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自动驾驶车辆碰撞后的应急响应功能测试规范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2-26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行驶中的避撞能力,碰撞后的应急响应更是守护乘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套科学严谨的碰撞后应急响应功能测试规范,能确保车辆在事故发生后快速、准确执行双闪警示、车门解锁、高压断电、救援呼叫等动作,同时协同乘员保护系统将伤害降到最低。本文围绕测试场景、触发条件、动作有效性、系统协同等核心维度,拆解自动驾驶车辆碰撞后应急响应功能的测试规范要点,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验证框架。

测试场景的分类与边界定义

碰撞后应急响应的测试场景需覆盖“碰撞类型-严重程度-环境变量”的三维矩阵。碰撞类型包括正面、侧面、追尾及翻滚事故,需分别模拟不同方向对车辆结构和传感器的影响——比如正面碰撞考验前向毫米波雷达的信号采集,侧面碰撞依赖侧向传感器与车身碰撞传感器的协同。碰撞严重程度按国标划分轻度(≤10km/h,变形≤50mm)、中度(10-40km/h,变形50-200mm)、重度(>40km/h,变形>200mm),对应不同应急等级。道路环境需纳入高速(≥80km/h)、城区(≤60km/h)、乡村道路(无路灯),比如高速碰撞后需测试双闪在强光下的识别性,确保后方车辆能及时避让。

测试中需通过实车碰撞或仿真软件(如LS-DYNA)复现场景,比如模拟城区路口15km/h侧面碰撞,验证传感器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信号准确性。场景边界需明确,避免因场景模糊导致测试结果不可信——比如“轻度碰撞”需限定为“车辆无结构性损伤,仅保险杠变形”,确保测试条件统一。

应急功能触发条件的精确验证

触发条件需“不敏感、不迟钝”,核心是验证传感器融合与阈值合理性。首先测试多传感器一致性:模拟25km/h城区追尾,碰撞传感器需在50ms内输出信号,同时毫米波雷达反馈“后方障碍物侵入”,两者融合后触发应急响应,避免单一传感器故障漏触发。其次验证阈值动态调整:轻度碰撞仅触发双闪与解锁,中度叠加断高压电与救援呼叫,重度激活所有动作。

测试用高速摄像机记录触发时机,确保延迟≤100ms——比如50km/h高速正面碰撞,若触发延迟150ms,可能因未及时断高压电导致电池起火。同时需测试触发阈值的容错性,比如碰撞速度波动±5km/h时,触发条件仍稳定,避免因速度误差导致误触发或漏触发。

应急动作的执行有效性评估

应急动作需“快速、彻底、准确”,每个动作符合国标要求。双闪测试点亮时间≤1s、频率1.5-2.5Hz,白天强光下50米外可识别;车门解锁需3s内所有车门(含后备箱)打开,即使车身变形100mm,仍能通过把手开启;高压断电需500ms内切断高压电路(≤36V),用万用表测电池包无残留电压;救援呼叫需位置误差≤10米、信息含碰撞类型与乘员数量,呼叫中心10s内接通。

模拟真实场景验证:比如碰撞后车辆倾斜30°,测试车门解锁不受姿态影响;暴雨天测试救援呼叫的网络稳定性,确保即使4G信号弱,仍能通过卫星发送位置信息。每个动作需重复测试3次,确保结果一致——比如双闪点亮时间3次均≤1s,才算有效。

乘员保护系统的协同性测试

应急响应需与安全带预紧、安全气囊等协同,避免二次伤害。模拟15km/h侧面碰撞,验证安全带预紧器10ms内启动(预紧力≥2kN),保持预紧直到救援;安全气囊弹出后3s内解锁车门,避免气囊阻挡;若有座椅调整功能,碰撞后座椅后移100mm扩大生存空间,不挤压乘员。

用Hybrid III假人测试协同效果:假人胸部加速度峰值需≤80g,头部冲击力降低≥30%——比如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协同后,头部冲击力从120g降到70g,才算达标。协同性测试需覆盖不同乘员体型(如5%女性假人、95%男性假人),确保对所有乘员有效。

数据记录与回溯的完整性要求

数据是事故分析的核心,需覆盖“碰撞前-中-后”全流程。碰撞前30s记录行驶数据(速度、转向、油门)、传感器状态;碰撞中记录触发信号(传感器输出、融合结果);碰撞后记录应急动作日志(双闪、解锁时间)及乘员保护状态(安全带预紧力)。数据需存非易失性存储器,保存≥72小时,可通过OBD或云端读取,加密防止篡改。

测试需验证数据完整性:故意删除部分数据,系统需自动恢复或提示缺失;模拟碰撞后电池断电,数据仍能保存——比如用备用电源维持存储器供电,确保碰撞后数据不丢失。数据格式需符合ISO 26262标准,便于第三方机构解析,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异况下的鲁棒性与容错测试

应急功能需在极端环境与故障下工作,测试覆盖极限工况。环境测试:-40℃低温下,双闪需正常点亮,车门解锁电机无卡顿;85℃高温下,高压断电继电器无粘连,仍能切断电路;暴雨天(50mm/h),毫米波雷达信号无干扰,触发条件准确。

传感器故障测试:模拟碰撞传感器失效,验证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仍能触发应急响应;电池起火场景,测试3s内激活灭火装置,语音提示“立即撤离”,并向救援中心发“电池起火”预警。用火焰传感器记录灭火时间≤10s,确保火势控制在初期。鲁棒性测试需反复进行,比如低温环境下重复测试5次,应急功能均正常,才算通过。

第三方验证与重复性测试要求

应急响应测试需第三方机构验证,确保客观公正。第三方需用ISO 17025标准设备(高速摄像机、加速度传感器),按相同场景重复测试3次,结果误差≤5%——比如3次测试中,双闪点亮时间均为0.8-0.9s,说明结果稳定。

重复性测试覆盖不同批次车辆:同一车型10辆测试车,应急动作触发时间差异≤20ms,解锁时间差异≤500ms,确保生产一致性。测试报告需详细记录场景、设备、数据及结论,比如“车型X在50km/h高速正面碰撞中,所有应急动作均在100ms内触发,符合规范要求”,为型式认证提供支撑。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