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中热老化后玻璃化转变温度DSC分析
高分子材料老化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热老化是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常见的性能衰退形式,会引发分子链断裂、交联或官能团变化,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高分子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临界温度,是衡量热老化程度的核心指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凭借对热量变化的高灵敏度,能精准捕捉热老化后Tg的细微变化,是分析高分子材料热老化的关键技术。本文结合原理、步骤与案例,详细阐述热老化后高分子材料Tg的DSC分析逻辑。
热老化对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热老化,是温度驱动下分子结构的不可逆重构,核心涉及两种反应:分子链断裂(降解)与交联。降解是共价键热分解导致分子链变短,分子量降低;交联是自由基偶联形成三维网络,分子量增大。两种反应往往同时发生,最终结构取决于主导方向。
以聚乙烯(PE)为例,150℃有氧环境下,C-C键断裂生成自由基,与氧结合形成过氧化物,引发链式降解,分子量从50万降至20万;若在氮气中,自由基相互偶联形成交联键,分子量增至80万。
聚氯乙烯(PVC)的热老化更特殊——会发生脱氯化氢(HCl)反应:Cl与相邻C上的H结合生成HCl,留下共轭双键(-CH=CH-)。共轭双键降低分子链柔性,还会引发交联,导致PVC变硬、变色。
这些结构变化的共同结果,是改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降解使链段变短,运动更易;交联使链段被固定,运动更难。而Tg正是链段运动能力的宏观体现,热老化后的结构变化必然反映在Tg中。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材料性能的关联
Tg是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分水岭”:低于Tg时,链段冻结,材料硬脆;高于Tg时,链段自由转动,材料柔韧。它直接决定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与力学特性。
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C)的Tg约150℃,意味着其制品不能长期超过120℃使用——温度接近Tg时,材料从玻璃态转高弹态,强度急剧下降。
天然橡胶(NR)的Tg约-70℃,这是它低温保弹性的关键:-50℃时仍高于Tg,链段可运动,保持弹性。若热老化后Tg升至-40℃,-50℃时材料会进入玻璃态,失去弹性。
热老化对性能的影响,本质是改变Tg:交联主导时,Tg升高,材料从“韧”变“脆”(如环氧树脂老化后Tg从120℃升至140℃,弯曲即断);降解主导时,Tg降低,材料从“硬”变“软”(如PP初期老化,Tg从-10℃降至-15℃,手可轻易掰弯)。
DSC分析Tg的原理及测试基础
DSC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热量差,反映热转变过程。玻璃化转变是二级相变,无潜热但比热容(Cp)突变——链段运动需更多热量,因此DSC曲线出现“台阶”。
Tg的定义通常取“中点温度”(台阶高度1/2处的温度),因重复性最好;也可用“起始温度”(台阶偏离基线的初始点),更贴近实际转变开始。
DSC测试的关键条件:1)气氛:氮气保护,避免二次氧化;2)升温速率:5-10℃/min,过快导致热滞后,Tg偏高;过慢耗时且易漂移;3)样品质量:5-10mg,过大导热不均,过小信号弱。
热老化后DSC测试的样品处理与参数设置
热老化样品易出现“梯度老化”(表面重、内部轻),需保证取样均匀:片状样品取中间层,制品研磨成100目粉末混合。
样品制备需避免机械破坏:低速研磨(<1000rpm)1-2分钟,防止分子链断裂。测试参数需与未老化样品一致——如未老化PP用“氮气、10℃/min、5mg”,老化后需完全沿用,确保结果可比。
测试前需基线校正:用空坩埚运行程序,记录基线,样品曲线减去基线以消除仪器误差。若样品有热历史(如注塑冷却快),需退火处理(加热至Tg+10℃,保持5min再冷却),恢复分子链稳定状态。
常见热老化后Tg变化规律与案例
不同材料的热老化机制不同,Tg变化规律各异,以下是典型案例:
1、聚丙烯(PP):150℃24小时老化(降解主导),Tg从-10℃降至-15℃,DSC台阶变浅(ΔCp减小,链段运动更易);120℃100小时老化(交联主导),Tg升至0℃,台阶变陡(ΔCp增大,链段运动更难)。
2、环氧树脂:150℃100小时老化(交联主导),Tg从120℃升至140℃,DSC台阶右移,材料硬度从邵氏D80升至D90,弯曲即断。
3、天然橡胶:100℃50小时老化(硫化交联),Tg从-70℃升至-60℃,DSC台阶变陡,弹性从500%降至300%,拉伸强度从25MPa降至20MPa。
影响DSC分析结果的关键因素
1、样品不均匀性:梯度老化会导致偏差,需研磨混合消除局部影响。
2、基线漂移:仪器长期使用会导致基线倾斜,需定期校正——用空坩埚测基线,样品曲线减基线得校正曲线。
3、热历史:加工时的冷却速率会影响分子链排列,需退火处理消除,使结果稳定。
4、升温速率:速率过快(>20℃/min)导致Tg偏高,过慢(<5℃/min)耗时且易漂移,需固定速率保证可比。
分子链运动与DSC-Tg变化的内在联系
Tg变化的本质是链段运动能力的改变:降解使链段变短,运动能量减少,Tg降低;交联使链段受约束,运动能量增加,Tg升高。
DSC曲线的“台阶高度”(ΔCp)反映链段运动的“活跃程度”:ΔCp越大,参与运动的链段越多(如PP交联后期,未交联链段仍可运动);ΔCp越小,链段运动越受限(如PP降解初期,链段短易运动)。
“台阶位置”(Tg值)反映链段运动的“最低温度”:Tg越高,运动所需温度越高,能力越弱;Tg越低,运动所需温度越低,能力越强。
因此,DSC分析Tg的过程,是通过热量变化间接反映分子结构——台阶的位置与高度,直接对应链段的长度与约束程度,这正是热老化对材料的核心影响。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