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农副

食品农副

服务热线:

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材料重金属检测的迁移测试标准解读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2-26

重金属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材料是食品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其含有的重金属(如铅、镉、铬等)可能因迁移进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损害(如神经系统损伤、器官功能异常)。为规范此类风险,各国出台了食品接触塑料包装重金属检测的迁移测试标准,明确了测试方法、条件及限量要求,是企业合规生产与监管部门执法的重要依据。

迁移测试的核心定义与原理

食品接触塑料包装的重金属迁移测试,本质是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下,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通过接触转移至食品的过程。这里的“迁移”并非简单的“溶解”,而是重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借助分子扩散、相似相溶原理,从塑料基质向食品介质转移的动态过程——塑料中的重金属可能以游离态存在,或与聚合物链弱结合,当接触食品时,会因浓度差驱动向食品一侧扩散。

测试的核心原理是“模拟替代”:由于实际食品种类繁多(水性、酸性、油性等),无法逐一测试,因此用“食品模拟物”替代实际食品,模拟不同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pH值、极性、脂肪含量);同时,通过控制温度、时间、接触面积等参数,模拟包装材料的实际使用条件(如冷藏、加热、长期储存),从而量化重金属的最大可能迁移量。

例如,当塑料包装接触高温油性食品(如油炸食品)时,油脂会加速塑料中脂溶性重金属的溶解;而接触酸性食品(如橘子汁)时,酸性环境会促进重金属离子的解离,增加迁移风险——迁移测试正是通过模拟这些场景,评估重金属迁移的实际风险。

食品模拟物的选择逻辑与标准规定

食品模拟物的选择是迁移测试的关键,需匹配实际食品的“迁移特性”。根据GB 5009.156-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食品模拟物分为四类:水性模拟物(蒸馏水/去离子水)、酸性模拟物(4%乙酸)、酒精性模拟物(10%、20%、50%乙醇)、油性模拟物(异辛烷或95%乙醇)。

水性模拟物对应矿泉水、纯水等水性食品,其极性与水一致,用于测试塑料中水溶性重金属的迁移;酸性模拟物(4%乙酸)对应醋、果汁(pH≤4.5)等酸性食品,酸性环境会解离塑料中的重金属盐(如醋酸铅),释放出铅离子;酒精性模拟物根据乙醇浓度不同,对应不同酒精含量的食品(如10%乙醇模拟啤酒,50%乙醇模拟白酒),测试醇溶性重金属的迁移。

油性模拟物是最特殊的一类:异辛烷模拟纯脂肪类食品(如动物油、植物油),95%乙醇模拟含脂溶性成分的水性食品(如奶油蛋糕)。需注意的是,油性模拟物的选择需根据包装的“实际接触油脂含量”——若食品含脂肪量≥5%,则需用异辛烷作为模拟物;若脂肪量<5%,可用95%乙醇替代。

欧盟标准(EC 1935/2004)的模拟物选择更细致:比如酸性模拟物用3%乙酸(而非中国的4%),酒精性模拟物用20%乙醇对应含酒精饮料,油性模拟物用葵花籽油(针对真实油脂)或异辛烷(针对脂溶性食品)——这种差异源于不同地区对食品分类的细化程度不同,企业需根据目标市场调整模拟物选择。

迁移测试的条件设定(温度、时间、接触面积)

迁移测试的条件需模拟包装材料的“实际使用场景”,核心参数包括温度、时间、接触面积与模拟物体积比。根据GB 31604.1-201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温度与时间的组合需对应包装的“预期使用温度”:

——冷藏/冷冻场景:模拟温度为4℃或-18℃,时间为24小时(对应短期冷藏)或7天(对应长期冷冻);

——室温储存场景:模拟温度为25℃,时间为10天(对应保质期内的长期接触);

——加热场景:模拟温度根据加热方式调整,如微波炉加热用100℃/30分钟,烤箱加热用180℃/1小时,高压灭菌用121℃/2小时(对应罐头包装)。

接触面积与模拟物体积比(S/V)是另一关键参数,标准规定为6dm²/L(即每升模拟物接触6平方分米的包装材料)——这一比例源于“最坏情况”原则,即模拟包装材料与食品的最大接触面积(如薄膜包装完全包裹食品),确保测试结果反映最大可能的迁移量。

例如,若测试一款用于包装果汁的塑料瓶,其实际使用条件是室温储存(25℃)、接触时间为30天(保质期),则迁移测试需用4%乙酸(模拟果汁的酸性)作为模拟物,温度25℃,时间30天,S/V=6dm²/L,以模拟最严格的迁移场景。

重金属限量指标与检测方法的对应关系

迁移测试的最终结果需与“限量指标”对比,判断是否合规。根据GB 4806.7-2016《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常见重金属的迁移限量为:铅≤0.01mg/kg(以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计)、镉≤0.002mg/kg、铬≤0.01mg/kg、汞≤0.001mg/kg。

这些限量值的设定基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以铅为例,FAO/WHO规定铅的ADI为0.002mg/kg体重,假设成年人每日摄入食品1kg,并考虑到土壤、水等其他来源的铅暴露,食品接触包装的铅限量需更严格,因此设定为0.01mg/kg。

检测方法需匹配重金属的性质及限量要求。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AAS适合单元素检测(如仅测铅),灵敏度可达0.001mg/kg,操作简单;ICP-MS适合多元素同时检测(如同时测铅、镉、铬、汞),灵敏度更高(可达0.0001mg/kg),但设备成本更高。

例如,测试铅的迁移量时,若用AAS,需先将食品模拟物中的铅离子转化为铅原子(通过原子化器),再通过吸收283.3nm波长的光量化浓度;若用ICP-MS,则将模拟物雾化后引入等离子体,使铅离子化,再通过质谱仪检测离子的质荷比实现定量。

迁移测试的操作关键与常见误区

迁移测试的操作需严格遵循标准,否则会导致结果偏差。首先是样品制备:需从包装材料的“代表性部位”取样(如塑料瓶的瓶身、瓶盖,薄膜的卷头、卷尾),裁剪成10cm×10cm的碎片(避免边缘效应影响迁移),并确保样品表面无油污、灰尘等污染物——若样品表面有印刷油墨,需去除油墨层(油墨中的重金属可能干扰测试)。

其次是接触过程的控制:样品需完全浸没在食品模拟物中,避免空气接触(空气会氧化模拟物,影响重金属迁移);测试容器需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避免容器本身的重金属迁移);温度控制需精确(误差≤±1℃),否则温度过高会加速迁移,导致结果偏高。

第三是空白试验:需同时做“空白模拟物”测试(即未接触包装材料的模拟物),扣除模拟物本身的重金属本底值——例如,若空白模拟物中的铅含量为0.0005mg/kg,样品测试值为0.0015mg/kg,则实际迁移量为0.001mg/kg(0.0015-0.0005)。

常见误区包括:用实际食品代替食品模拟物(实际食品中的其他成分会吸附重金属,导致结果偏低);未控制接触面积(如样品未完全浸没,导致迁移量偏低);忽略温度时间的匹配(如用25℃测试微波炉使用的包装,导致结果偏低)。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