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碰撞中骨盆保护的测试评价标准与方法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侧面碰撞是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率较高的类型之一,约占全球车祸总数的30%,而骨盆损伤是侧面碰撞中最常见的严重伤害之一,可导致大出血、内脏损伤甚至终身残疾。因此,建立科学的骨盆保护测试评价标准与方法,对于优化车辆侧围结构、提升乘员安全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从骨盆损伤特点、测试标准、假人设计、工况设置等方面,系统解析侧面碰撞中骨盆保护的测试逻辑与实践路径。
侧面碰撞中骨盆损伤的生物力学特点
骨盆是人体躯干与下肢的连接枢纽,由左右髂骨、坐骨、耻骨通过软骨和韧带连接成环形结构,其生物力学特性表现为“抗挤压能力弱、抗扭转能力差”。侧面碰撞中,车辆侧围的侵入力直接作用于乘员骨盆外侧(髂嵴区域),易引发两种典型损伤:一是耻骨联合处的拉伸分离——单侧髂骨受挤压时,耻骨联合的软骨连接被拉拽,若分离超过25mm,可能导致盆腔内静脉破裂;二是髂骨翼的压缩骨折——高速碰撞下,壁障冲击力超过髂骨屈服强度(约1500N),会造成髂骨皮质断裂,进而压迫内侧输尿管或肠道。
此外,骨盆损伤的“继发性伤害”更需关注:当骨盆变形时,其内部的盆腔空间会被挤压,可能导致膀胱破裂(占侧面碰撞内脏损伤的20%)或直肠穿孔(占10%),这类损伤的致死率远高于单纯骨折。
国际主流测试标准中的骨盆保护要求
目前全球侧面碰撞骨盆保护测试主要遵循三大体系:欧洲Euro NCAP、美国IIHS及中国C-NCAP,核心差异体现在假人选择、工况与指标阈值上。
Euro NCAP 2024版采用“移动可变形壁障(MDB)撞击静止车辆”工况:壁障质量1400kg、速度50km/h,假人用WorldSID 50th男性假人。其骨盆保护要求明确:髂嵴处压力≤350kPa(模拟软组织疼痛阈值),耻骨联合分离≤20mm(避免严重损伤)。
IIHS的测试更侧重极端场景:壁障质量1500kg、速度60km/h,假人用THOR-50M(具备更精准的肌肉模拟),增加“骨盆扭转角”指标——要求旋转角度≤15度,否则易引发骶髂关节脱位。
C-NCAP 2023版参考Euro NCAP框架,但针对中国人体型调整假人参数(骨盆高度降至380mm),并将骨盆加速度阈值设为≤30g(比Euro NCAP更严格)。
假人骨盆模块的设计与校准逻辑
假人骨盆模块的精度直接决定测试有效性。以WorldSID假人为例,其模块由三部分组成:刚性POM塑料模拟髂骨(弹性模量2.5GPa,接近人体皮质骨)、聚氨酯泡沫模拟软组织(密度0.2g/cm³,压缩模量100kPa),以及内置传感器阵列——髂嵴下20mm处装应变片测压力,耻骨联合处装位移传感器测分离量,骶骨处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整体运动。
校准需遵循ISO 15830标准:静态压缩试验中,用50mm压头以5mm/s速度压髂骨模拟层,压入10mm时压力需在800-1200N之间;动态冲击试验中,用10kg落锤从0.5m高度撞击,传感器信号延迟≤1ms,确保捕捉峰值力。
碰撞试验的工况设置要点
工况的重复性与真实性是测试的核心。以Euro NCAP标准碰撞为例,需控制四个变量:一是壁障属性——前端装密度200kg/m³的蜂窝铝,中心高度对齐假人骨盆(座椅R点以上350mm);二是碰撞参数——速度50km/h、角度90度,偏差分别≤1km/h和1度;三是车辆姿态——静止、P挡、座椅调至50th坐姿(靠背角25度、坐垫高400mm);四是重叠率——100%全宽碰撞,确保力均匀作用车门。
IIHS的小重叠侧面碰撞更复杂:壁障与车辆纵轴成75度,重叠率25%,力集中于车门前1/4区域,需额外测骨盆扭转力矩——通过腰部扭矩传感器记录旋转角度,超过15度说明侧围抗扭转能力不足。
骨盆损伤的量化指标与阈值
骨盆损伤需通过多维度指标判定:一是骨盆加速度(骶骨处X轴峰值),Euro NCAP阈值35g,超此值易致骶髂关节脱位;二是骨盆受力(髂嵴处压力),阈值2000N,超此值易引发髂骨骨折;三是耻骨联合分离,IIHS阈值25mm,超此值需手术固定;四是骨盆扭转角,IIHS要求≤15度,否则导致腰部肌肉拉伤。
这些阈值源于生物力学研究:比如耻骨联合分离25mm对应的临床数据显示,60%患者会出现盆腔静脉出血;骨盆受力2000N时,80%尸体试验出现髂骨骨折。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依赖三类设备:高速摄像机(≥1000fps)记录位移,通过Vicon软件算耻骨分离量;传感器系统(应变片、位移传感器)通过DEWETRON采集仪转换信号,采样率≥10kHz;壁障底部力传感器验证工况一致性。
数据处理需去噪与关联:用100Hz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通过时间同步对齐图像与传感器数据(比如壁障接触车门瞬间为t=0,同步提取10ms时的峰值力),再用损伤风险曲线(DRC)关联指标与损伤概率——比如分离20mm对应15%严重损伤概率,30mm对应60%。
车辆侧围结构的优化实践
侧围结构设计直接影响骨盆保护效果。Euro NCAP数据显示,优化侧围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横向加强梁——在车门内板对应骨盆高度(R点以上350mm)装热成型钢加强梁(直径30mm、抗拉强度1500MPa),分散冲击力;二是填充缓冲泡沫——在车门内板与装饰板间填20mm高密度泡沫(300kg/m³),降低局部压力;三是优化B柱刚度——将B柱下端延伸至门槛梁下50mm,增强抗扭转能力。
某紧凑级轿车的优化案例:原设计无加强梁,骨盆受力2200N(超Euro NCAP阈值);优化后加30mm热成型钢梁+20mm泡沫,受力降至1800N,分离量从22mm降至15mm,成功获五星评价。
测试结果的临床验证
假人测试需通过生物力学验证确保真实性。常用方法是尸体碰撞试验:选取10具无骨盆病史的新鲜尸体,模拟侧面碰撞,CT扫描损伤情况与假人数据对比——假人受力2000N时,8具尸体出现髂骨骨折;分离25mm时,6具出现盆腔静脉出血,与Euro NCAP阈值一致。
临床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某医院56例侧面碰撞骨盆损伤患者中,90%分离量超20mm,对应假人测试受力均≥1800N,说明指标能有效预测真实损伤。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