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无损探伤在厚板对接焊缝根部未焊透的检测技巧
无损探伤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厚板对接焊缝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桥梁钢结构、海工装备等重载关键结构,其根部未焊透缺陷因隐藏深、危害性大(易引发疲劳裂纹扩展),成为无损检测的重点与难点。超声波无损探伤凭借穿透能力强、对线性缺陷敏感的优势,是检测根部未焊透的核心手段,但厚板(通常指厚度≥20mm)的声衰减大、焊缝结构复杂等因素,对检测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缺陷特征、前期准备、参数设定等维度,系统梳理超声波检测根部未焊透的关键技巧。
厚板对接焊缝根部未焊透的缺陷特征
根部未焊透是焊缝根部母材与焊缝金属未完全熔合、或未填满根部间隙的缺陷,多由焊接电流过小、焊速过快或焊枪定位偏差导致。在厚板中,其形态多为沿焊缝纵向延伸的线性缺陷,宽度通常0.1-1mm,深度对应根部间隙(1-3mm),位置多在焊缝根部中心,也可能因焊枪偏移偏离中心1-2mm。
厚板多层焊接的特点会让根部未焊透更隐蔽——下层缺陷被上层焊缝覆盖,声束需穿透多层焊缝才能到达,而厚板高衰减(如碳钢每10mm衰减1-2dB)会弱化信号。此外,厚板根部应力集中更明显,未焊透的扩展风险高于薄板,检测精准度要求更高。
超声波检测的前期准备技巧
设备优先选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需具备高分辨率模数转换(≥12位)、宽动态范围(≥80dB)和实时波形存储功能,能处理厚板高衰减信号。厚度≥50mm的厚板建议用带聚焦功能的仪器,通过聚焦声束增强根部缺陷信号。
探头选型需匹配板厚:板厚20-40mm选K2-K2.5斜探头,40-80mm选K1.5-K2,≥80mm选K1-K1.5。K值过小会增加声程衰减,过大则指向性差易漏检。频率选2-5MHz:2MHz适合≥60mm厚板(衰减小),5MHz适合20-60mm厚板(分辨率高)。
耦合剂选粘度高(≥100mPa·s)的工业甘油或专用耦合剂,厚板表面需打磨焊缝两侧20-50mm范围,去除氧化皮、飞溅,确保粗糙度Ra≤6.3μm——若表面粗糙,耦合损耗会增加3-5dB,直接影响信号捕捉。
检测工艺参数的设定要点
声程设定需覆盖根部位置:厚板根部未焊透深度约为板厚10%-20%(如30mm厚板约3-6mm),声程应调整为“探头前沿+根部深度/sinθ”(θ为折射角),确保声束焦点落在根部。聚焦探头的聚焦深度需精准对准根部(如30mm厚板设为5mm)。
灵敏度校准需结合试块与衰减补偿:先用CSK-ⅢA试块校准探头角度、声程,再用同材质、同厚度的自制试块(模拟根部未焊透,间隙1mm、长度50mm)调整增益,使试块信号达屏幕80%。之后按每10mm厚度增加2-3dB增益补偿衰减(如80mm厚板需加12-18dB)。
脉冲宽度选0.5-1μs的窄脉冲,提高纵向分辨率——窄脉冲能区分根部未焊透(3mm深)与上层熔合线缺陷(10mm深),避免信号重叠;若脉冲过宽,两种缺陷信号会合并导致误判。
扫查方式的优化策略
纵向扫查是基础:沿焊缝方向匀速移动探头(速度≤100mm/s),声束与焊缝平行,能捕捉沿焊缝延伸的线性未焊透——缺陷信号随探头移动连续显示,波形稳定。扫查时保持探头压力均匀(0.5-1kg),避免耦合不良丢信号。
横向扫查补漏:垂直焊缝移动探头(范围为焊缝两侧各50mm),检测偏离中心的未焊透。例如焊枪偏移导致未焊透在左侧1mm时,纵向扫查声束无法直达,横向扫查角度变化后声束能击中缺陷。
斜向扫查应对多层焊:针对多层多道焊厚板,上层熔合线会反射声束,此时用探头与焊缝成30-45度角扫查,声束绕过熔合线直达根部。扫查时用标记笔记录可疑位置,便于后续验证。
组合扫查全覆盖:将纵向、横向、斜向结合成“网格状”路径——先纵向扫全焊缝,再横向扫每100mm段,最后斜向扫可疑区,消除检测盲区。
缺陷信号的识别与判定技巧
信号连续性是核心特征:根部未焊透信号为连续线性波形,探头移动50mm以上仍持续;气孔是孤立脉冲(移动10mm内消失),夹渣是不规则块状波形(宽度变化大)。例如连续100mm的线性信号基本可判定为未焊透,孤立脉冲更可能是气孔。
相位分析辅助判定:用相位反转功能观察信号相位——未焊透是空气/金属界面,反射波相位与底面反射波(金属/空气)相反;夹渣是金属/非金属界面,相位与底面一致。比如底面波为正脉冲时,未焊透信号为负脉冲。
动态波形观察:移动探头时,未焊透波形宽度变化小(≤2mm),因缺陷线性;夹渣波形宽度变化大(≥5mm),因形态不规则。用全景扫描记录信号连续度,连续线性轨迹是未焊透典型特征。
复杂工况下的应对技巧
表面粗糙的处理:手工焊厚板表面粗糙度≥12.5μm时,增加耦合剂用量(每平方厘米0.5ml)或用软膜探头(前端有弹性橡胶膜)减少间隙。若仍不行,需用120目砂纸精细打磨至粗糙度达标。
分层缺陷的干扰:厚板轧制可能有平行表面的分层,会产生强反射掩盖根部信号。需先用直探头扫查分层位置,若分层在板厚20%处(如30mm厚板在6mm处),调整探头K值为1.5,使声束从分层下方绕过直达根部。
多层焊的穿透技巧:埋弧焊多层焊的上层熔合线会反射声束,此时用二次波检测——声束先到工件底面反射后再到根部。例如80mm厚板用K1探头,二次波声程约226mm,能穿透上层焊缝到达根部。
校准与验证的关键环节
试块需同材质同厚度:自制试块材质(如Q345钢)、厚度需与工件一致,模拟根部未焊透(间隙1mm、长度50mm)。校准前用超声测厚仪测试块厚度,误差≤0.1mm,避免声程设定错误。
现场验证提可靠性:超声波可疑区需用射线探伤(X射线或γ射线)验证,射线能直观显示缺陷形态,与超声波信号结合确认是否为未焊透。例如超声波检测到连续线性信号,射线显示根部有1mm宽线性缺陷,即可确认。
仪器每日校准:检测前用CSK-ⅠA试块校准水平线性(误差≤1%),确保时间轴与声程对应;用CSK-ⅡA试块校准垂直线性(误差≤5%),确保声幅准确。水平线性误差大会导致深度误判,垂直线性误差大会影响声幅评估。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