号(GB/T 11345)、工件信息、仪器参数、检测结果(缺陷等级)、检测与审核人员签字、单位盖章。报告需清晰准确,不合格焊缝需注明缺陷位置与处理建议(如返修后重新检测)。记录与报告需保存≥5年,便于后续追溯。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