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

化学化工

服务热线:

建筑幕墙材料阻燃性能测试项目有哪些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5-29

阻燃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形式,其阻燃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与财产保护。为确保幕墙材料在火灾中不加剧火势、不产生有害产物,需通过一系列专业测试评估其阻燃性能。本文将详细梳理建筑幕墙材料阻燃性能的核心测试项目,涵盖燃烧等级、耐火极限、烟密度、热释放等关键维度,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清晰的测试参考。

燃烧性能等级测试

燃烧性能等级是建筑幕墙材料阻燃性能的基础分级,我国现行标准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将材料分为A1、A2、B1、B2、B3五个等级,其中A类为不燃材料(如钢化玻璃、铝合金),B1类为难燃材料(如阻燃聚碳酸酯板),B2类为可燃材料(如普通铝塑板)。

氧指数法(GB/T 2406-2009《塑料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是测定材料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的常用方法。测试时,将试样固定在氧氮混合气流的燃烧筒中,点燃试样顶端,观察其持续燃烧情况。氧指数(OI)越高,材料越难燃——A1级材料的氧指数通常超过90%,B1级材料氧指数一般≥32%,B2级材料≥26%。

垂直燃烧法(GB/T 2408-2008《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用于评估材料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行为。将试样垂直固定,用本生灯(火焰高度20mm)在试样下端点燃10秒,观察火焰蔓延高度、熄灭时间及滴落物情况。例如,B1级材料要求点火后火焰高度不超过150mm,熄灭时间≤30秒,且滴落物不引燃下方滤纸。

不同幕墙材料的测试重点不同:玻璃幕墙的钢化玻璃面板通常为A1级,无需额外处理;而铝塑板、塑料扣板等有机材料需通过添加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提升燃烧等级。

耐火极限测试

耐火极限是指幕墙材料在标准火灾条件下,保持完整性、隔热性的时间,是评估幕墙抗火能力的核心指标。对于幕墙而言,主要关注“完整性”(不出现火焰穿透、裂缝)和“隔热性”(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

测试依据GB/T 9978-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进行:将试样安装在耐火试验炉的开口处,受火面承受ISO 834标准火灾曲线(1小时内温度升至1100℃),同时施加0.03MPa正压(模拟热膨胀压力)。用热电偶测背火面温度,用观察孔检查火焰穿透情况。

玻璃幕墙需关注密封胶性能——硅酮密封胶在高温下会软化,若密封失效,火焰可能从缝隙穿透;石材幕墙则需测试石材面板的开裂情况:天然花岗岩在高温下易因热胀冷缩开裂,导致完整性破坏。

例如,某隐框玻璃幕墙受火30分钟后,玻璃未炸裂、密封胶未脱落,背火面温度仅上升25℃,满足“1级耐火极限”(≥30分钟)要求;而未做防火处理的铝塑板幕墙,受火10分钟后即出现面板变形、火焰穿透,耐火极限仅8分钟。

烟密度等级测试

火灾中,烟雾的危害远大于火焰——烟雾会降低能见度、消耗氧气,并释放有毒成分。烟密度等级(SDR)是评估幕墙材料产烟量的关键指标。

测试按GB/T 8627-200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进行:将试样置于烟密度测试仪的燃烧箱中,用丙烷气点燃(火焰高度40mm),通过光学系统测量烟雾对光的遮挡率。关键指标包括“最大烟密度(MSD)”和“烟密度发展速率(RSD)”——MSD是燃烧过程中烟密度的最大值,RSD是烟密度上升速度(数值越小,烟雾扩散越慢)。

标准要求:B1级材料MSD≤75、RSD≤120;B2级材料MSD≤90、RSD≤200。例如,阻燃聚碳酸酯板的MSD约50,普通PVC板的MSD可达85,后者火灾中会产生大量浓烟,严重阻碍逃生。

烟密度还与材料厚度相关:10mm厚的阻燃板产烟量少于3mm厚的铝塑板;幕墙的开启扇设计也会影响烟雾扩散——通风良好的幕墙能快速排烟,降低烟密度。

燃烧滴落物/微粒测试

燃烧滴落物/微粒是有机幕墙材料(如塑料板、铝塑板)的重要测试项目——滴落物可能引燃下方可燃物(如地毯、窗帘),扩大火灾范围。

测试按GB/T 2408-2008中的“垂直燃烧滴落物试验”进行:将试样垂直固定,点燃后观察滴落物的产生时间、数量及温度,在试样下方300mm处放一张滤纸(120g/m²),检查是否引燃。

标准要求:B1级材料的滴落物不得引燃滤纸;B2级材料的滴落物可引燃滤纸,但滴落时间需≥10秒(给逃生留出时间)。例如,阻燃ABS板燃烧时产生少量低温熔融滴(≤100℃),不会引燃滤纸;而普通聚苯乙烯板的滴落物温度高达300℃,瞬间即可引燃滤纸。

复合幕墙材料需测试芯层性能:铝塑板的铝层会熔化,但塑料芯层若为阻燃级(如聚烯烃),则滴落物量少且不易引燃;若芯层为普通聚乙烯,则滴落物多且易燃。

热释放速率测试

热释放速率(HRR)是衡量火灾蔓延速度的核心指标——HRR越高,火灾扩散越快。对于幕墙材料而言,HRR直接影响火灾的“发展阶段”。

测试用锥形量热仪(GB/T 16172-2007《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将试样置于锥形加热器下,施加50kW/m²辐射热(模拟火灾热辐射),通过氧气消耗法计算HRR。关键指标包括“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PHRR是HRR的最大值(数值越低越好),THR是燃烧全过程总热量(数值越小,火灾总能量越低)。

不同材料的热释放特性差异大:钢化玻璃PHRR≈0(不燃烧);阻燃聚碳酸酯板PHRR≈200kW/m²;普通铝塑板PHRR可达500kW/m²(塑料芯层燃烧放热)。某项目用PHRR=150kW/m²的阻燃铝塑板替代普通板后,火灾蔓延速度降低40%。

热释放还与材料朝向有关:幕墙外表面(朝室外)受火时,HRR通常低于内表面(朝室内)——室外空气流动快,能带走部分热量,降低燃烧强度。

毒性气体释放测试

燃烧产生的毒性气体是火灾伤亡的主要原因(约占70%),常见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氰化氢(HCN)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HCl刺激呼吸道引发肺水肿。

测试按GB/T 20285-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进行:将50g试样置于燃烧炉中,按ISO 834曲线加热(30分钟升至92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监测气体成分与浓度。结果按“毒性危险分级”(ZA、ZB、ZC)评定——ZA级(无危险)、ZB级(低危险)、ZC级(中危险),幕墙材料需达ZB级及以上。

例如,PVC幕墙材料燃烧释放大量HCl(浓度达500ppm),属于ZC级;铝合金材料燃烧仅释放少量CO(≤50ppm),属于ZA级;阻燃聚碳酸酯板释放的CO浓度约100ppm,属于ZB级。

毒性测试需关注“产烟速率”:燃烧初期(0-5分钟)是烟毒性最强的阶段——此时温度快速上升,有机成分剧烈分解,释放大量有毒气体。某实验显示,人员在1000ppm CO环境中,3分钟内即会失去意识。

耐候后阻燃性能保持测试

幕墙材料长期暴露在户外,会受紫外线、雨水、高低温影响老化,导致阻燃性能下降。耐候后测试是确保材料长期安全的关键。

测试流程:1、耐候处理——选紫外老化(GB/T 16422.3,1000小时)、湿热老化(GB/T 1740,500小时)或冷热循环(-40℃~80℃,50次);2、性能复测——对老化试样重新测燃烧性能、烟密度等;3、结果判定——老化后性能需符合原始要求(如燃烧等级不降低、烟密度≤原始值+10%)。

例如,某B1级阻燃聚碳酸酯板经1000小时紫外老化后,氧指数从35%降至33%(仍≥B1级),烟密度从50升至55(≤75),符合要求;而未做抗老化处理的阻燃ABS板,老化后氧指数降至28%(B2级),烟密度升至80(接近B1级上限),不符合要求。

耐候测试的关键是“阻燃剂抗迁移性”:若阻燃剂(如溴系)从材料内部迁移至表面,会导致内部阻燃剂含量降低,性能下降。优质材料会用“微胶囊化阻燃剂”(将阻燃剂包裹在聚合物胶囊中),减少迁移。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