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农副

食品农副

服务热线:

食用油加工过程中重金属检测的关键控制环节有哪些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3-06

重金属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用油是日常饮食的核心食材,其安全直接关系人体健康。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因无法代谢、长期蓄积的特性,会严重损害肝、肾等器官,甚至诱发癌症。因此,在食用油加工全流程中,精准识别重金属检测的关键环节,是从源头到终端保障产品安全的核心手段。本文聚焦加工各环节的实操要点,拆解重金属检测的关键控制点与落地方法。

原料验收环节:源头重金属风险的首次筛查

原料是食用油重金属的首要来源,验收需从“环境溯源”与“精准检测”双维度切断风险。首先核查产地环境——要求供应商提供土壤、灌溉水的重金属报告(参考GB 15618-2018),若产地曾有工业污染史(如化工厂旧址),需额外增加抽样量。

抽样检测需确保代表性:按每批原料5%~10%的比例抽取样本,覆盖顶部、中部、底部不同位置,花生需同时取果仁与果壳,菜籽需混合籽粒与附着泥土。

不同原料的风险差异需针对性应对:花生易吸附土壤中的镉,需重点检测镉含量(参考GB 2762-2017中花生镉限量0.5mg/kg);菜籽易受收割设备污染,需加强铅指标检测(限量0.5mg/kg)。

验收结果处理需严格:若原料重金属超过限量1.5倍,直接拒收;若在限量内但接近阈值(如铅含量0.45mg/kg),需降级用于工业用油,禁止流入食用加工环节。

预处理阶段:去除原料中裹挟的重金属杂质

原料中的杂质(土壤颗粒、金属碎屑)是重金属的重要载体——土壤含镉、铅,金属碎屑含铁、铬,需通过“风选+磁选+比重去石”组合工艺去除。

风选分离轻杂质:调整风速至3~5m/s,分离灰尘、碎叶;磁选机吸附铁磁性杂质,每2小时清理一次;比重去石机利用密度差分离砂石,需定期检查筛网磨损情况(每月一次)。

工艺参数随原料调整:潮湿花生(水分≥10%)需加大风速至6m/s,菜籽含多金属杂质则延长磁选时间至60秒。

杂质抽检是关键:收集各环节杂质混合后取100g检测,若重金属超过原料限量2倍(如菜籽铅限量0.5mg/kg,杂质铅>1mg/kg),需重新调整工艺(如增加一次风选)。

压榨/浸出过程:防范设备与溶剂的二次污染

压榨环节关注设备腐蚀:铸铁榨油机若防腐层破损,会释放铁、铅,需每周检查榨螺表面,发现脱落立即更换;不锈钢304榨膛每季度用X射线荧光检测溶出量(铁≤10mg/kg、铅≤0.5mg/kg)。

浸出溶剂需严控质量:六号溶剂油需供应商提供重金属报告(铅≤0.5mg/kg),每批抽样检测,若溶剂中铅超标,直接拒收。

压榨温度也需注意:高温(>180℃)会加速设备腐蚀,需将压榨温度控制在120~150℃,避免因过热导致重金属溶出。

浸出后的混合油需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温度控制在80~90℃,避免溶剂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回收溶剂需再次检测重金属,确保循环使用安全。

精炼工序:吸附剂与工艺参数的双重控制

脱色环节依赖食品级活性白土:需符合GB 25571-2011,要求白土铅≤10mg/kg、砷≤2mg/kg,添加量为毛油的2%~5%,过少无法吸附,过多易残留。

工艺参数需精准:脱色温度105~110℃、搅拌20~30分钟,确保白土与毛油充分接触;脱臭用蒸汽需检测重金属(铅≤0.01mg/L),避免蒸汽污染。

精炼效果需验证:对比毛油与成品油的重金属差值——毛油铅0.8mg/kg,精炼后需≤0.5mg/kg(下降≥37.5%),若差值不足,需增加白土添加量(如从3%到4%)。

脱胶环节也需注意:磷酸脱胶时,磷酸中的重金属(如铅)会进入油中,需选择优级纯磷酸(铅≤0.001mg/L),并检测脱胶后的胶质重金属含量,避免残留。

半成品暂存:避免容器的重金属迁移

半成品暂存罐需用食品级材质:优先选择304不锈钢或316L不锈钢,禁止使用镀锌罐(锌易溶出),每批存前用空白油测试溶出量(镍≤0.5mg/kg)。

存储温度需控制:油脂在高温(>30℃)下会加速与容器的化学反应,需将暂存温度保持在15~25℃,避免重金属迁移。

罐体清洁是关键:每批存储后需用热水(60℃)冲洗罐体,去除残留油脂,避免油脂氧化后腐蚀罐体,释放重金属。

半成品需定期抽检:每3天从储罐不同位置取样本检测,若重金属含量较存入时上升超过0.1mg/kg,需更换暂存罐或检查罐体防腐层。

灌装前终检:成品出厂的最后安全闸

终检需批批覆盖全项目:每批抽取10个样本(不同储罐、灌装线),检测铅、镉、汞、砷(参考GB 2762-2017),铅≤0.5mg/kg、镉≤0.1mg/kg。

检测方法选高灵敏度技术:汞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铅、镉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砷用ICP-MS,确保低浓度重金属被精准检出。

不合格批需追溯:若某批铅含量0.6mg/kg,需查原料验收(是否原料超标)、精炼记录(白土添加量是否足够)、暂存罐(是否迁移),找到根源后重新加工。

终检报告需存档:每批报告保存2年,便于后续追溯,若出现消费者投诉,可快速调取检测数据核实。

包装材料验证:阻断终端迁移的隐性风险

PET瓶需无锑催化:选择无锑PET瓶(锑≤0.5mg/kg),并做迁移试验——40℃静置10天,油中锑≤0.05mg/kg,避免长期接触损害心脏。

玻璃瓶用无铅釉:彩色瓶需检测铅溶出量(≤0.5mg/L,GB 4806.5-2016),避免釉料中的铅迁移至油中。

标签油墨需食品级:选择符合GB 9685-2016的油墨,检测油墨中铅、镉含量(铅≤10mg/kg、镉≤1mg/kg),避免标签脱落导致迁移。

包装材料需每批检测: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每批抽样验证,若材料中重金属超标,直接更换供应商。

检测方法质控:确保数据准确的核心支撑

仪器需定期校准:ICP-MS、AAS每月用标准溶液校准,每半年第三方检定,若偏差超过5%,调整参数(如ICP-MS雾化器流量)。

试剂选优级纯:硝酸、高氯酸需检测空白值(硝酸铅≤0.001mg/L),若空白值超仪器检出限2倍,更换试剂。

人员需持证上岗:检测员持食品检验资格证,每季度盲样考核(用已知浓度标样测试),不合格者重新培训。

实验室环境需控制:检测室温度保持20~25℃、湿度≤60%,避免湿度高导致仪器漂移,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