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车载电子系统验证中电源管理系统在高低温下的效率测试验证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3-10

车载电子系统验证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车载电源管理系统(PMIC)是整车电子系统的“能量中枢”,负责将动力电池或发电机的电能转换为MCU、传感器、娱乐系统等部件所需的稳定电压。车辆运行环境的极端性(如北方冬季-40℃低温、南方夏季车内60℃以上高温)会直接影响PMIC的器件特性——低温下电容ESR上升、MOS管导通电阻增加,高温下器件漏电流增大、散热压力陡增,这些变化都会导致效率波动,甚至引发部件失效。因此,在车载电子系统验证中,针对PMIC的高低温效率测试是确保其适配整车工况、保障续航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

高低温环境对PMIC效率的影响机制

低温环境下,PMIC的核心器件特性会发生显著变化:陶瓷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会随温度降低呈指数级上升(如-40℃时ESR是常温的3~5倍),导致电容充放电损耗增加;硅基MOS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下降,导通电阻(Rds(on))可从常温的20mΩ升至50mΩ以上,直接提升导通损耗。以某款12V转5V PMIC为例,常温轻载(10%负载率)效率为85%,-40℃时降至78%,主要因MOS管导通电阻增大导致损耗增加。

高温环境下,器件的漏电流(如CMOS器件的亚阈值漏电流)会随温度每升高10℃翻倍,静态功耗(Iq)大幅上升;同时,MOS管的开关速度下降,开关损耗(由开通/关断时间决定)增加,加上散热路径的热阻升高(如散热片与空气的对流系数降低),器件温度易超过额定值,进入线性工作区,效率骤降。比如某48V转12V PMIC,常温重载效率为90%,85℃时降至82%,根源是MOS管开关损耗从0.5W升至1.2W。

测试前的准备:设备、标准与DUT预处理

高低温效率测试需搭配高精度设备:高低温箱需覆盖-70℃~150℃范围(满足ISO 16750-2标准要求),且温度均匀性≤±2℃(如ESPEC SH-241);电源供应器需具备0.01%的电压精度(如Keysight E3646A),模拟动力电池的输出特性;电子负载需支持动态负载模拟(如Chroma 63200),还原整车工况的负载突变;功率分析仪需达到0.1%的功率测量精度(如Yokogawa WT3000),确保效率计算的准确性。

测试前需对被测器件(DUT)进行预处理:首先完成24小时老化测试,排除早期失效;其次检查接线——确保DUT的输入输出端子与测试设备的连接电阻≤0.01Ω(用毫欧表测量),避免接触电阻引入额外损耗;最后用热成像仪检测DUT初始温度,确保无异常发热(如常温下表面温度≤35℃)。

效率测试的核心指标与量化方法

转换效率是PMIC高低温测试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η=(输出功率Pout/输入功率Pin)×100%。测试需覆盖全负载范围:轻载(10%负载率,对应车辆待机工况)、中载(50%,对应匀速行驶)、重载(100%,对应加速或爬坡)。例如某款3.3V输出PMIC,常温轻载效率80%,-40℃时降至72%,重载效率则从92%降至88%——轻载时开关损耗占比更高,低温对其影响更明显。

负载调整率(ΔVout/Vout nom)反映负载变化时的电压稳定性,直接关联效率。比如某PMIC常温下负载从10%跳至100%时,输出电压波动0.5%,-40℃时波动升至1.2%,说明低温下电压反馈环路的响应速度下降,导致输出电压偏差增大,间接增加了负载端的功率损耗。

静态电流(Iq)是待机工况的关键指标。常温下Iq通常为1~5mA,高温下因漏电流增大可升至3~10mA——某款车载娱乐系统PMIC在85℃时Iq达8mA,相当于每小时额外消耗0.1Wh电量,长期积累会影响动力电池续航。

高低温箱的使用与温度控制要点

温度稳定时间是测试准确性的前提。DUT放入高低温箱后,需等待30分钟以上,直至DUT表面温度与箱内温度差≤1℃(用K型热电偶测量)——若温度未平衡就开始测试,会出现“假效率”:比如-40℃下DUT实际温度仅-20℃,测试效率比真实值高5%。

温度均匀性需严格控制在±2℃以内。可在DUT周围布置3~5个热电偶,若某点温度偏差超过2℃,需调整高低温箱的风速或DUT位置——比如箱内角落温度比中心低5℃,会导致DUT局部温度不均,MOS管与电容的特性差异扩大,效率测试数据离散性增加。

湿度控制不可忽视。低温测试时,若箱内湿度>60%,空气中的水分会在DUT表面结露,导致短路或腐蚀。需开启除湿功能,将湿度控制在30%以下——某测试中因未控湿,-30℃时DUT表面结露,输入电流骤升至20A,直接烧毁器件。

动态负载下的高低温效率验证

车载工况是动态的:加速时负载从20%骤升至80%,刹车时负载从70%降至10%。需用电子负载模拟阶跃负载(如1ms内从1A跳至5A),测试高低温下的效率变化。比如某48V转12V PMIC,常温下动态负载效率88%,60℃时降至82%——高温下MOS管的开关速度从100ns降至150ns,开关损耗增加了40%。

响应时间是动态测试的补充指标。负载变化后,输出电压恢复至稳定值的时间需≤200μs(满足整车电磁兼容要求)。某PMIC常温下响应时间50μs,-40℃时升至100μs——虽有所延长,但仍在设计范围内,不会影响传感器或MCU的正常工作。

不同电压域的针对性效率测试

车载PMIC通常包含多个电压域:12V转5V(给中控屏)、12V转3.3V(给激光雷达)、48V转12V(给空调压缩机)。每个电压域的负载特性不同,需针对性测试。

激光雷达是脉冲负载(峰值电流5A,占空比10%),12V转3.3V PMIC在-40℃下的轻载效率75%(常温80%),重载效率89%(常温92%)——轻载时开关损耗占比达60%,低温下开关损耗增加更明显。中控屏是恒定负载(2A),12V转5V PMIC在60℃时效率从85%降至81%,因高温下线性稳压器(LDO)的压降从0.2V升至0.3V,导通损耗增加。

48V转12V的高压域PMIC,重载(20A)时高温效率85%(常温88%),主要因同步整流MOS管的导通电阻从15mΩ升至25mΩ,导通损耗增加了0.8W——需优化MOS管的散热设计(如增加散热片面积),将高温效率提升至87%。

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异常排查

数据采集需用高速模式(1kHz以上),捕捉动态负载下的电压、电流波形。比如-40℃测试时,发现输出电压有100mV波动,查看波形后发现是输入电源的稳压精度不足(输入电压波动0.5V),调整电源参数后波动降至30mV。

异常情况需快速排查:低温下效率骤降(从85%到60%),用热成像仪发现MOS管温度仅-20℃(箱内-40℃),说明温度未平衡,延长稳定时间至45分钟后,效率恢复至78%;高温下启动失败,测启动电流达10A(常温5A),检查PMIC的启动电路,发现高温下启动阈值电压从4.5V升至5.5V,调整启动电阻参数后恢复正常。

与整车工况的联动验证

单独测试PMIC会忽略整车因素(如线路阻抗、散热系统)。需将PMIC装在整车上,在环境仓中模拟“启动-怠速-加速-高速”循环:-30℃下,车辆启动时PMIC输入电压因电池内阻(从0.1Ω升至0.3Ω)降至11V,效率从单独测试的82%降至77%——线路损耗占比从2%升至5%。

长时间运行测试需关注效率衰减:40℃环境下车辆连续行驶2小时,PMIC散热片温度从50℃升至70℃,效率从88%降至85%——虽有下降,但仍高于设计阈值(80%),满足整车要求。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车载电子系统验证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